Monthly Archive for August, 2007

Page 2 of 2

英超開鑼漫談


新特蘭球員慶祝進球。(via 新浪體育

餓波三個月(期間幾乎沒看美洲國家盃,更遑論世青盃),英超終在今晚(周六晚)開鑼,但是早已答允出席港大同學的歡送會,只有預先將比賽錄下,回家再看。回來後重看英超開鑼第一戰、升班馬新特蘭對熱刺的比賽,豈料熱刺竟然「臨天光瀨尿」,在最後關頭以一球敗走光明球場,真是有點驚訝:在補時階段輸波,加上我較傾向支持熱刺,真是「唔激氣就有鬼咯」。

近日與屬於球迷的朋友及同事談起新一季英超,我必定提出的問題,就是「你裝左NOW未?」。「李二少」用天價二億美元豪買英超播影權,事前宣傳做足,我等英超擁躉自然也得付錢買NOW的英超組合,今晚也得看看,從「畸寶」奪得英超的NOW,究竟會有甚麼新景象。粗略看了香港時間周六晚十時開賽一節的五場比賽(也真夠誇張的),我有以下的印象及體驗--先旨聲明,我不是高清用戶,連接Modem至廳中電視的裝置亦不是用網絡線,而是去年買下的Power Plug。

一.雖然不是高清用戶,但是看NOW專門播放英超比賽的NOW Sports頻道,影像質素實在不錯。以前同樣看也是經NOW播放的ESPN/Star Sports頻道,總有些時候「起格」情況十分嚴重,反而NOW Sports的畫面頗清晰,至少四處「飛台」看不同的英超比賽,也仍未發現有起格情況。

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用Power Plug的緣故,在看比賽的時候,畫面會有時「停止」最多一秒,然後就跳到那一秒後的畫面。這個情況,在英超開鑼以前看其他頻道時也曾發生(我主要是看外國的新聞台),至於我認識而又用明線連接解碼器及調階器的用戶中,也曾有人向我說曾遇到相同情況。這是不是與網絡傳送技術有關?

三.如果說NOW播英超的最大「德政」,就肯定是它的互動功能。在之前五場比賽同時進行時,按NOW所宣傳般試按One Link掣,試試它的同一畫面看四場比賽的功能,感覺十分不錯,相信這個功能對下注買波的人士更有用。至於其他互動功能,如出賽陣容、對場往績等,則還未有時間試用。然而,我不是每一次按One Link掣,都能成功開啟互動功能的選單,有點奇怪...

四.NOW播英超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在我翻看新特蘭對熱刺的比賽錄影片段時,跳至中場時間評述員評論時,竟然發現聲畫嚴重不同步(評述員聲與畫「甩嘴」)。最初我以為是連線太久,令連線質素下降所致,但是在阿士東維拉對利物浦的比賽開始前,我特地將解碼器關掉再開,然後轉到播映足球的頻道時,也仍然發現這個問題。一直在Star Sports看一線方程式賽車轉播.也出現粵語評述比畫面慢的問題,這可以用衛星傳族延後所致(我聽到的版本,是畫面由新加坡發出,但是要先將廣東話評述的「聲」由香港先傳至新加坡,致有滯後的問題),但是現在NOW Sports播映英超是本港進行製作,問題又似乎是NOW那邊的技術問題了。

五.以往有線播放周六的英超賽事最後一場後,總有「英超PLUS」的節目,總結當日進行的所有英超賽事及所有入球,但是剛查了NOW網站的電視時間表,似乎在播罷現在正中場休息的維拉對利物浦之後,就已開始重播新特蘭對熱刺了。究竟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NOW Sports有沒有類似「英超PLUS」的節目?(後補:昨晚播畢維拉對利物浦後,見有之前數場比賽的入球重溫)

六.有一樣東西,是有線比NOW好的,就是有線的互動節目表,是設有預定播放的功能的,只要將某頻道的某節目選擇好後,到時到候有線的解碼器會將頻道自動調至預播的節目,只要不解除的話,任何人也不可能在該預定播映節目完成前轉換頻道,但是每次問啟解碼器時都要連線的NOW,卻沒有這樣的功能。對於睇波/錄波的球迷而言,在多個頻道同時播放多場球場的年代,這個功能可以有效自動轉至不同的頻道,錄下想要的球賽,不用費心,但是在NOW Sports播放英超時,我原是在錄影機錄632頻道,在晚上七時多的新特蘭對熱刺的,但是又想錄下十時開波、在635頻道播映的米杜士堡對布力般流浪的,但是在沒有「預定播放」,就只有將米布之戰「割愛」。既然NOW的解碼器是長期連接電源的(相信大部分用戶也是如此吧?),其實有沒有透過韌體,去設立這功能的可能性?

總的而言,我對NOW Sports播放英超的感覺是不錯的,如果上述問題得到解決的話,那就是Perfect了。

一首歌一個故事(二)

在熱帶風暴「打到黎」的星期三,天氣灰濛濛一片的,早前的藍天白雲,已不知消失到何處去。見到這樣的天氣,心情也有一點鬱悶,想挑點令人心情暢快的音樂來聽,於是選了陳綺貞的舊歌《讓我想一想》。

我很記得第一次接觸這首歌的情景。那年是一九九八年,當年與同學考完了高考,應該是放了榜但未知大學入學結果之間的時間,一行四人見沒有太多「細藝」,於是提議在大學前的最後一個暑期,一起到澳門遊玩。那個年頭,澳門還沒有回歸,黑社會的仇殺事件還沒完沒了,市道與現時相比,還是挺蕭條的,但是當中的好處,就是要訂酒店十分容易,而且收費極為便宜。一行四人左選右揀,最後決定選了凱悅酒店(上圖,via Yahoo! Travel)來「豪一次」。

說起來,這也是我僅有一次在澳門住酒店的經歷。之前我也曾說過,我家父家母都是澳門人,在澳門也有一大堆親戚,所以每次到澳門都毋須住酒店,總有地方「落腳」。至於選凱悅的原因,是貪它有不錯的渡假設施,又不像在路環的威斯汀那麼貴,結果我們每天的行程,就是下午在酒店內「Hea」,晚上才出動四處獵食,或到賭場見識等,現在回想起來,這種生活也真寫意的。

其中一天,到酒店的渡假設施,玩了一個下午後,回到酒店的房間,打開電視來channel surfing,無意中看到《讓我想一想》的MTV,歌中清爽的音樂(歌曲Intro那一段結他,百聽不厭!),還有陳綺貞那把一聽就難以忘記的聲線,就是不問情由地,徹徹底底的迷上這首歌了。雖然自問不是陳綺貞的鐵杆粉絲,但她的唱片也還是斷斷續續有買的,只是不太喜歡去年的《華麗的冒險》...

還記得當年唱片公司宣傳陳綺貞時,是將她與吳佩慈、李心潔及徐懷鈺三人包裝成「少女標本」的,結果這些年下來,好像還在唱歌的只有陳綺貞一人吧?李心潔演戲的成績比唱歌好,間中也在八卦雜誌看到吳佩慈,但是徐懷鈺好像已經「冇厘聲氣」。同樣地,當年入住的凱悅酒店,現在也已經改了名了,雖然澳門近年紅得發紫,處處工地之餘也不斷有又新又豪華的酒店出現,但是始終還是嫌太刻意的營造豪氣,閒適的氣氛太少。不過結終住不到一次那間傳奇般的峰景酒店,還是一個遺憾!

YouTube真是一個「百寶袋」,給我找到了《讓我想一想》的MTV,話不用多說了,去片吧:

有沒有人…

可以告訴我:甚麼是「上峰」?(原文見今天《星島日報》A8版

(這個標題,應該是要說「上級」或者「上司」吧?不過無論由標題以至導言及報道,都是用了多次「上峰」,這樣子的情況,對我而言也是第一次目睹!)

後記:多謝眾人的提醒,去了台灣教育部的國語詞典網站,查了「上峰」的意思,原來確有上級的意思。這次我是太早大驚小怪了,真是十分羞愧。不過再細看報道,標題、報道導言及首段都是用「上峰」,但之後又用回「上司」,說真的,還是有一點怪...

My own private Wan Chai (1)

昨日是我中學的校友聚會。說起來,畢業也快十年了。現在回想起來,讀中學的七年,雖然間中被功課迫得透不過氣,但總的來說仍是十分愉快的。今天經過灣仔,碰巧昨日天問家弟借的相機仍在袋中,於是四處亂拍晾照,為我的中學回憶留下一個紀錄。

基本上,中學七年的「活動範圍」,東面由鵝頸橋開始,西至灣仔修頓球場為終;南由皇后大道東起,北至駱克道為止。對於在這一區上學的人而言,每天十二時多開始的午飯時間,以至放學後的時間,都是十分幸福的,因為吃的選擇夠多,找娛樂以至購物也十分方便,七年以來「敗家」也不少呢。

好了,不再多說了,就先貼上數張相片吧:

鵝頸街市對我們而言,當然不是買菜的地方,而是在二樓的一系列大排檔。最記得的有兩間店子:一是在入口旁的粥店,因為可以「十蚊落樓」,另一就是位於粥店附近的一檔燒臘店,最記得是那間店子的叉燒飯,美味得不得了!
預科兩年,其中一間最常去的「飯堂」,是在摩利臣山道的漢堡茶餐廳。箇中原因,是其中一名飯友長期堅持要去這家店子,而且還要打壓「異見分子」!雖然近乎每天都去那裡開餐是有點那個,但話得說回來,漢堡的牛扒飯是又大碟又美味的--只是數年前店子易手,質素大不如前之餘,昨晚更得悉它已經關門大吉,在座眾人都有點失落...
中學對面的麥理浩牙科中心,對不少人而言都是學生時代「睇牙」的地方,但對本人及不少同學而言,地面停車場內那間陰暗得很的飯堂,才是回憶所在。因為要找又便宜又大盒的飯盒,這裡就是不二之選,只是負責收錢的大叔態度惡劣得不得了,更有同學曾因「催」他飯盒遲遲未到,被對方用呼大叫「出黎拎飯啦,碌柒!」(那名同學所拿的牌子,正是67號),結果自此「永不錄用」這間飯堂!
中學男生其中一個「必經成長階段」,就是齊齊「分享色情資訊」(嘿,我死不相信會有人是柳下惠!),其中一個取得「資訊」的地點,就是位於克街、圖中的這間文具店。別以為這間文具店看來沒啥特別,但是以前是在店前賣文具,店後賣鹹書的店子--難以置信吧?不過這間文具店早已「從良」,純粹賣文具了...當然,我們取得資訊的方法也已經不止一途。
集成中心。除了那間開了多年的「老麥」之外,還是不少同學的銷金窩,二樓那間專賣日本唱片的唱片店,想當年也貢獻了不少辛苦儲下的零用錢,包括我那張《天空之城》的唱片在內...
如果說漫畫是我們的「生命」,那麼188商場肯定是我們的「奶媽」。中學時間不少漫畫,都是在商場內多間漫畫店買下的,還有不少老翻電視及電腦遊戲!只是每次在午飯時間「滿載而歸」後,都是想辦法如何將它們「偷運」進入校園--我的點子是塞在校褸之下,用手臂夾著漫畫回校,萬試萬靈!

這次先寫到這裡,遲點有機會再寫其他地方吧。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應該是有這樣的一個說法罷:美國總統在上任初期,外交經驗不足,往往都不會在外交層面有大動作。但正如不少球迷在看球賽時,經常聽到「紀錄是用來破的」這個話,文首的這一句話也不是必然的。還記得現任的薯仔總統,在上任初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四處點火」,這還要是九一一之前的事兒。既然新人總統也會有大動作,那麼只任了一期、正角逐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奧巴馬(Barack Obama),在外交事務有「驚人之舉」也不是甚麼稀奇事了。

說的是奧巴馬在剛過去的周三,在威爾遜學者國際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發表的一篇演說。這篇演說(PDF檔案),可以理解成奧巴馬在反恐政策的立場宣言--一直倡議從伊拉克撤軍的奧巴馬形容,伊拉克是一個「錯誤的戰場」(wrong battlefield),而反恐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從錯誤的戰場中撤出,然後將與恐怖分子的戰鬥,帶到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然而他論及在巴基斯坦的反恐工作時,卻說了以下這番話:

“As President, I would make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 U.S. military aid to Pakistan conditional, and I would make our conditions clear: Pakistan must mak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closing down the training camps, evicting foreign fighters, and preventing the Taliban from using Pakistan as a staging area for attacks in Afghanistan.

I understand that President Musharraf has his own challenges. But let me make this clear. There are terrorists holed up in those mountains who murdered 3,000 Americans. They are plotting to strike again. It was a terrible mistake to fail to act when we had a chance to take out an al Qaeda leadership meeting in 2005. If we have actionable intelligence about high-value terrorist targets and President Musharraf won’t act, we will.”

好一句 “We will” 。奧巴馬「擺明車馬」,聲言若巴基斯坦不剿境內恐怖分子,美國就會「越俎代庖」,揮軍進入巴基斯坦「代勞」,這句話引起巴基斯坦政府不滿理所當然,布殊也得在周五打電話給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說美國「完全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權」,及「對巴基斯坦對抗阿蓋德及其他恐怖分子的決心表示感謝」,又旁敲側擊地批評奧巴馬的言論是「可惡」(unsavory)及「出於選舉的政治需要」;巴基斯坦外長亦批評,奧馬巴的言論「不負責任」。雖然在相若的時間,共和黨另一名角逐提名的眾議員Tom Tancredo言論更大膽(以威脅炸麥加及麥地那以阻止恐怖襲擊),但是Tancredo不是大熱人選,與奧馬巴相比只是一場Sideshow,引起議論的程度自然不及對方。

奧巴馬的言論「單邊主義」味道極重,甚至比布殊的立場更激進。無可置疑的是,經常被批評為經驗不足的奧巴馬,是要藉這篇演說,以及在演說中鋪陳出來的反恐大計,展示他在外交方面的思維及力量,但是看來效果適得其反,不單成為了美巴兩國外交的一場小風波,國內政壇也是批評的多,讚揚的少。

雖說現時距離大選還有年多的時間,奧巴馬的演說也可以「同情地理解」為測量反應的工具,即使出了事也有時間修補損害,但是將他近日有關外交的言論綜合來看,則又顯示出他的立場搖擺不定。例如在較早前CNN與YouTube合辦的辯論中,有網民提問在場的民主黨總統提及候選人,會不會與北韓、委內瑞拉及伊朗等國家的領導人會面時,奧巴馬一馬當先說「我會」,但後來引發他與另一名大熱候選人希拉莉.克林頓的爭議,皆因後者認為奧巴馬願意與這些「流氓國家」(美國觀點)的領袖會晤是「不負責任及幼稚」。有此前因,奧巴馬說若有可靠情報,就會不惜一切揮軍進入巴基斯坦,則可視為一次修正矣。

現時民主黨內爭奪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領頭羊,仍是希拉莉.克林頓《華爾街日報》全國廣播公司(NBC)在周三公布的調查就顯示,希拉莉,克林頓與奧巴馬的支持度差距有二十一個百分點(前者百分之四十三,後者百分之二十二)。眾所周知,希拉莉與奧巴馬相比之下的最大優勢,就是在外交方面的經驗更豐富(八年第一夫人及六年參議員身份),然而希拉莉在伊拉克戰爭的立場卻是她的「隱患」,只因她從來不肯就當年國會表決授予布殊對伊拉克開戰的能力時,希拉莉是投贊成票的,至今仍不願就此宣布收回(反而另一名候選人愛德華茲早已「覺悟前非」),奧巴馬的反伊戰立場,以及他在演說中倡導撤出伊拉克,同時展示強硬立場(將戰場移至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當中的用心是不難理解的。

正如之前曾說過,今時今日的美國政治已不再是 “It’s the economy, stupid” ,伊拉克、反恐早成為了重要議題。雖說反伊戰得人心,但是在大選愈來愈接近的環境下,這樣的立場肯定會遭共和黨的候選人利用,塑造一個「示弱」的炮轟對象。正如三年前外表溫文爾雅(相對布殊而言)的克里,在選戰正酣時特地安排傳媒拍攝他打獵,以塑造他的「男子漢」形象般,奧巴馬這次在外交議題上的舉措,亦無非是要塑造一個在外交上有作為的形象。不過奧巴馬復在周四表示,他「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反恐戰中使用核武,更稱這議題從未沒有進行討論。這言論與之前一天的演說相比,是「收歛」了不少,然而奧巴馬這種左搖右擺的外交立場,還要持續多久?奧巴馬近日的言論,雖然看上來是他在主導著議題,產生的Buzz也很響亮,但是也同時製造了不少「坑洞」給自己去踩入去,只因為這為他人增添批評奧巴馬他外交政策薄弱的口實。即使共和黨不卯足火力對付,希拉莉陣營會白白放過嗎?共和黨籍的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早前接受訪問,曾預言民主黨會推出「希奧配」競選總統,牌面看這兩人的配搭最強,但在現實中會成事嗎?此時此刻,我有一點懷疑。

當然,現在出事還有時間補救,總比在提名戰末段以至總統競選時搞出大頭佛來得穩陣。只是在布殊已經令全球烽煙四起,現在又有奧巴馬及Tancredo出來搞局,要令美國官員四周撲火,難怪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Tom Casey說
, “Those who wish to hold office can speak for themselves and whoever is elected in 2008 and comes into office in 2009 will then be in a position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intend or plan to do.” --未「坐正」就不要多多聲氣!

新歡太高了

家中的十五寸LCD電腦顯示器,不經不覺已經用了五年多,雖然現時仍然老當益壯,但還是決定為它升級。本來想買「三叔」(Samsung)的產品,但是心目中想買二十寸的闊螢幕型號,竟然索價二千四百元,後來見到菲利浦的同樣尺寸產品,只是二千元左右(「黃金價」是二千元找十元,在「白蘆薈」之類的電器店則略貴),最後還是買了飛利浦的顯示器。

將「新歡」恭請回家後,放在房中窗前(見上圖)之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好大」--只是比「舊愛」大五寸而已,怎麼會這樣大的?再調較好螢幕的解像度,開至最大的1680*1050,「視野」真是與別不同!連忙再拿幾張影碟來播放,想看看用闊螢幕看電影的感覺,第一張是播《新鐵金剛智破皇家賭場》,新歡與舊愛的差別的確十分大,但最「感動」的,還是拿出我最喜歡看的《沙漠梟雄》來播放,勞倫斯初進沙漠,畫面慢慢顯示日出的模樣,然後一大片大漠風光那一場,真是百看不厭呢。

新歡雖好,但現時卻有一個難題。大家看到圖中顯示器的腳架嗎?由於我的桌子「深度不夠」,若將顯示器放在桌上的話,工作時頭部與顯示器的距離太接近,況且這樣做也令桌面的空間大為減少;但是若將顯示器放在「窗檯」(我住的是舊樓,所謂窗檯只是一小截而已)的話,窗檯本身已比書桌高,再加上這個不能調較高低的腳架,就令顯示器「高人二等」了:總之,現時要望顯示器頂部的位置時,就要略為抬頭,這樣做應該是對頸部不太好吧?我反而想知道,這些腳架有沒有另類選擇的呢?記得數天前到黃金進行「考察」時,曾見到有專為菲利浦顯示器而設的油壓式升降腳架的,但是價錢要數百元。我對於有沒有油壓升降沒有太大興趣,因為當前急務就是要「做低」顯示器嘛...

這場大龍鳳還沒有演完(應該)

傳媒大亨梅鐸的新聞集團,收購出版《華爾街日報》道瓊斯公司的連續劇,終於在周三「圓滿落幕」。如果這宗價值達五十六億美元的收購,不是中途殺出道瓊斯公司董事、東亞銀行李國寶涉嫌將收購消息走漏風聲,給梁家安及其丈夫進行內幕交易,而令李國寶被美國證監會進行調查的話,相信這裡的人對事件的注意度肯定會低很多。

無論如何,這名擁有多個媒體、而且近年在收購傳媒--不論新舊也好--方面十分進取的傳媒人,終於將這個「獎盃」(《經濟學人》語)買下,只是其他潛在對手,如CNBC、《紐約時報》及《金融時報》,都只能「有得震冇得訓」矣。

我們讀有關梅鐸收購道瓊斯公司的新聞時,經常看到的其中一個報道角度,就是說之前擁有道瓊斯公司控制權的班克羅夫特家族,以及《華爾街日報》的員工,都擔心梅鐸一旦主,就會損害其編輯自主。看周三其他傳媒對梅鐸成功收購的報道,例如《紐約時報》這一篇,就引述一名《華日》記者所言,「整個新聞部愁雲慘霧」,《衛報》這一篇則引述另一名員工說,梅鐸「事實與娛樂的界線模糊化」,還說「應有不少同事會找獵頭公司另謀高就」。MoveOn.org推出、右上圖這一張惡搞梅鐸收購後的《華爾街日報》頭版,則又是的令人看後大呼過癮,然而與一貫正經且專業的《華日》頭版來相比,自然會發覺這個惡搞是十分令人憂慮的。

根據新聞集團與道瓊斯公司的協議,雙方將會設立一個五人組成的委員會,去確保道瓊斯旗下刊物的服務的編採獨立得以延續。外界一直擔心的是梅鐸的傳媒營銷手法,以及他的政治立場,會玷污《華爾街日報》及其他道瓊斯公司的刊物。但是我最初一直不解的是,以政治立場而論,梅鐸可被列入保守派的一群(至少絕不是Liberal一派),新聞集團旗下的霍士新聞《紐約郵報》就是其中例子,《華爾街日報》也是出了名保守的,立場亦傾向支持共和黨--猶記得四年多前伊拉克戰爭打響時,開戰那天在公司讀《華爾街日報》的社論,真是邊讀邊「媽叉」,因為我完全接受不了報章為戰爭搖旗吶喊的調。乍看上來,保守派的梅鐸收購同時保守派陣營的《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不是「天作之合」嗎?

周三《華盛頓郵報》網站有一個互動討論環節,記者Frank Ahrens回答了網民就梅鐸收購道瓊斯公司的問題。第一條問題就是問,有人擔心梅鐸入主《華日》會令該報「共和黨化」,然而《華日》已經夠保守,難道可以更保守嗎?Ahrens的回答,正是解釋了我上段提出的疑問:評論與報道必須分開來看,即使評論如何保守,它仍是不涉及在新聞版面工作的記者,Ahrens還說,他還認識不少在《華日》工作的員工是不讀自家的評論的。然而員工真正擔心的,是梅鐸的「機會主義者」作風,亦即是立場不夠堅定,可以在八十年代支持保守黨的戴卓爾夫人,但是在九十年代支持工黨的貝理雅,又或如先支持列根,後支持克林頓等。也許,這種搖擺不定的作風,在早已認為梅鐸作風煽情、有偏見的《華日》員工看來,又是加上另一條「罪名」:不夠「堅貞」。

因為《華爾街日報》網站要收費,它的內容我是絕少看的,它之後會如何變我興趣不太大,反正不少人都在監察《華日》易手後會不會「變天」,我倒認為梅鐸不敢亂來。我反而有興趣觀察的,是眾人高呼傳統媒體將死的年代之時,在收購媒體四處出擊的梅鐸,如何在這個行業掀動一場革命:霍士財經頻道如何與CNBC對撼、《華日》與《紐約時報》的搶廣告戰、《華日》與《金融時報》兩份財經報章的對決、還有道瓊斯資訊與在五月時宣布收購另一間通訊社路透社Thomson集團在財經資訊的爭奪戰,等等。

新w聞集團收購道瓊斯公司,哄動程度與之前收購MySpace不遑多讓,但是這一兩天看著傳媒的報道,似乎又說不出一個新舊媒體結合的方法,說得大多是道瓊斯的內容,藉新聞集團的名字去散播更廣(如《華盛頓郵報》這一篇)。但是梅鐸連番出擊,在網絡媒體及傳統媒體進行收購,說沒有策略肯定是騙人,下回如何演變還要繼續看下去。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