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遊樂四方' Category

Page 2 of 14

放假回來了

過去兩個星期,終於迎來期待已久的大假,到了東南亞兩個國家--馬來西亞及泰國--走了一轉。更正確的說,是到了吉隆玻及曼谷兩個城市遊玩。到吉隆玻是看一級方程式馬來西亞大獎賽;去曼谷就是純粹為了充電,主要是吃吃喝喝,順道參與宋干節,也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口邊的潑水節。

兩個城市,八日七夜,外加四程飛機,可回味的事不少...

*在吉隆玻五天四夜,基本上每天都是來回吉隆玻機場及市區,因為舉行比賽的雪邦賽車場,其實就是在機場隔鄰,每日從賽車場走下山路到巴士站時,只消抬頭一望,就可以見到小山後的機場的飛機升降,連帶兩程馬來西亞來回泰國的飛機,幾乎每日都經過賽車場,真有夠誇張的。

*正因為每日都要來回市中心及市郊,基本上沒有時間去參觀吉隆玻的景點--換句話說,去了等於沒去(!)。反而去得最多的,是在酒店附近的雙子塔,因為每日出發前往賽車場的巴士,都是在雙子塔下商場外開出的,結果順利成章有三頓晚飯,都是在那裡解決的,嘿...

*還是覺得,去看賽車,單反相機加「長炮」仍是需要的(因為敗家老弟賣了他的單反機啊!),可以拍更多更好的相片;至於iPhone及iPad,雖然都有專屬的賽車apps,可以看到即時計時數據,但是礙於座位的位置關係,大電視仍然看不清楚,下次再有機會看賽車,都是要租一部FanVision來看...其次就是,雖然買了預付的3G電話卡,但在比賽正日那天,我在賽車場上不了網,所有手機都廢了武功!

*在排位賽過後,結我發現為BBC做旁述的前賽車手古達,在賽車內出現,一大眾車迷猶如見到偶像,立即撲上出索取簽名及拍照,當然我也像一個小粉絲般,上前拍照拍個不停囉(因為BBC的一級方程式節目,都是必看的節目),不過另一名旁述Martin Brundle就沒有現身。

*最後一天賽車後,雪邦附近的公路全數擠塞,結果坐了近三小時車,才回到市中心,痛苦!

*在馬來西亞幾天都是奔波勞碌,回到曼谷的酒店,打開房間,透過落地玻璃及露台,整個Royal Sports Club盡覽無遺--猶如進入仙境!不過當晚去吃晚飯,卻成為了蚊子的大餐...

*宋卡節第一天去了Silom,體驗潑水節的瘋狂,不過由於太瘋狂的關係,沒有拍到太多照片(因為怕手機會報廢),有點可惜...下次有機會的話,應該去Khao Shan去打水戰!

*全程天氣都是陽光普照,馬來西亞是潮濕的悶熱,曼谷就是艷陽高照(尤其是第二天去大皇宮參觀時最甚!),最後當然又是曬黑了,可以想像下星期回公司上班時,應該會有不少人問:為何又曬成黑炭?

自年初至今,公司的事忙過不停,簡直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這次放了兩星期假,總算是好好的停下來調整一下。寫東西的欲望也總算恢復了一點,腦海中也開始有點題目「浮」出來了。

出走台北

過去幾天都放了假,匆匆的去了台北一轉,結果去了三天,雨下了兩天半。不過本來擔心強颱風會直吹香港,把我的旅程吹走,現在倒是甚麼事也沒有,只是下著夾雜大風吹來的綿雨,也不必太過挑剔了。況且天氣轉涼,總比走上街上走得汁流浹背強,也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理由,去花錢泡溫泉。

說是三天,但實際上只是四十八小時多一點,如果再將來往機場、出入境、領行李等瑣事也計算的話,也就真的不知連四十八小時也沒有。去年遊台北,有很多地方沒有去,好像士林、師大夜市沒有去,中正紀念堂也只是經過,更遑論是在書店盡情打書釘,今次台北「兩天」,也總算是將上次的遺憾「圓滿」了,不過經過兩廳院,發現在我走了以後,先有李雲迪開獨奏會,之後還有STOMP演出,只有慨嘆為什麼不留多一兩天!

這次故意不將行情排得滿滿,只是列了幾個必做的事情。行夜市打牙祭固然其一(去了士林吃鐵板燒),還有行書店及唱片店--書這次買多了,反而是唱片一張也沒有買,奇怪!在牛一的那天,花了錢再去北投泡溫泉,今次沒有挑很多香港人去的春天,而是選了三二行館,雖然價錢是稍微超出了預算一點,不過在私人湯屋內,邊聽音樂邊泡溫泉,真的是一樂也。至於其他的時間,就真的是隨興行事--誰說一個人旅行太悶、不好?

不過這次旅程,主要的事還是吃。好像是廣告的文案說罷,開心時要旅行,不開心時更要旅行,我反而誌為將「旅行」兩字改成「吃」更貼切。此地的旅行書都是集中介紹「地道」的東西,不過今次帶了另一本叫《一日尋味台北》的書,當中介紹了不少吃Brunch、下午茶和喝咖啡/酒的地方,也按圖索驥(還有iPhone的地圖)找了兩間來吃,分別是忠孝敦化附近的「好樣Bistro」及光復南路的「吃蛋吧」,都吃得十分愉快,尤其是吃蛋吧的奄列,真的是十分回味...不過沒有去到《第三十六個故事》取景的「朵兒咖啡館」,還有「小二樓餐廳」,有點可惜。還有在天母區的壽司店「阿吉師」,經過公司多名同事多番慫恿,終於也一償心願吃到了,非常滿足。

雖然天氣不好,但是匆匆兩天多的行程,還是十分高興的。這次沒有做到的事,就不妨留作下次去的理由吧。


(很少貼食物的照片,但是這次真的要這樣做,因為實在太美味了)

樂不思蜀

幾年前曾經寫過一篇,說「一個人去旅行有甚麼不好」,不過現在倒想作一點修改--一個人去旅行當然自由、好玩,但是一群好朋友共同行動,一起玩一起吃,其實也不錯,當然前提是大伙兒都意向一致啦。

過去幾日去了泰國曼谷。天,對上一次去泰國,已經是十四年前的事了,那時亞洲還未發生金融風暴,他信還未當總理,當然也沒有紅衫軍vs黃衫軍。雖說阿披實政府幾個月次清場趕左紅衫軍後,曼谷已經平靜了不少,但是出發前,下榻的地方附近發生了炸彈爆炸(就是在Central World對面啊,酒店後面就是隆披尼公園,紅衫軍佔據附近地方時,也發生過槍擊事件),回港的一天又有炸彈爆炸(雖然是遠在勝利紀念碑),加上當局仍然維持緊急狀態令,都是有點擔心的--不過這些事,在當地傳媒都不多提,每日早餐時讀《曼谷郵報》,幾日的頭條都是泰國和柬埔寨就柏威夏廟的爭拗,還有就是皇儲五十八歲生日,報章一大幅相向他祝壽。

曼谷之旅,觀光成份少,食的成份最大。不是不想去觀光,但是那次大伙兒去到大皇宮,才發現一行人全部都是穿短褲,不能進入--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的,但是一來嫌麻煩,二來是要預留時間體驗segway,結果沒有去成。反而最搞笑的,是每天都花了一段時間,在「現時」號稱全曼谷最大的商場Siam Paragon,只因我那班朋友都是老饕,對商場內超市的日本菜念念不忘,吃了三次那麼多(我承認,那裡賣的三文魚味美之餘,價錢又相宜)!

幾天下來,都算是吃了多頓美食。最難忘的,首推是「阿一」(相比之下,唐人街的銀都就遜色了),有天下午去一間叫Zanotti的意大利餐廳吃午飯,那碟鋪滿Parma Ham的薄餅,亦是拍案叫絕。當然有晚在Siam區吃的泰國菜,以及在半島酒店的午餐等--大抵帶去泰國的錢,有超過一半都花在吃的地方去了...不過有一班好朋友,和你一起共渡快樂時光,那就值回票價了。

說真的,回港之後,就好像患上「狂歡後憂鬱症」似的,這應該是樂不思蜀的最佳注腳吧。

上海.翻牆

以前常說,回內地旅行的最大好處,就是有手提電腦,又或者iPhone之類、可以上網的設備,走進咖啡店,都有免費的無線網絡可以用。記得零七年待在北京的兩個星期,為著「秘撈」交稿的關係,好幾個下午都是拿著電腦,走到海淶橋附近的星巴克,邊喝咖啡邊寫稿的,然後用電郵交給香港那邊。不過在這次上海之旅中,卻發現當地的星巴克,竟然沒有「免費午餐」可以吃--更正確點說,就是他們好像和中國電信(?)有合作,要上網,就先向他們申請一個帳號,雖說是免費,但是我好幾次在申請頁輸入了我在內地的手提電話號碼,卻仍是不得要領,也只好放棄。

不過在外沒有網可以上還算事小,受制於偉大網絡長城才事大。自己的泊被封也沒有甚麼大問題(被一貫光榮偉大正確的黨看上,理應感到光榮才是嘛),不過上不了facebook及其他網站,就真的要感嘆為甚麼要帶電腦上去了。以前經別人介紹,用過好幾個軟件去「翻牆」,其中一個更令我一邊用,一邊叫「XX大法好」(說笑而已),不過軟件翻牆終究還是不方便,不過在出發前,在網絡尋找更好的翻牆方法時,給我發現一個挺不錯的點子--就是設置VPN

一直以為,VPN(虛擬私人網絡)是很高深的東西,自家架設的話,也得找一部電腦當伺服器長開才成。不過在台灣一個討論區,發現可以將比較舊的路由器,換上第三者的韌體來開通VPN、然後翻牆的功能。首先是用上已經放在一旁,已經沒用使用的路由器:我的是D-Link的DIR-300型號,這個路由器可列入「平靚正」的類別,因為即使是買新的,此地電腦商場也只是賣百多二百元左右,更何況我的是免費。

換第三者韌體,需先到DD-WRT的網站,根據路由路的型號,選擇合適的韌體,然後按著這裡提供的步驟,去將韌體更換。驟眼看上來,好像有點複雜,但跟著做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反而是要留心有沒有打錯指令而已...在另一個泊看到,如果買的是較新版的同一款路由器,剛才提到的步驟也不用做,直接在路由器的控制介面,將韌體刷新就可,不過是否「百分百安全」,就真的不能保證了。

成功換上了第三者韌體後,就可以按這裡的指示,設定VPN的戶口,然後再用好像DYNDNS的動態DNS服務,將自設的網址,導向路由器所在的ip位置(因為網絡服務供應商不一定會派固定的ip位置),DD-WRT韌體的控制台,可以設定動態DNS,十分方便。然後在電腦系統,設定好VPN連線,就可以在登入網絡以後,駁回家中的路由器,然後再經本港的IP上網,那末就可以突破網絡封鎖,上網上個不亦樂乎。

如果有兩個路由器的話,更可以在全部更換了DD-WRT的韌體以後,進行「路由器對路由器」的VPN連線,就可以在電腦系統內,連VPN連線也不用設家,只要連線到撥號一方的路由器,就已經進入VPN網絡,詳細的設定,可以參考這個做法

不過嘛,這樣做法,也是有潛在的隱患及問題的:
一.改路由器並不一定百試百中,以我為例,我也改死了兩個路由器,令它們變成了「磚」(Bricked),連復活(重新用回原裝韌體)也不能;
二.內地可能會對動態DNS的服務供應商下手,令在進行VPN連線時,解不了DNS,令連線一方無法接駁家中的路由器,此刻DYNDNS是可以用的,但是據說no-ip是被封了;
三.連線速度不但受國內的頻寬限制,亦要受本港的網絡連線速度所限。我家中的寬頻,是30M下載及10M上載的VDSL,速度是夠快的,但是信號進入國內之後,也得受制於內地網絡,看Youtube都顯得有點吃力,如果是用上只有512K上載的服務,就可以放棄看片了,不過一般瀏覽網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四.看本港以至全球網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看內地的網站,就出現部分看不到的情況,不過這個問題,影響不太大,頂多就是關閉VPN連線就成;

就是憑這些安排,我在上海的七日,每日上網生活如常,和我一起出發的同事亦一樣。現在回港以後,也特定設定多一個戶口,給在上海工作的中學同學,現在他也翻牆翻個痛快。所以說,不用花太多錢,就可以有VPN服務,突破網絡長城的封鎖,可說是十分抵玩也。

上海.書話

其一

出外旅行,逛書店是指定動作之一,即使上網買書方便得很,基本上想買甚麼就有甚麼,但是行書店時,搜到特別中意的書,那種喜悅的心情,是遠比在虛擬世界中,猛擊滑鼠放進購物籃的感覺為強的。

這次到上海,有兩間書店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首次是上圖這一間。新華書店以前給我的印象,就是又殘又舊、擺設凌亂、還要是燈光晦暗,活脫脫就是一派國營企業的本色,我這次在上海勾留七天,住的是徐家匯那一邊,離港匯廣場(顧名思義,就是港資開的啊)很近,第一天去到人生路不熟,自然先在住的地方附近走走,orientation是也,怎料到在商場內,竟有一間裝修如此有page one風格的新華書店!

不過更令我驚喜的,是第一晚吃了飯過去,見時間尚早,決定外出走走,隨心地在陝西南路站下車,發現地鐵站大堂內有一間書店。地鐵站內有商店本是尋常事,不過書店就比較特別一點,進了去以後,真有點「發現新大陸」的感覺--這間叫「季風書園」的書店,入貨眼光實在很合我的胃口,社科、文學、歷史書有不少之外,更要命的,是藝術及音樂的書雖只佔數個書架,但是所選來賣的書,真是有點「十居六七都想買」的衝動,結果嘛...第一天就砸了旅費的八分之一去買書,若非不斷提醒自己,行李塞不下的話,我想會買得更狠手。

後來回港以後,上網查查季風書園的資料,才發現它的名堂響噹噹的,都可說是旅行的意外收穫了吧。

說實在的,這種面積不大,有個性的書店,是十分「好行」的。不是說那些「書城」不好,它們的確是夠大夠書多的(福州路的上海書城,有七層那麼多,「行死人了」),但是人也多,書也多的時候,人很容易心散,又或是有壓迫感,不能隨心的選書、搜書,雅興也敗了不少。下次有機會再去上海時,應該再到那裡走走。

其二

在上海期間和朋友吃飯,說到對此地書店的印象,我說了一句:好像在上海,找到音樂、藝術類的書的機會,比在廣州或者深圳高一點。五年前初到上海,給我找到魯賓斯坦所寫的《我的年青時代》,今次一遊,買的六本書,有五本都是與音樂有關的,可說是交上了好運氣。

二號至五號四本書,都是在前述的季風書園買的。《世界的音樂》是指揮家Charles Dutoit的訪談集,《生活在音樂中》是鋼琴家兼指揮家巴倫邦的自傳,《紐約時報歌劇評論精選》應該不用多介紹,現在當床頭書的,是呂正惠的《CD流浪記》,讀這名台灣學者瘋狂買唱片和搜尋唱片的歷程,除了感到非常「過癮」,也不禁發起白日夢來,想著如果中了六合彩的話,也要學他般狂買唱片,那管買了以後是否會聽(呂正惠也承認,買的多,是否會聽又是另一回事)!

至於那套《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本來是在季風書園在來福士廣場的另一間分店「發現」的,但當刻沒有買,之後一直心思思想回去「據為己有」,但是苦無時間,但是在我離開上海之前,再行一次港匯廣場內的新華書店,卻發現店內有一套,雖然整套書要八十大元(好像有點貴),但是也得買...在回港的航程中,匆匆讀了訪問傅聰、殷承宗以及普哥利殊(Ivo Pogorelić)的數章,可讀性甚高,值得推薦。

最後那本洪晃所寫的《我的非正常生活》,純粹是衝著她是章含之的女兒而買的,其實很久以前已經知道這本書的存在,不過一直沒有買,我也覺得有點奇怪。

其三

在逛書店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本名為《鯉》的「雜誌書」,買下它,純料是因為執面上標明「村上春樹獨家專訪」的緣故--雖然那個訪問只有一頁多一點,有關《1Q84》的提問及答案,大多已在其他媒介上讀過,頂多再加一篇村上領耶路撒冷獎的那篇感謝辭(還要是節錄!!)而已,有點「呻笨」,不過這種製作精美的「雜誌書」,令我想起以前很喜歡讀、台灣出的「Net and Books」,還有很久很久以前,本地所出的《愛+情故事》...想當年,初次接觸《村上朝日堂》的文字,就是從這本雜誌書而來的啊--不禁要說句,老了,老了。

華東行

過去一個星期都在上海,為的是剛過去的一級方程式比賽,雖然三天都要由市中心,走到老遠的賽車場,還要承受猛烈太陽以及大雨之苦,但是過程十分好玩,也是不枉此行了。雖然行程期間拍了不少相,在酒店也設置了「翻牆」用的VPN,每晚上Facebook及其他牆外網站上個不亦樂乎(包括這篇,是在酒店房間寫的),不過實在太累了,也沒有時間整理數以百計的照片…

倒是昨天(周一)走了去杭州一趟。去杭州,當然是為了西湖,人說「直把杭州當汴州」,西湖確是美極,尤其是昨天晴雨交加,湖面蒙上一層薄霧,更有朦朧之美。我會朋友走了一轉三潭印月,還特地行了一整條蘇堤,再外加登上雷峰塔,好玩!

暫時先放上兩張西湖的照片,遊記待回港後才慢慢整理吧。

新加坡F1觀賽後記


紅牛二隊亞古蘇亞利,入第十六號彎時,剛好有一隻烏鴉「路過」,結果就是場邊觀眾的慘叫...

從新加坡觀看一級方程式賽車回來後,一頭栽進工作中,到現在才有時間寫點遊記之類的東西。這篇想先談談有關觀戰的感受。

對人說到新加坡看賽車,通常對方第一個反應,就是「是不是很昂貴?」這個問題,答案既可「是」亦可「不是」。當然,要買一流位子,好像終點大直路看台,又或是一號/二號彎(或其他超車/撞車發生機會較高地方)的看台,價錢自然水漲船高,不過如果挑最便宜的,好像我買的Bay Grandstand(就是跑道會穿過看台底的那個),整個賽事三天的入場證--星期五晚兩場自由練習,星期六的自由練習及排位賽,以及星期日的正式比賽--折合港元是一千四百多元(已連訂票手續費及速遞費),數字除以三也算是理性的。不過前提是他們是有early bird優惠的,遲點買票的話,價錢會貴一點(我是在第一天開售時買的)。

其實舉行賽事的三天,賽會都安排其他比賽在日間時段進行,所以持證的話也可以順道觀看,如果你是一個瘋狂賽車迷,「大小通殺」的話,自然會更值回票價。

如果連最便宜的看台也嫌太貴的話,其實賽會也提供了最簡單的「站位票」(Walkabout Pass),售價好像是數十新加玻元,可以在比賽賽道旁的指定區域蹓躂,現在再看賽道圖,也發現這個站位票也很抵買,因為可以參觀的地方,非常大之餘(見地圖綠色部分),與賽道的距離也相當近(下圖,這是十五號彎)!當然,站足三晚也需要一定腳骨力,也得要提早霸有利位置(見圖),否則就會甚麼也看不到。說實在的,如果入場旨在拍照,又或是純綷想感受一下賽車的速度感(以及引擎的巨響),站位票比看台票更好,因為到後來,我還是在看台,乖乖地看大電視的直播嘛...

正如上段所說,入場除了看賽車,也要拍賽車。對於久未用單反機拍照的本人,當然是麻煩得多,初段時間真的是完全捕捉不到賽車(在上圖的十五號彎,永遠是車快手慢,拍出鳥來!),不過走到我所坐的看台時,發現十六號彎是個直角位,賽車都會減慢速度駛入,成為了不少拍友的眾集地(見圖)。由於新加坡站賽車的跑道是一般街道改建而成,賽道兩旁當然豎立很高的安全網,最初還指望可以「傻瓜」一下,讓相機代勞搞對焦,不過完全派不上用場,因為相機只懂將焦點對在鐵絲網上,最後還得要轉會全手動模式,將焦點較至跑道上的Racing Line,然後靜靜等各部車入彎拍照...

有趣的是,最初我是「穿」過鐵絲網拍照的,但之後發現這個彎位,有一個供專業攝記的地方(見圖),有個「窗口」讓他們工作方便點,但是由於頭兩天都沒有人使用,就成為了我們業餘人士的最佳拍攝位置(見圖)--將「長炮」拉長,穿過記者站旁的入口及窗口,就可以對準賽道,一覽無遺的隨意拍,不過代價是鏡頭的清晰拍攝範圍,只是一個很扁的長方形(我用的是250鏡),拍照時真的不容有失,加上我的手不太聽使喚,「手震」頻頻,同時又沒有帶腳架(事後真的很後悔,應該買/借一支單腳架!),結果拍了數百張照片,真的算上可以的,應該是一成也不沒有...下面麥拿侖車隊的芬蘭車手高華拉倫入彎照,是其中一張。

雖然一級方程式的所有環節,都是在晚上舉行,理應天氣會好一點,沒有日間時那麼熱,不過三天下來,問我第一個印象的話,我仍然會說「非常熱」。可能是空氣濕度高的關係吧,頭兩晚站在賽道旁拍照時,感受就是全身像一條正在扭乾的毛巾般,汗流個不停,全身會濕透那種,真的要不斷飲水去補充,否則很可能是暈倒--尤其是排位賽舉行時,即使我是坐到看台看電視,但是濕度太高,又沒有風(有的話,也很可能被對面的金沙賭場工地遮擋了),感受絕對不好過!幸好到了比賽那晚,風勢大了,濕道也低了,現場幾萬觀眾擠在一起(見圖),也不是太辛苦--不過比賽本身,可以說是有點乏味,因為沒有太多超車...

另一個印象,就是一級方程式賽車,真的十.分.的.吵。平時看電視直播,以為賽車駛過時吵極也不會太過份,但是現場感受又是另一回事,我所坐的Bay Grandstand,其中一個特色,就是賽道會穿過看台(十八號彎,這是威廉士車隊中島一貴入彎的情況),我只是站在入口很短時的時間,車子入彎時也不是開盡馬力,不過已經感受到那種「澎澎」的聲音,還令耳膜開始痛起來!如果在看台底看車子,進入十八號彎後加速入十九號彎,建築物造成的回音效應,更令引擎的聲音更震撼,如果不戴耳塞的話,肯定不消一晚就會失聰--走筆至此,真是感受到一級方程式車手,真的是「搵命搏」,完全是一個高危職業!

比賽本身,正如之前所說,有點乏味,麥拿侖咸美頓勝出,是意料中事,因為街道賽令超車顯得困難,而且對手犯錯太多,反而我支持的布朗車隊的畢頓及巴里加奴,雖然較後起步,但也分取得第五及第六,也算是有所交待了。不過最驚喜的,是賽會在比賽後,開放跑道給觀眾進入,結果由第十九號彎走過最後一段路,返到終點線之餘,也可以近距離觀看賽道設施,好像電子信號燈及路肩石,石上留下不少車胎痕呢

最後幾點散記:

一.場內的啤酒極貴,虎啤一杯八坡元,喜力要十元,不過依然非常好賣,因為除此兩樣,別無其他。尤其是比賽前,大批外國車迷蜂踴購買,還要一人買幾杯那種,結果排了四十多五十分鐘,才買到一杯(現在回想,也真夠傻)。

二.場內有不少買吃的攤檔,不過賽道後是大型購物商場Marina Square,有不少食肆選擇(麥當勞,吉野家,Burger King,以及美食廣場及台式餐廳等),要祭五臟廟完全不是問題,也不用擔心「大出血)。

三.由於要改道,由City Hall地鐵站到賽道入口,要行十多二十分鐘,還要是拐遠路的那種,所以預留時間入場,一定要多。不過安檢人員工作效率高,入場程序不太麻煩,抵讚。

四.一定要行裝簡便.因為現場實在太熱,若非要帶大相機,兩手空空入場應該是最好選擇,但是一支水及一條毛巾(抹汗)真的不可少。

可以親身看賽車,真的是圓了一個心願,雖然不是最好位置,但是也十分滿足,希望日後也有時間(還有最重要的,財力),可以到其他地方看(最想去的,是比利時的Spa)!

獅城之旅

Singapore_Merlion_20090927

題目又名:遊客總有浮誇時。

六日五夜的獅城之旅終於完結(現時在機場等上機),最大的印象是一個「熱」字(而且還要曬成一塊黑炭),不過為了親身看賽車,那一點熱當然不是甚麼問題--尤其是比賽過後,賽會開放跑道給觀眾入內,由所處的看台走到終點線的感覺,當然是興奮又好玩!

遊記遲點奉上。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