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for June, 2007

Page 2 of 2

代郵:請支持香港大專生樂團音樂會

兩個月前蒙朱兄之托,在這裡代為宣傳他有份參與及指揮的中大合唱團音樂會。據事後朱兄回報,說我那篇廣告一出,入座率由四成急升至七成,雖說是有點不能置信,但是能幫上一點忙,也的確是十分高興的。

都說朱兄是有心人,自己愛樂之餘也不遺餘力推動本地的愛樂活動,比我這個只顧聽唱片、一年聽音樂會的次數不出五次的人更有心有力。昨日接朱兄電郵,說的是他又有新活動,希望借這裡來宣傳一下,我又豈有拒絕之理?好,廢話少說,以下是音樂會的詳情:

香港大專生樂團《水》
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六月十七日 星期日 下午2:30
票價$60(學生及長者$40)

空氣與水都沒有固定形態,隨著外界的些微觸動,即可引發連串流波。如果以震動空氣
的樂聲描繪淙淙流水,可會讓沉浸在聲波中的觀眾以為置身水中央?

香港大專生合奏團為你呈獻一系列水之音樂,縱橫汪洋河流。另外,樂團亦會首演三部
香港年青作曲家的作品,在漣漪中煥發無窮創意。


韓德爾:水上音樂組曲 (Hamilton Harty編曲)
拉威爾:水之戲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作品36-第十三變奏 (***)
「鐵達尼號樂隊」選曲 (選自電影《鐵達尼號》)

新作品
洪銘健:昇響
鄧樂妍:戲*
胡喬立:伸縮小號小協奏曲

香港大專生樂團
指揮:胡喬立、朱振威*

朱兄建議我在本文末加上「溫馨提示:這不是職業樂團」一句,以免本人最後得來一個「胡亂推介」的惡名。真是言重了,對於朱兄這些真心愛樂的人,我是十分相信及支持的,又何必理會表演水準若何的問題?總之,有時間的話,還請入場支持吧!

北京.書

近年都是網上書店的擁躉。一來是怕在擠擁的書店內與人爭位爭書,二來近年慢慢逛書店的閒情及耐性漸失,況且書店來來去去都是賣大致相同的書,所以寧願在想看想買的時候,在網上一次過完成--反正買了太多的書,最終還是堆在書架上看不完。

不過在北京兩個星期,倒是行了不少書店,只因所住的海淀區本身就已有不少大學,書店密度較高之餘,大小型書店均備。最重要的是,網上書店購書方便的原因,是你一早已知道有這本書的存在,找到它就可購買,書的資訊來自所看的雜誌(如《經濟學人》的書評等)及報章,又甚麼是「追」一直有跟進的作者(如Chomsky)。但是對於國內出版的圖書,這個招數完全不管用,理由是國內的出版物數量之多,跟本教人無從入手,況且很多時你也不知道有這樣的一本書存在(至少本人少瀏覽國內賣書的網站,如「豆瓣」之類的網站亦少去,理由是太懶),只有在行書店時才會發現--所以說,兜兜轉轉還是在國內找回一點「獵書」這種帶有偶然性的樂趣。

記得年多以前到上海,趁空到了住處附近的上海書城去逛,不過換來的是失望,因為書店「走資」太多,太市場導向,到處都充塞學習英語或與商業有關的書籍,人文類的書少得可憐,倒是頂層出售藝術類的一層有可觀之處。曾幾何時也經常北上深圳的書城去入貨,但是近年也見它市場味愈來愈重,亦已經放棄久矣。

在所住的地方附近,有至少兩間大型書店,第一間是中關村圖書大廈。由於實在太搶眼了,抵達北京第一天就已經到了那兒。書店一如其名,也的確夠大的,但可能是要省電的緣故吧,在傍晚時份抵達時,發現那裡有很多地方照明不佳,書的排放也有點雜亂,不過我自己喜歡的書種,如外國文學、歷史書之類的東西也有不少。然而心想,第一天就出手「入貨」是有點誇張了吧,所以還是暫時忍手了。

正如我之前曾寫過,來到這裡還沒有三天,就經歷了風雲變色,由晴天到雨天再回到晴天的天氣。就是因為第三天京城下起罕見的大雨,活動範圍自是縮窄不少,在百無聊賴之下,也到了位於中關村圖書大廈旁的「第三極書局」(上左圖)。這間書店的特色是大之餘,也分開一個個專題局域,其中有關政治和國際關係之類的書籍數量更是不少。與隔鄰的中關村相比,我比較喜歡這間書店多一點。後來在回港前一天,也特地到了那裡,購入不少與現在修讀的課程有關的書籍,結果當然是行李超重。

行過的「大」書店不只這兩間。在某一晚的晚飯前,到了「沙塵滾滾」的王府井大街參觀,也順道到那裡的王府井書店看看,它也真是夠大了,連地庫應該有七層之多吧,只是走馬看花地看了兩層就要走了。反而數天後,去了西單的「北京圖書大廈」,以為這間大書店會有比較多書種,但是行罷的感覺,是它的貧乏程度甚高,水準遠不如王府井、中關村及第三極,實在有點「被昆」之感。

若說現在去過的書店中哪間最喜歡,我想應該是位於五道口站旁的「光合作用書房」吧,這間書店雖然小得多,但是我喜歡駐足觀看的書櫃卻有不少,地下每天開廿四小時的部分,更是每次坐地鐵回到五道口時,例必進內逛逛的地方,因為除了書本以外,也要留意最新出的雜誌--我實在是孤陋寡聞,來到北京才發現《三聯生活周刊》是一本十分棒的周刊,結果看了即時的兩期也還不久,還要追買之前的兩期來看。

找書講緣份,在書叢中找到你喜歡的書,那份喜悅確是無法形容的。只是當書叢變成書海時,就往往有不知從何入手之嘆。我還是喜歡小書店多一點,不過現在的最大問題,還是要想如何安置我在北京討來的「新歡」!

北京.軟/硬

不少人一提到國內的發展,掛在嘴邊的總有這句:「硬件一流,軟件追不上」,或者聽得太多,總覺得這是一句屬於「精神勝利法」或流於Cliche的東西。不過在北京待了兩個星期,倒有一點有關這個論述的經驗可以談談。

在京的其中一個節目,就是去參觀位於復興門附近的首都博物館(左圖),這是首都博物館的新館,應該是數年以前搬過來的。當日一抵達那裡,第一個感覺就是「好宏偉」,入內時則發現設計十分現代,用了不少天然光作照明,與國內不少博物館的設計截然不同。即使有同行者認為它浪費的空間太多,理應可以用上多一點空間來擺放展品,但我卻不太同意,因為博物館應該空間多一點,不要給人那麼擠迫的感覺。

首都博物館有不少專題展館,除了頂層的老北京及京劇展覽外,還有論述北京城變遷的專館,亦有以陶瓷、青銅器、書法、繪畫及玉器的常設展覽。老實說一句,一個下午短短數小時是不夠觀看所有展品的,因為它與不少北京的博物館一樣,都在五時正關門--這是一個令我感到奇怪的地方:如果日短夜長的寒冬日子,要早點關門可以理解,不過夏天日照時間長,延長開放時間可以增加人流,其實也不是甚麼「蝕底」的行為。

不過最令我感到驚訝的,還是在陶瓷館,看著來自各朝代的展品時的一次經驗。我對書法及繪畫之類的東西領悟能力太低,反而是陶瓷「比較易看」,但是在我看得投入之時,突然響起一陣刺耳的「大聲公」聲響--原來是博物館的導賞人員,正在帶領遊客參觀。本來導賞團是一個好事,有點聲響也不是甚麼問題,不過用上大聲公,用一把極為嘈吵的聲響來介紹展品,的確是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展品的內容,但是卻完全破壞了展館的寧靜。

又例如,再早幾天到故宮的午門,看大英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館合辦的「英國與世界」特別展覽時,甫一踏進會場,就已看到圖示,說明不准用閃光燈拍照(圖示是一個附閃光燈的相機),但是在短短個多小時內,就發現有不少參觀者用閃光燈拍照拍個不停,真是為展出的JMW Turner、達文西、米開蘭基羅及拉斐爾等人的作品感到心痛。但是同時更令我感到驚訝的,還是場內的職員,絲毫沒有出手阻止或斥責的意思...

有一晚與同學們吃飯,對方剛參觀一個政府機構。那位同學說,機構有重點展示單位之類的資格(確切描述已記不起),負責人向同學一行人等聲稱,機構的行政良好,亦設有正式的投訴渠道以作監督,但當同學問到投訴信箱的位置時,得知它就在辦公室外的當眼位置--也即是說,任何人要投訴,都會被機構職員「一目了然」,難怪機構負責人可以聲稱行政良好了。

或者,在這裡說要改革、優化行政是過高的要求,但是不少東西的優劣,卻在「細眉細眼」處顯現。就拿近年經常被人拿來取笑的英文標誌來說吧,明年北京就要舉辦奧運,北京城內到處都是修路和興建工程,我常常經過「鳥巢」及「水立坊」,對它們的宏偉不無佩服,但是看到城中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英文標誌時,就不由得擔心起來--如何在明年向全球觀眾展現「新北京」?雖有同學說北京已有專人巡查改正,但是這類東西的數目恆如沙數,要及時「清除」也有一點難度...以下就是一些例子:

   

北京.印象(二)

早前常有機會經過圖中的這個地方。遙想當年,對此圖中此時此刻,「錢」途廣告鋪天蓋地,豈不教人惋惜!

北京.印象(一)

昨天回到香港。兩個星期的北京之旅就這樣的完結了。處理完稍稍超重的行李,還有檯頭一大堆信件、帳單,已經累得不似人形,但還是想像過去兩個星期的快活時光,當然還有「夜夜笙歌」的美食,就是:荷包瘦了,肚子胖了。

兩個星期在外,與香港發生的事已經完全脫節。遊走網絡,發現不少熱門事件都是我不知道的,當然還有時事--不是在那邊沒有看報紙及電視,但是就是不「上心」。不過英語說 “ignorance is bliss” ,可能這樣子的「樂不思蜀」,對於早前頻叫「腌悶」的我而言,是一個難得的賞暢。即將重投「江湖」,只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找回觸覺。

好,廢話少說,還是來一個「炸blog相片post」,挑一些比較有趣的相片來分享,其餘的相片都在我的Flickr相簿內


天壇公園其中一座房屋的簷頂裝飾。


北京大學的西門。


六月一日是中國兒童節,那天在北大的未名湖有不少兒童玩耍。


星期四冒著風雨到故宮遊覽,飲下平生最「浮誇」的Starbucks Hot Mocha。


故宮乾清宮的「正大光明」有不少遊客,四分一秒的快門拍下了如此的景像。


上周六晚去了「老舍茶館」看表演,圖為相聲表演的情形。


「爬」長城八達嶺段的南段,上去時已覺辛苦,但是下來時才發現「上山容易下山難」的道理。

遲點再與大家分享北京的所見所聞!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