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少同事,近日不是買了iPhone4,就是買了iPad,日日在公司玩個不亦樂乎(也可以稱為「曬命」);坐車上班下班,又或是外出閒逛,感覺亦是有好多人用iPhone4,反而用之前版本iPhone的人少了很多。看來還是用外出用iPhone 3GS、在家還是用兩年多前的舊款(A1176型號)的Mac Mini的我,就是有點跟不上時代,格格不入是也--不過懶理它呢,手上的電話用了只是半年多一點,家中的電腦還是繼續表現良好,犯不著要換的麻煩。
不過小麻煩還是有的。兩年多前購入那部麥迷你時,雖然在下訂單時,已經特地換了一個較大的硬碟,但容量也只是120GB而已,兩年下來,要儲藏的東西不斷增加,單是音樂檔案就已經佔了一大半了,還沒有計下載回來,或是自己從DVD轉換成的影像檔案,硬碟老早已經載滿東西了,結果用了一個NAS(現時用了一個1TB的硬碟)之外,還是外置一個「裸插」的硬碟,去收納相片及音樂。自然是十分不方便了。
所以說,一直都有換硬碟的念頭,但是麥迷你最不便的地方,是它的機殼設計令人卻步:不是沒有辦法打開,但就是怕「拆爛」。外間也不是沒有代客升級硬碟的服務,例如當年買機以後,就拿了去增加記憶體的地方,也有這樣的服務,不過--並非為該公司作反宣傳--一看價錢,似乎又不是太理性消費(尤其是近年硬碟的價錢很便宜嘛),付出的服務溢價,對我來說,無疑是太高了一點。所以還是想自己動手。
機殼如此「緊密」的電腦,以前也不是沒有處理過。給家母用的華碩EeeBox,之前也曾給我拆開,將機內的記憶體由1GB加至2GB,那次也是向互聯網偷師,看了不少升級心得及圖解(台灣的Mobile01網站有不少這樣的教學文),所以這次升級,都是先搜了不少有關的文章,尤其OWC的短片,以及ifixit網站的圖解幫助最大,不過一開始的時候,麻煩就來了,我可沒有開機用的putty knife--結果只有用一把小鋼尺來「撬」開機底,不過代價就是部分鋁材的位置結我弄出凹痕...鋁不愧是軟金屬(苦笑)。
其實撬開了機殼以後,一切都是十分簡易,反而奇怪的是我那部麥迷你的機內天線模組只有兩組,而非影片及相片所示的三組,但這也不是太大問題。換硬碟的程序,很快就完成了。反而是事後的重灌系統,花了我不少時間--我最初的做法,是為硬碟重裝一次系統,然後將舊硬碟的資料、檔案,利用Mac OSX內的「系統轉移輔助程式」,導入新硬碟內的。但是不知何故,這個程序做了多次,每次都在某一個部分停留不動,就像是當了機般。此計不成,唯有再將系統再裝一次,今次就在安裝問始時,系統問我是否已經有一台Mac時,用了Time Machine的備份來重灌--得出的結論是:一,Time Machine的確好用、幸好現時重裝系統亦支援Time Machine;二,我走了一大段冤枉路。
系統重裝了以後,極其增也只是開始,因為新硬碟內只有文件,但是音樂、相片只部付之厥如。但是將這些東西由外置硬碟抄回新硬碟,確是花了不少時間(尤其是音樂檔),最終花了個多星期才完成(因為每晚只能騰出一點時間來做之故)。現在總算是完成了,以後開iTunes來聽音樂,也不用先駁外置硬碟,不過這次升級的副產品,是房中突然多了兩個硬碟,一個二點五吋、來自麥迷你的原硬碟,另一個是三點五吋,以前用來載音樂的500GB硬碟,再加上本來用來備份的一個,真是有點雞肋的感覺。但不用六百元的代價,就自己完成了整個程序,變相省了近千元,也可以是說是物超所值矣--下一步,或者是將那個經常壞(已經修理一次)、還有區碼限制的光碟機,換成一個super drive?
0 Responses to “還是自己動手成就感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