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for March, 2007

Page 2 of 2

甲的糖果是乙的砒霜

上周五讀《信報》,讀到林行止在其專欄如此寫:

...順便一提,特區政府於零三年一月一日「無緣無故」地發行被論者稱為「設計莫名其妙顏色惡俗難耐」的十元港鈔(早成為被逐出口袋的劣幣,人們大多會保留精美的十元硬幣而花掉這張十元紙幣),便可能是因為當年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和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要留名,因此趁弱勢政府無暇及此越俎代庖印行。...

的確,十元港鈔「核突」早已是共識,但對我而言,十元紙鈔最「難頂」的設計,就是你永遠分不出哪一面是「前」、哪一面是「後」--這樣說的原因,是在較早前拆在農曆新年期間收到的利是,點算「戰績」的時候,發現要疊起收到的十元紙鈔時,總是搞亂紙鈔的「底」與「面」,結果要逐張看過清楚,才能好好地將它們收拾好。這樣子的設計,不是「難頂」是甚麼?

不過即使銀紙設計令人不爽,但要將銀紙存進銀行時更感麻煩。近年銀行不斷縮減分行數量,最多以自助銀行代之,我的情況還算好一點,所住的區域以前有四間「獅子銀行」,近年減了兩間,雖然我家樓下的那一間沒有關門,但結果是該分行每天「其門如市」,除非閣下真的是非常悠閒或很有耐性,否則絕不建議到這間分行辦事。

根據我在這間分行的「非科學觀察」,我發現排隊等候櫃位服務的,為數不少是上了年紀的長者,然後就是搞公司帳戶的人。事實上,在分行門口恭候客人的銀行職員,通常也會鼓勵顧客使用諸如入票機或存款機的設施,以免輪候櫃位服務的人龍過長(況且該分行的面積不是太大...)。然而令人洩氣的是,對於我這個電子銀行服務的支持者而言,一年要用上櫃位服務的次數,真是「一隻手也數得晒」,其中一次就是將「新年戰績」存進戶口,無奈銀行的存款機接受一千元、五百元及一百元的鈔票,唯獨「歧視」低面額鈔票,結果還是要成為長龍的一分子!

「獅子銀行」不是沒有存款機受理五十元及二十元的低面額鈔票(至少我在灣仔其中一間分行見過,也順道將手上那些五十元及二十元紙鈔存入銀行),但是偏偏在我所住那區的兩間分子,都沒有這種新式機器的設置。說起來,我也發現我那區的「痕身」「渣兜」兩間銀行分行,雖都有存款機供顧客存款,但僅後者接受五十元及二十元鈔票,至於十元鈔票,就只有「貴客自理」了。我是擁護自助銀行的,至少在顧客角度出發而言,的確是省回不少時間,但是如果在存入紙的問題上,不能令顧客可以完全排除輪候櫃位服務的可能性,其實也是挺麻煩的。

好了,我手上那堆十元紙鈔「劣幣」,既不能用存款機存入銀行,而我又懶得排隊存入,其下場是如何?還不是「死死地氣」塞在銀包內,待在消費時「自然流失」!不過數天前買報紙時,當我在銀包掏出十元紙鈔付款時,這名我家幫趁了至少二十年的報販隨即「笑逐顏開」,原來是她將現金存入銀行時,若是十元硬幣的話就要繳付手續費,然而存入十元紙鈔就不用付費分毫!「甲的糖果是乙的砒霜」,十元紙鈔是良幣是劣幣,也的確是「各花入各眼」也。

聽「新聞最前線」講座有感

昨晚(周四)去了香港大學的研究生堂,旁聽了港大通識教育有線電視合辦,名為「新聞最前線-最前線高峰會」的講座。主持是有線電視的張宏艷、講者有《明報》主筆劉進圖、《南華早報》的楊健興、「大班」鄭經翰、以及天主教社會傳播處副主任、港台節目《鏗鏘集》前監製蕭景路。這個講座是同系列四個講座的最後一部分,不過之前一直抽不出時間去聽,這次是不可能再錯過的。

全長約兩小時的講座,大概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傳媒言論自由空間,第二部分主要是談傳媒教育(因為講座面向的是學生),其中又以前者佔多點時間。不打算就整個講座的內容及講者所觸及的議題逐一談(其實我是在半抱恙的情況下聽的,這亦是為何遲了一天才寫的原因),只談數個我特別有興趣的重點。

在第一部分中,鄭經翰不斷提出的一個議題,就是他沒有了商台主持的職位後,不但代表了言論空間的收窄,同時也代表了傳媒受眾的減少(他多次指出他離開商台後,收聽電台的人數有收減少),期間劉進圖則提出,利用互聯網是不是「言論自由的出路」,一如現任港交所董事David Webb,也是靠網上評論起家般。不過從大班的回答來說,看來他也是對互聯網「看淡」:他憶述曾出席網上電台的節目,最多人聽的時候也是只有三千人,因此極其量也只是「窄播」。記得我之前曾寫過阿牛等人搞民間電台被取締的事件,有回應指出觀眾/聽眾可能不是如時下以網絡為汲收資訊,及尋找娛樂的主要渠道的青少年般,那麼懂得利用電腦及互聯網科技般(如只懂開收音樂的長者,或的士司機,等等)。

鄭經翰口中的「窄播」,當然可以理解是技術及資源限制下的結果。但是總覺得,以新興媒體的受眾數量不及傳統「廣」播的受眾人數多,而片面否定前者的潛力及可能性,又似乎說不過去。這樣說出來或者有點激進,但既然時下年青一代已轉到互聯網尋求資訊的話,而這一個媒體的管制相對寬鬆的話,現時在這裡針對青少年進行開拓,長遠的收成會不會更大?但是從以上一段的對話看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似乎仍是一對「互相排斥」的東西。

說到傳統VS新興媒體這一個爭議不休的議題,劉進圖還有一點話說。他在台上說,在「巴士阿叔」事件期間,《明報》內部曾進行討論「互聯網會否取代傳統媒介」的問題,還找人進行量化分析,發現近年內報章上引用互聯網消息的數量「大幅上升」。不過據他的說法,即使傳統媒介是吸納「民間記者」,但後者提供的「新聞資訊」不一定有新聞價值(如偏重他們認為「有趣」或「八卦」的東西),即使他們的重要性不斷上升,但仍難以取代由專業記者進行報道的「核心價值」。

這番話涉及了兩個問題,一是「甚麼是新聞價值」,二是「甚麼是核心價值」。我的理解是,劉進圖所稱的「新聞價值」,決定權在於在新聞機構工作的把關人(Gatekeeper)手上,做決定的根據,除了新聞學所授的理論及經驗累積之外,亦有可能受機構文化甚或上司意志的影響;至於「核心價值」,則又與之前鄭經翰談及窄播時的話有點相似,就是受眾看甚麼聽甚麼,是要由在傳媒機構工作的「專家」(或至少「經驗豐富者」)告訴的,隱含一種「精英」的味道。但是近年提倡草根媒介/公民記者理論的人所反對的,正正就是這一個態度--打破傳傳統媒體的壟斷,不要由媒介告訴我們要看甚麼(資訊、觀點、等等),而是由我們決定看甚麼。

我是明白劉進圖的話的。不過在昨日的講座中,我看到在座的大學生,已是明顯地偏重互聯網而輕傳統傳媒。這除了是生活模式的轉變外,但我同時猜想他們在互聯網中尋求他們想看的東西,會比通過傳統媒介更易地獲得滿足。說到底--這可能是一個非常「行貨」的結論--兩者是否可以融合,還是「有佢冇我」,還是一個「有排拗」的問題。

iPod Shuffleの復活

或者可能正如這篇文章所言,iPod Shuffle是十分「硬淨」的,因為...它「死了」兩天之後又復活了,萬歲!

是日報告完畢。

人不輕狂枉少年

有云:「人不風流枉少年」。可能「風流」這個詞,在數年前經某位影壇「大哥」給了新定義,我現象凡見這個詞都起戒心,反而喜歡說「人不輕狂枉少年」。

今天《東方日報》的A28版,置頂有這樣的一段新聞:「遵理學生三打一 網上熱播」。說的是元朗遵理學生有學生在課室「毆鬥」,出現四人混戰的場面,期間更有人以木椅作武器,而有關的影片放到YouTube後,至截稿時已有逾一千人觀看,云云。我一邊讀這篇新聞,第一個浮現在腦海的念頭,就是「謝天謝地」,慶幸當年我讀中學時,沒有可以拍攝短片的手機,也沒有YouTube之類的網站,供我放片上網!

的確,說中學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就肯定是講大話,即使溫文爾雅者如我的同學,也有鬧著玩搞「扭打」的情況,猶記得中學最後一年,大概是人人讀書讀得太頭昏腦脹,而且壓力太大了吧,就有一點驚人的行為發生,例如在小息時上演美式WWF的招數,也有糾黨整蠱同學的情形,但是最奇異的,竟然是「施害者」與「被害者」,永遠都是同一批人--可能是雙方都「樂於」扮演這些角色了吧。那年每班輪流在早會上台搞畢業表演,也自然有人拿攝錄機回校拍攝情況,有一次見有人「起哄鬧事」,於是連忙「開麥拉」拍下情況,後來還私自將它轉成realmedia檔,在同學之間的電郵互相傳送!不過哪,我是不會它放上網的,只因我不希望下一個見報的YouTube片段,是這樣的一條片子!

每個人總有輕狂時,東方西方也是一樣。英國廣播公司Newsnight節目的記者,最近到牛津大學翻找資料,希望找到現時英國保守黨黨魁卡梅隆(David Cameron)在牛津讀書時,參加一個以豪飲享樂著名的組織 “The Bullingdon Club” 的資料(他出席該組織活動的照片,早前突然遭版權持有人禁止傳媒繼續刊登,也是話題之一),卻無意中發現一張英國首相貝理雅,在一九七五年於牛津讀書時所拍下的照片。這張照片不是未曾「公開」過,不過公眾在過去十多年來所看的,就是好像上圖般,見到貝理雅闊領長髮的造型,不過照片的「足本」呢,卻是看到這名當時想做歌手,但後來做了首相的貝理雅,其右手放在褲檔前,作勢...噢,我要學寫《廢都》的賈平凹般,要「下刪數十字」了,你們就按按該圖的連結來看吧(貝理雅在後排右三)。

照片再次全本曝光,自然又成為一眾英國小報的題材。例如《每日郵報》就踢爆照片曾經進行加工,將他那隻「不文手」用電腦「除去」;《太陽報》標題直接了當:「你究竟玩緊乜?」。就連大報也加入報道行列:《衛報》認為是「手勢政治:年輕貝理雅全面睇」,至於《獨立報》的報道,則是稍嫌正經八百了,連標題也「長氣」過人!

貝理雅評論事件說,如果他再不會看到這張照片,他是不會介意的。不過還是帶英國人「睇真D」的英國廣播公司較為厚道,猜想說貝理雅當年酷愛音樂,或者是作勢彈結他。但是人不輕狂枉少年,這樣的照片也不是甚麼大不了,反而Newsnight的工作人員比較慘情,事後有人在留言版批評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們,浪費國民所交的電視牌照費來進行如此的「報道」--公營廣播機構動輒得咎,真是放諸四海皆準也!

iPod Shuffleの悲劇

慘!慘!慘!

「新正頭」還沒有過,就已經遭逢「水劫」:我竟然忘記將新買不久的iPod Shuffle,從所穿的恤衫上除下,之後連衫帶機扔進洗衣機洗--六百五十元就此報銷!

慘!慘!慘!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