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上)

斷斷續續花了兩個多星期,算是將東京大學教授藤井省三的書《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台北:時報文化,二零零八年七月,右圖為日本原版)看了一次。這本書是中文書中,少有的以「村上現象」為主題的,加上書中有比較兩岸三地不同譯者的文筆,對此一直都有興趣的我,若然不看就實在是有點那個了。

雖然是速讀式、不很細緻的看,但一點讀後感還是有的。

《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這本書,一如較早前已看了此書的Diana所言,「是一本入世版的學術論文」。撇除頭一章,以及末兩章不論,藤井省三這部著作,就是將村上春樹在華語世界的興起,放在一個政治及經濟背景下進行解釋。作為一個讀了村上春樹著作一段日子的人而言,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方面的事--因為一直覺得,村上的東西是「私人」的,不會因為社會氣氛如何怎樣,而去讀他的書。

藤井省三此書,是希望將村上春樹在中港台三地的讀者群的狀地,以及社會環境的變遷結合,去梳理出一套「框架」及「法則」。書中穿插的「順時針」、「經濟成長趨緩」以及「後民主運動」等多項法則,是否成立是見仁見智。我自己對此沒有太多意見,反正這是一個理解「村上春樹現象」的視角,不是唯一的解讀方法。

至於作者在書中,所提出的「森高羊低」及「羊高森低」的現象,確然是有這樣的情況,但是要放在政經的背景下來解說,則又好像言過其實了點。我的理解會是,《挪威的森林》會是這本書的原著,在日本大賣而成為文化現象,因而吸引出版商的注意而去引入,而藤井省三在書中所指出,諸如「語言與身體的溝通危機」的特色,與華語圈讀者有共鳴的因素,應該是處於一個較後的位置罷。

確然,村上春樹著作的英文版,問世的是他的早期作品,不過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有一點無心插柳的情況。如果大家有讀過傑.魯賓(Jay Rubin)有關村上的作品《聽見100%的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 and the Music of of Words, London: Vintage 2005)的話,都會知道伯恩邦最初的村上小說譯本,是被包裝成給日本高中生所讀、用以提升英語能力的課外讀本,村上著作為外人所熟悉,要由另一名編輯「拯救」才得以成為事實(Vintage版頁一八八至一九零)。藤井省三在書中也有提及這個情況,但是只是寥寥數筆而己。

此時我想起,國內有關村上春樹的著作與「小資」的說法。藤井省三在書中指出,村上春樹在九十年代末在國內爆紅,也是靠《挪威的森林》一書,如果說這本書導致有「小資」的印象,應該是雖不中亦不遠的說法罷。作為一個讀了《挪》很多次的人(不是說「三部曲」不好看,但我還是「森高羊低」的人),我從來不覺《挪》有小資情調,亦會猜想「村上=小資」的印象,可能也是出版社的宣傳策略的結果,而非譯者的文筆所造成。

我亦會想,要打破這種情況,應該是要將作者的作品,完完整整的呈現出來,以顯示作者的多樣性。正如Nikita公園仔那邊的留言所說,如果先讀了《聽風的歌》,再順序(指寫作時間而言)讀《村上朝日堂》系列,然後再讀《挪威的森林》,「會有那位無聊作家居然會認真起來的感覺」,跟著作品原版--而非選集或東拿一篇,西拿一篇湊集成書--出版的原意就在於此。自己書架上也有「國內漓江版」、由林少華所譯的村上著作(不讀藤井的書,也不知道它們是盜版),但正是拼湊出來的短篇集,這對於讀者構建「村上春樹的作品風格」是怎麼模樣,似乎是起了反作用。

有關藤井省三論兩地譯者的內容,下篇再談。

Comments

comments

6 Responses to “讀《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上)”


  • using Internet Explorer Internet Explorer 7.0 on Windows Windows XP

    alex兄,你分析得很仔細。我從來沒有想到這點。就是日本大賣,所以《挪威的森林》才會先在香港有繁文版,然後一本一本再翻譯過來,考慮到本地市場情況而不是作出的出書時序。到現在好像還有幾本散文,到現在也還沒有譯到。

    至於「小資」的問題。天呀,為甚麼會有人覺得《挪威》/村上=小資?完全搞不懂。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0.2 on Windows Windows Vista

    村上的東西當然是「私人」的,但社會氣氛能夠造就一大群有某種心態的人,而當這些人都各自因為私人理由去讀村上,大概就是書中所講的現象了。

    我個人覺得,作者雖是旁觀者,但分析得頗為命中要害。尤其是談王家衛從旺角卡門到阿飛正傳,受村上影響非常明顯。整個香港在九十年代初接受了這類型風格,跟八十年代為人接受的主流東西十分不同。我以前不太明白這種轉變,只朦朧地覺得可能跟六四有點關係,但這本書道出了這個界線前後社會的轉變,反映在對文化風格的認受上。

    不知 Alex 你會不會記得八十年代初的文化氣氛,如果把聽風的歌在 1981 年翻譯成中文,拿來香港賣,我敢肯定不會引起甚麼現象。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0.2 on Windows Windows Vista

    沒有深究,但內地讀者覺得村上小說小資是就他們而言吧,不是指村上故事的人生活很小資,而是在內地要過著村上人物過的(比較離群、比較個人的)生活,大概要有小資(或曰小康甚至小富)的社會階級才成吧,而不是像已發達社會中的日本人,等閒的舊大學生都有這種生活質量。

    我們看日本的作品都依賴翻譯,就如電影,現在來香港有上正場的來來去去就只有動漫改編、J-Horror、電視劇劇場版等幾類片種,但其實日本電影有不少另類佳作,在日本也有很不錯的票房,但我們就是沒有機會接觸。現在唯一的缺口,反而是內地土製的DVD。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0.2 on Mac OS X Mac OS X 10

    Stannum:八十年代初我還只是個「豆丁」,怎會有文化氣氛記憶呢,哈哈!不過我自己從來不太相信那些文化研究,所以對藤井省三所寫的東西,始終有一些抽離。

    Diana:香港的出版社,應該大多是利字行頭,所以我認為「市場因素」大於「文化因素」就是這個道理,不過這也只是我一人己見而已。

    公園仔:你所說的,也有可能是這個樣子,不過這好像也與譯者關係不大嘛...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2.0.0.16 on Windows Windows XP

    其实应该邓伯伯所说的“小康”,不是“小资”。

    对于十年前的大陆,村上的世界是一种奢侈。近几年基本上国内(特别是80后)对这小资标签也不少异议。

    豆瓣上有这样的对话:)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06398/

    2007-05-06 16:22:19 小抽太太
      是呢~什么时候变成了小资了~~~~~~!!!!!
    2007-05-08 01:07:56 NERV-EVA-01
      草你妈,告诉我什么是你所谓的狗屁小资?
    2007-05-14 00:11:56 吴痕
      不好意思,不知哪里冒犯了你,说声对不起.
    2007-05-23 00:09:02 NERV-EVA-01
      对不起,一时冲动。实在抱歉,你反倒道歉。实在另我羞愧难挡。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2.0.0.16 on Windows Windows XP

    p.s. i am basically repeating what aberdeen park said.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