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for 'Bizet'

拉雜成文數則

其一

以前曾經寫過,九一一即使過了這麼多年,不少人--包括我在內--都記得當日那時,是在哪個地方、做些甚麼。今晚回家時聽台灣的電台節目,主持人談到《鐵達尼號》3D版即將上映,也提到這一個情況:大家都會記得那一年,是在哪間戲院看過這套電影,反而如果沒有留下票根,隨時不記得近一兩年的電影,是在哪裡看的。

記得當年九七年,《鐵達尼號》上映時,那種搶票的熱潮也確是很誇張的。那時還沒有網絡訂票,只有電話訂位,當然電話是打了十萬通也打不通的,結果就得自己/託人到戲院排隊。我呢,是和一大班中學同學到利舞台戲院看《鐵達尼號》的,當時還戲稱是「鐵達尼朝聖團」,不過老實一句,一口氣看三個多小時的電影,確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利舞台戲院不太常看,記憶之中,好像只看過兩套電影,《鐵達尼號》是其一,《別問我是誰》是其二。看了以後,又到家人嚷著要看《鐵》,結果找了一天,犧牲了整個上學午膳的時間,去時代廣場的戲院排隊買票,尤其是在午膳時間快結束時,還沒有排到售票處,那種焦急、生怕遲了回校的心情,大家也可以想像吧...

說起來,時代廣場及利舞台的戲院都已經消失,真是令人感嘆。

回到立體版《鐵達尼號》的話題。問別人,會不會入戲院看,但是得來是冷冷的「不會」,原因是一來電影早已看過,二來是恐怕電影「再立體化」的效果不好。對於第二個理由,我是有同感的,近年立體電影風潮,有走火入魔的情況,很多根本不必要拍成立體的電影,也硬要加入立體元素,甚至是硬要在後期進行立體化,結果是慘不忍睹。我不會懷疑占士金馬倫對技術的掌控,不過花一筆溢價,去看早已看得滾瓜爛熟的電影,也許並不必要--最重要的是,看立體電影,無論是鼻樑(立體電影眼鏡加上普通眼鏡)甚至是精神,都是一個很累人的行為,何況是三個多小時的電影,還是放過我這個老人家吧!

其二

最近重聽五十多年前,英國指揮家畢潯(Thomas Beecham)為EMI所錄的《卡門》錄音。雖然《卡門》我有三個版本,但是最喜歡的是這個老錄音(影碟版肯定是卡雷拉斯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版本)。聽著聽著,忽發奇想:既然歌劇導演,可以將華格勒的《指環》,甚或是莫扎特的《費加洛的婚禮》等等作品,時代背景搬到工業革命甚至現代時期,為甚麼很少見到《卡門》搬上舞台時,有這樣的處理?(還是我太孤陋寡聞?)

也許可以這樣的玩一下:場景由西維爾搬到九龍城寨,時代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主角唐荷西是名警察,卡門是城寨內一些「不見得光行業」的工人,至於艾斯卡米洛,也可以設定成「江湖大佬」。唐荷西禁不住誘惑,加入走私幫團的情節,看起來也很順理成章啊...雖然這樣的設置,與文本相差太遠,但也何嘗不是一個有趣的處理手法。

其三

說起音樂,最近比較煩的一件事是:為何好耳筒不是太貴,就是質素太差?一直在用的耳筒爛了,但是去了好幾間耳筒專門店,也試聽了好多款產品,但是不得不概嘆,我聽了十多年的德國S牌,質素是愈來愈差了。更令人不解的是,為甚麼都是S牌的同一款產品,在同一個商場,真的是不出三步的距離(絕不騙人,就是A店對面的B店),為何價錢可以相差近五百大元?還要是那間「yi音」字頭的店標稱是會員價?奇怪。

一說到買耳筒,不少朋友都有意見。但是推薦的都是至少賣二千元或以上的品牌及款式。我這個人,用耳筒太「粗戴」,動不動就會扯爛接線,花太多的錢買耳筒,分明就是與自己的錢作對。再者,用上太貴的耳筒,去聽一些經壓縮的音樂,似乎太有殺雞用牛刀的味道--既然要一砸數千買個耳筒作如此用,倒不如買一套像樣回的揚聲器?不過劣質的耳筒--例如是「唉瘋」附送的那種--真的是太聽不進耳,看來得再花點時間去試。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