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rch, 2006

一張唱片一個故事

早些兒從美國一個網站,訂了數包特別設計的唱片套,先寄往在美國的友人家(因為直接寄到香港,運費極貴),然後托朋友轉寄來港。唱片套在日前收到,結果今天放假就成為了我的「收拾唱片日」,因為要將唱片盒煎皮拆骨,然後將唱片、小冊子及底盤紙安裝進內也。這件勞累活,也提供了我一個重新審視所有唱片的經驗,看到不少買了多年的唱片,也湧起不少記憶,圖左這張宮崎駿動畫《天空之城》的原聲大碟《飛行石之謎》,也包括在內。

之前曾在這裡公開過一本收藏了近廿年的《天空之城》小說,當時也提及過電影的原聲大碟,更說「又有故仔想講」,所以...各位,現在又是講故仔的時間啦!

其實,這要從我的中學說起。中學七年,都是在灣仔愛群道度過,在那個地區上學有一個好處,就是中午食飯時間,不愁沒有選擇,便宜的可以到鵝頸街市,甚或某些公營機構的飯堂,花費多點的話,也有不少餐廳可以選擇。不過灣仔也有一個壞處,就是商場太多,吃了午飯無所事事,就會到各個商場逛,自不然也難以抵抗不少「物質的誘惑」。九十年代初期,我的零用錢不多,看見心儀的東西,必須要經過一個「死慳死抵」的過程,下手首選對象,當然是中午飯,只能挑最便宜的。

中二那年,第一次可以到街外吃午飯(當年敝校校規,要中一生留在校午膳),有次飯後經過集成中心,到商場內一間擺滿日本唱片的唱片店參觀(也就是「冇幫趁」),當下被那張《天空之城》的唱片吸引住,但是當時苦手頭沒有足夠的款項將它購下,即使當時雖有所謂「台灣版」的唱片,但是見到日本版這麼精美,又豈有捨精取粗之理?連忙回家「收集」手頭上可動用的款項,過了數天,就與一名同班同學吃飯後,再到集成中心,誓要奪走心頭好!

不過糗事也從此開始:千算萬算,午飯離開校門時,確是帶了足夠買下唱片的款項,但萬萬未有料到,我在買唱片前,也要先打牙祭,所以手頭上的款項,與唱片定價差了一截!(沒記錯的話,那張唱片定價一百三十元,在那時候而言,的確很貴)怎麼辦?只有向身邊的同學打主意:借我錢!

目標到手,當然想先睹為快,所以我在一邊走回學校時,就已經急不及待將包裝拆掉,看看唱片盒內是甚麼模樣,但是我滿以為唱片內的小冊子只是一本小書,然而作夢也沒有想到,它內裡竟有一張透明膠片(就是上圖中,兩名主角的那「一層」),更不巧的是,那時竟然吹起一陣風,將那張膠片吹進摩利臣山泳池內!天呀!

到過「摩利池」的人,都知道它有一個很小規模的兒童池,那時兒童池還未對外開放,我那張可憐的膠片,就跌在沒有水的泳池邊。那裡,肯定是「手長莫及」,不可能伸手穿過圍欄就可摸回的情況,更沒有可能爬欄進內(太高),結果我與那名同學站在圍欄外乾著急,怎做才好...更糗的是,此時不少同學經過,都對本人的不幸「愛莫能助」,真是箇中慘況,實不足為外人道...

最後有人建議,不同先到泳池辦事處道明情況,冀望對方的讓我進內拿回膠片,於是連忙跑中帶跳,奔向泳池另外一邊的辦事處,「哀求」對方行行好,放我進入取回心肝寶貝。幸運的是,對方也相當通融,結果很快就可脫掉鞋子,急奔到兒童池取回這張極為重要的膠片,只是在進內之時,我也成為了不少同校學生行注目禮的目標...說不是「瘀死」,就肯定是騙人!

所以呢,這張唱片,包含的除了是我對《天空之城》的熱愛,還有不少「辛酸」,一張唱片一個故事,最精采的,莫過於這張唱片矣。

走筆至此,想起很久也沒有到過集成商場了--雖不是經過集成,但沒有進入看看,反而是隔鄰的東方一八八商場,早些兒有進入行了一圈。不知那間唱片店,還安在否?

英超小評

新特蘭終於將麥卡菲炒了(右圖左,AP via Yahoo! News)。新特蘭今季打了二十八場比賽,紀錄竟然是兩勝四和二十二敗,真的是嘆為觀止,難怪球會主席在聲明中,也形容這一季是「不成功及令人心碎」(unsuccessful and heartbreaking),不過最令我奇怪的是,新特蘭本季表現極度不濟,已不是近期的事,但是麥卡菲有能耐「捱」了二十八場之後才接到大信封,也真教人嘖嘖稱奇。

去年四月,我也曾寫過一篇叫「英超小評」的文章,預測一下上屆英超最終三支降班球隊會是誰。當時我預測修咸頓是「穩膽」,「陪降分子」是西布朗及水晶宮,結果猜錯的多:西布朗竟然在最後死裡逃生,堪稱奇蹟。去年文章寫成的時候,英超已經打至第三十四輪,降班形勢仍不明確,不過這季則不同,因為留意到英超排行榜,降班之勢應該是十分明顯:

17位 西布朗  賽28場 7勝 5和 16負 26分
18位 伯明翰  賽27場 6勝 5和 16負 23分
19位 樸茨茅夫 賽28場 4勝 6和 18負 16分
20位 新特蘭  賽28場 2勝 4和 22負 10分

不用多說,新特蘭降班已成為既定事實,現時我最有興趣想知道,就如我一名同事所言,它會不會以十五分或更低的分數打回英冠。至於「老樸」也是水深火熱,加上它距離第十八位的伯明翰有七分的差距,相信降班噩運也是逃不掉--這也再次證明,即使有新班主,但拿錢來亂砸,藥石亂投的結果只會是令球隊繼續沉淪...

伯明翰及西布朗的情況比較特別。由於排第十六的富咸有三十二分在手,這個多達六分的「咕臣位」,應該可以令它不遭降班之虞,所以榜尾爭取護級,應該是伯明翰及西布朗的困獸鬥。然而看這兩隊的賽程,又真的教我看不清形勢--觀乎伯明翰的賽程,面對的強隊包括熱刺、曼聯、車路士,布力般、韋根、紐卡素也是可能令球隊失分的場數;西布朗的賽程也不遑多讓,除了本周六對伯明翰的「護級大戰」外,也要而對曼聯、熱刺、阿仙奴甚至保頓等高危隊伍,相信這兩隊為求護級,恐怕又是「打甩脾」矣。

榜首方面,第四名之爭雖然現時看來是熱刺「穩如泰山」,但看罷剛過去周日主場對布力般流浪的比賽後,我也開始對熱刺的後防產生疑問,不過它比阿仙奴多五分,仍然有少許本錢「輸多兩場」。不過阿仙奴要保住一席第五參加明年歐洲賽事,就真的是荊棘滿途--阿仙奴現時有四十四分,但是緊追其後的布力般(四十三分)、保頓(四十二分)及韋斯咸(四十二分),都有隨時趕過「槍手」之勢,更要命的,是保頓比阿仙奴打少兩場!除非阿仙奴贏得今年歐聯,否則要作好明年搬到新球場,但沒有歐洲賽打的悲慘命運!

至於季初表現神勇的韋根,雖然在剛剛的比賽中「臨天光賴尿」,由占邦達的一球烏龍球令曼聯反勝二比一,將三分慨贈對方,也令球隊留在第十位,但是以眾人對韋根最初的估計而言,它今年表現已屬超班,若我是老闆的話應該早早「收貨」。曼聯現時只有聯賽可打,相對第三的利物浦而言可說是以逸代勞,要保住第二應該問題不大,但也先請搞好後防(今仗輸第一球,曼聯後防要負極大責任--怎可被韋根前鋒在無人看管情況下,在小禁區連轟三腳?!),不過曼聯後防不穩,利物浦的前鋒也同樣不濟,上周對查爾頓佔盡上風,但是四名前鋒也無法將攻勢化成一個入球,周三歐聯主場對賓菲加,也不是沒有危機...

Blog Forum @ HKU

早幾天瀏覽blog-you.com網站,發現港大今天(周五)有一個關於Blog的論壇,名叫 “Blogs change life - It’s far beyond a diary” ,主辦者是港大的資訊系統學會。見今天也是放假,也沒有特別重要的東西要做,於是決定到港大,看看會有甚麼有趣的東西。

本來這個論壇,除了一名港大教授、突破機構研究幹事及Blog-you.com的Marky外,還有一名MSN的代表的,但是最後這名代表未有出席,連同主持林子揚在內,台上最後只有四人。其實呢,這類論壇只有一小時,要深入探討網誌是一件不易為的事,不過聽罷整個論壇,真是有點不是味兒--老實點說,應該說是論壇對Blog的各種形式、方向、應用等議題的探討都是屬於蜻蜓點水式,聽者如我感到不太「過癮」,而自私一點說,對於我這個夜睡晏起的人而言,真是覺得不如在家睡多一會更好...

我在論壇沒有作筆記,僅就在論壇時聽到、兩個特別感到有興趣的話題拿出來談談。其一是在論壇開始時,代表突破的陳之虎介紹了Blog在各地的情況,他指出的是,在美國是比較政治性(有政治影響力、挑戰傳統媒體,等等),在本港呢則偏向日記形式(該煨,我想起去年的「新增點事件」),在國內則屬於「憤青」發洩的渠道,表達力亦比香港的網誌作者為強。

當然,我是認為此地不少Blogger,寫網誌的主要用途是寫日記,但是我的疑問是,這個印象是不是經由主流媒體塑造出來呢?我認為,將美國的網誌定性為傾向政治,就如將本地的網誌純粹定義為「網上日記」,只記日常生活事般有欠全面。誠然,美國的政治網誌的影響力的確與日俱增,更成為政治光譜中左右兩派發聲的新形式,亦對傳統媒體起監察的作用(看CBS主播丹拉瑟報道布殊涉嫌逃避兵役一事,最後「晚節不保」一事就知所以然)。但是問題是,我認為我們有「美國Blogger政治性強」的印象,無非都是源於傳媒對他們的報道,而傳媒報道求的是一件突出的事件,所以單憑這些報道,就下如此的結論,是不是遺留了一班也是當網誌是紀錄「今天做了xxx」的美國blogger呢?我不敢說「以偏蓋全」,但是對我而言,印象的建構受報道影響的痕跡,實在太顯眼。

同樣地,本地Blogger「日記化」的印象,亦在某程度上受媒體報道影響。打開報紙雜誌,見到網誌二字之時,不是因為有青少年「出事」,就是雜誌找上名人明星的兒女在網誌,將他們記錄生活的文字,包裝成獵奇式的報道,將一些其實很平常的行為,套上道德的尺度。反而是要Blog-you.com聯播、一眾不是紀錄每天生活的網認作者們「呼冤」,因為我們實在沒有甚麼東西可讓記者們「獵」...

另一個我有興趣的題目,是論壇中各人討論網誌可否衝擊主流媒體的問題。台上講者提出的意見,是Blogger在其網誌內發表新聞,權威程度總不及在傳媒在自己的網站報道新聞,至於Blogger權威性的確立,則在於寫的人是否一名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大意如此,有錯請指正)--這,我是不能同意的。個人認為,網誌以至網絡本身,是一個平等的媒介,只要說得有理,哪怕你是一個小薯都會有人留意並支持,在於Blogger變身成平民記者的範圍上,如果報道的東西是誤報、杜撰的話,我認為總會有人出來制衡,提出相反的論點、論據。我想起英國廣播公司記者雷諾士,早前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博客--一支非正規人士組成的軍隊」(Bloggers: an army of irregulars),文中提及的多個網誌作者「以正視聽」的事例,都可見到他們都不是專業及知名的記者,即使遠的不談,近者如本地「獨立媒體」網站,參與者也都不是著名的記者,但是亦有其影響力--不管你是否同意其立場觀點也好。

其實,論壇還有旁及其他話題,我也並非不同意整個論壇的討論內容,只是這點兩的感覺比較強烈而己。也許作為主持的林子揚及作為嘉賓的Marky,可以提出自己的論點。

冷血字傳

今天(周四)看了電影--一件很久也沒有做過的事--看的是菲臘西摩荷夫曼主演、以著名作家卡波提(Truman Capote)為題材的電影《冷血字傳》(Capote,右圖為電影海報〔via IMDB〕)。

(以下內容含電影內容,不喜者勿看)

或者在寫之前先行「懺悔」:我對卡波提的作品的認識只是「有限公司」,最初喜歡看柯德莉夏萍的電影,當然有看《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s),後來知道這套電影改編自卡波提的短篇小說,後來匆匆讀了台灣商務所出的中譯版(記得好像是Open系列其中一本刊物,叫《第凡內早餐》),不過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內容如何已經記不起。但是最奇怪的是,我家中竟然有《冷血字傳》中,卡波提最後完稿的書《冷血》(In Cold Blood),我也不記得是何時買下來的,不過真慚愧,我也沒有讀完。所以看《冷血字傳》前,我對卡氏及其他作品的認識,說是一張白紙真是絕不為過。

電影被定性為「傳記電影」(Biopic),說的就是當卡波提在《紐約時報》讀到堪薩斯州一家滅門慘案後,到當地進行採訪(包括兩名兇手),發現一篇單在《紐約客》的報道並不夠,要發展為一部「寫實文學小說」(Non-fiction Novel,未想到更佳譯法)的書,最後身陷既想寫成這本巨著,但發現自己已因為要達成目標,而變得不擇手段的兩難的故事。正如卡波提在電影中說,事件是兩個美國社會的碰撞:一個吉特家(被滅門一家)所認識、安全且被保護的社會,與一個兇手所藏身、不講道德及無根的社會,貫穿全套電影的主題,又何嘗不是兩個價值觀的碰撞?

的而且確,卡波提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觀察到的是兩個社會的碰撞,但當他自已捲入其中時,他也陷入道德與私欲的掙扎,菲臘西摩荷夫曼憑此片獲到多方讚賞,亦正正因為他演出了這種兩難(尤其是最後他名兩名死囚最後會面前後那幕)。最明顯的例子,是卡波提發現擺在他面前的故事是個大金礦時,他很希望將它寫成一本著作,但是獨欠了兇手Perry Smith當晚殺死吉特一家的過程及動機,於是開始為兩人聘請律師,希望爭取時間套出更多資料,但是到了後期,他明顯地知道,一旦Perry Smith及Dick Hickock不用上刑台時,他那本巨著《冷血》將沒有可能出版,因為事情還未落幕!到了後來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Smith發電報央求卡波提為他再聘請律師時,卡波提回答的竟是:「我已盡力,惜未找到。」

私欲也在電影中,逐漸令卡波提變得「冷血」。例如他行賄獄長,換取無限制與兩名兇手會面後,每次面對Smith時都推搪說著作仍未完成,即使卡波提已自定新書名稱為「冷血」,並已舉行了朗讀會,但他在面對Smith的質問時,他為了從對方口中套出他心目中的 “last missing piece” ,他也要將責任推到出版社身上。另一方面,卡波提為了取得Smith的信任,他明知後者的姊姊早已恨Smith恨到入骨,但也要向Smith講大話,指他的姊姊仍然愛她。當然,到了最後,卡波提明知道兩名兇手即將伏法,他最希望發生的事即將成為事實,但是他已深深陷入與兩人的私交即將消失,從而不能面對死亡的道德掙扎中(那一幕真的是全電影最精采的地方)。一如卡波提向妮爾(即是《怪屋疑雲》作者夏帕.李)懺悔說:「我根本沒有可能做任何事去救他們。」但妮爾冷冷的回答說:「也許不,杜魯門。事實是,你根本不想。」

最後,卡波提的文學理想是達成了,但同時「等價交換」出去的,也是他的良知。

電影沒有大起大伏的情節,但是純看演技,已經值回票價。只是可惜上映這套電影的戲院實在不多(沒有查錯的話,UA沒有入《冷血字傳》,百老匯院線也只有中環IFC及電影中心上畫)!

題外話,電影雖以卡波提為主角,但是對其助手妮爾(即Harper Lee)也著墨不少,並以她的名著《怪屋疑雲》(To Kill A Mockingbird)為故事推進的工具,與卡波提類似的是,夏帕.李寫罷《怪屋疑雲》後未有再推出小說(且進入隱居狀態,極少接受訪問),正如卡波提寫罷《冷血》後未有新長篇作品般(個人認為,這很有悔咎而自我懲罰的意味)。碰巧今年一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中的「區碼地方誌」專欄,所挑的區碼就是《怪》背景小鎮、阿拉巴馬州的蒙羅維爾(Monroeville),文中也有提及夏帕.李,有興趣的不妨看看。

又及:發現另一套有興趣想看的電影《尋找他媽的故事》(Transamerica)會在一周後上畫,佐治古尼有份參演的《Syriana》會在月底上畫,但是...以著名電視主播Edward Murrow為題材的《Good Night, and Good Luck》,有沒有在此地上畫的機會?

England 2-1 Uruguay


高治破門一刻(via 網易體育

英格蘭二比一反勝烏拉圭...該怎麼說呢?英格蘭勝出當然興奮,但是觀乎整個下半場(我之前看了愛爾蘭大勝瑞典三比零那場),英格蘭的演出實在不敢恭維,打起來完全沒有說服力,說這場比賽由祖高爾一人力挽狂瀾--一球助攻,一球入球--真是貼切不過。不過我也嫌「糟糕」太多花巧,尤其是下半場後段與另外兩名英格蘭球員在後場夾擊對方前鋒時,本來是搶了皮球的,但是在底線前遲遲未清,結果被人搶回控球,真是看得令我抹一把汗!

反而是高治頂入攀平的一球,真是盡顯身高的優勢,看來他在世界杯最後廿三人名單中,應可以穩佔一席。總的來說,英格蘭勝出,真是有點幸運,但是以這樣的表現,恐怕在世界杯也是...幸好瑞典也演出失準,敗走都柏林三比零,不過德國隊真是教人搖頭嘆息,竟然大敗一比四給意大利!

Soccernet:England 2-1 Uruguay: Cole shines for Sven
新浪體育:乔科尔传射导演逆转 英格兰主场擒乌拉圭
搜狐體育:替补军团续写不胜纪录 克林斯曼心理治疗法失效
BBC Sport:England 2-1 Uruguay and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