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March 4th, 2006

Blog Forum @ HKU

早幾天瀏覽blog-you.com網站,發現港大今天(周五)有一個關於Blog的論壇,名叫 “Blogs change life – It’s far beyond a diary” ,主辦者是港大的資訊系統學會。見今天也是放假,也沒有特別重要的東西要做,於是決定到港大,看看會有甚麼有趣的東西。

本來這個論壇,除了一名港大教授、突破機構研究幹事及Blog-you.com的Marky外,還有一名MSN的代表的,但是最後這名代表未有出席,連同主持林子揚在內,台上最後只有四人。其實呢,這類論壇只有一小時,要深入探討網誌是一件不易為的事,不過聽罷整個論壇,真是有點不是味兒--老實點說,應該說是論壇對Blog的各種形式、方向、應用等議題的探討都是屬於蜻蜓點水式,聽者如我感到不太「過癮」,而自私一點說,對於我這個夜睡晏起的人而言,真是覺得不如在家睡多一會更好...

我在論壇沒有作筆記,僅就在論壇時聽到、兩個特別感到有興趣的話題拿出來談談。其一是在論壇開始時,代表突破的陳之虎介紹了Blog在各地的情況,他指出的是,在美國是比較政治性(有政治影響力、挑戰傳統媒體,等等),在本港呢則偏向日記形式(該煨,我想起去年的「新增點事件」),在國內則屬於「憤青」發洩的渠道,表達力亦比香港的網誌作者為強。

當然,我是認為此地不少Blogger,寫網誌的主要用途是寫日記,但是我的疑問是,這個印象是不是經由主流媒體塑造出來呢?我認為,將美國的網誌定性為傾向政治,就如將本地的網誌純粹定義為「網上日記」,只記日常生活事般有欠全面。誠然,美國的政治網誌的影響力的確與日俱增,更成為政治光譜中左右兩派發聲的新形式,亦對傳統媒體起監察的作用(看CBS主播丹拉瑟報道布殊涉嫌逃避兵役一事,最後「晚節不保」一事就知所以然)。但是問題是,我認為我們有「美國Blogger政治性強」的印象,無非都是源於傳媒對他們的報道,而傳媒報道求的是一件突出的事件,所以單憑這些報道,就下如此的結論,是不是遺留了一班也是當網誌是紀錄「今天做了xxx」的美國blogger呢?我不敢說「以偏蓋全」,但是對我而言,印象的建構受報道影響的痕跡,實在太顯眼。

同樣地,本地Blogger「日記化」的印象,亦在某程度上受媒體報道影響。打開報紙雜誌,見到網誌二字之時,不是因為有青少年「出事」,就是雜誌找上名人明星的兒女在網誌,將他們記錄生活的文字,包裝成獵奇式的報道,將一些其實很平常的行為,套上道德的尺度。反而是要Blog-you.com聯播、一眾不是紀錄每天生活的網認作者們「呼冤」,因為我們實在沒有甚麼東西可讓記者們「獵」...

另一個我有興趣的題目,是論壇中各人討論網誌可否衝擊主流媒體的問題。台上講者提出的意見,是Blogger在其網誌內發表新聞,權威程度總不及在傳媒在自己的網站報道新聞,至於Blogger權威性的確立,則在於寫的人是否一名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大意如此,有錯請指正)--這,我是不能同意的。個人認為,網誌以至網絡本身,是一個平等的媒介,只要說得有理,哪怕你是一個小薯都會有人留意並支持,在於Blogger變身成平民記者的範圍上,如果報道的東西是誤報、杜撰的話,我認為總會有人出來制衡,提出相反的論點、論據。我想起英國廣播公司記者雷諾士,早前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博客--一支非正規人士組成的軍隊」(Bloggers: an army of irregulars),文中提及的多個網誌作者「以正視聽」的事例,都可見到他們都不是專業及知名的記者,即使遠的不談,近者如本地「獨立媒體」網站,參與者也都不是著名的記者,但是亦有其影響力--不管你是否同意其立場觀點也好。

其實,論壇還有旁及其他話題,我也並非不同意整個論壇的討論內容,只是這點兩的感覺比較強烈而己。也許作為主持的林子揚及作為嘉賓的Marky,可以提出自己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