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鐵娘子》的錯譯談起

星期六晚無事可做,去了戲院看《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的午夜場。老實說,劇本糟透,不是梅麗史翠普的演技,恐怕這套電影只會空有話題,而票房仆直了--況且,本地的宣傳硬在原名The Iron Lady後加上「戴卓爾夫人傳」這個不倫不類的副題,根本就與電影對不上題,因為劇中只有一節節的殘章,沒有「傳記」般的主人翁性格發展。

在看電影時,其中一段劇情說到,梅麗史翠普飾演的戴卓爾夫人,教女兒開車回家後,決定要在黨內(保守黨)登上高位,根據劇本,對白是這樣的:

MARGARET I’ve decided. I’m going to run.
DENIS What for?
MARGARET I’m going to run for Leader of the Party.

怎料譯字幕的人,將Party Leader譯為「黨主席」,我頓時在戲院慘叫一聲。

Party leader在英國政治,絕對、絕對、絕對不是黨主席,而是黨領袖,或黨魁。政黨當然有主席,不過在英國政治裡,當首相的不是擁有黨主席名銜的人,而是被選為黨領袖的人。所以卡梅倫(David Cameron)是現時英國保守黨的黨魁,Sayeeda Warsi及Andrew Feldman,才是保守黨的主席。又不妨拿我非常喜愛的一套英國劇集《好的,首相/大臣》(Yes, Prime Minister/Minister),當中在一九八四年播出的聖誕特輯The Party Games中,主角哈克就要簽一大堆聖誕卡,他與秘書伍利有這樣的對白(由一分四十八秒開始):

伍利 黨總部還有一大堆聖誕卡等著你去簽呢。
哈克 黨總部?我去年聖誕也不知道呢。
伍利 你去年還不是黨主席嘛。

按照翻譯《鐵娘子》那位譯匠的說法,哈利如果是黨主席的話,那麼他就不應該是「行政事務部大臣」了。

但是奇又奇在。很多現時港人都已經遺忘了的英國政界人物,字幕又很道地的譯出當年英國外交部,所給予的「漢化」名字。好像做過外相的Geoffrey Howe,就是「賀維」,不是大陸所叫的「杰弗里.豪」;當年挑戰戴卓爾夫人黨魁地位的Michael Haseltine,字幕譯「夏舜霆」也是對的。不過前首相David Lloyd George,譯成「勞喬治」有點怪,因為Lloyd通常都是叫「勞埃」或「勞合」--君不見Lloyd’s of London是叫「勞合社」麼?由這可以見到,在香港上映的《鐵娘子》的字幕,是為香港市場而譯的,不是硬拿其他華語市場的版本的(近年看到不少電影,是用上台灣版的中文字幕),不過譯者的硬傷,似乎有點令人驚訝。

由此想起了一個,近來感受頗深的一個現象。就是現時很多剛接觸翻譯的「後生仔」,遇上一些專有名詞時,很容易受到在網絡上唾手可得(大部分來自大陸網站),又或是現成工具書(又是大陸出品)的影響,找了以後,又沒有再做(可能是現實情況不容許)多一輪的考證功夫。好像去年過世的利比亞前領袖卡達菲,我曾見過一些新人,當Gaddhafi譯成「卡扎菲」,這正是大陸所出的人名詞典的譯法。須知道,從事翻譯工作的,當然不能不備有、不常查工具書,但更重要的是多涉獵工具書以外的其他資料,為自己構建一個資料庫,就拿香港的新聞翻譯來論,當年來自內地的「影響」沒有那麼深時,不少人名、地名的譯法,都是用上廣東話中貼近英語發音的字來的,早前去世的拳壇名人Joe Frazier,當年就叫做「傅利沙」,如果「人肉Database」範圍不夠闊,很可能就會譯成大陸的「弗雷澤」了。

我承認我有職業病,凡看電影,看到錯譯的東西,我都會搖搖頭。去年入場看《呃錢帝國》,就不斷地被字幕的硬傷所困惑。就好像片中說到新加坡的部分,見到將Singapore Press Holdings譯成「新加坡出版集團」,就肯定是錯譯,應該是「新加坡報業控股」,這都是在網上可以覆查到的資料(至少在新加坡的情況,有這個網頁可用),但是就那漏了這一步,令觀賞時多了沙石。翻譯沒有「完美的翻譯」,但以最低標準而言,應該是要正確的,但是近一兩年看電影,好像經常看到錯譯的出現,這實在令人有點遺憾。

我當然不敢妄稱,換上我來譯電影字幕,一定沒有錯--我的功力仍是很淺,但我偏偏對資料性的東西(Factual Stuff)很「敏感」而已。不過看到好的翻譯、我一定會暗中叫好,所以翻譯工作絕不是不為人所聞的苦役,值得大家加多幾分心機去做的。

Comments

comments

10 Responses to “由《鐵娘子》的錯譯談起”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10.0.2 on Windows Windows 7

    不論外文書本或電影翻譯出現似乎“不該出現”的錯誤,其實可能跟工作報酬有關。雞碎報酬,難於吸引人才。即使人才為開飯接下工作,也只能以流水作業的心態生產翻譯文字。

  • using 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17.0.963.79 on Windows Windows 7

    希望不是要求太過-可以舉一個令你叫好的翻譯例子嗎?先謝過。

  • using Safari Safari 534.53.10 on Mac OS X Mac OS X 10.7.3

    您好

    感謝您的分享。
    對於英文人名部分,想請教如何定義才為正確呢?

    譬如”Gaddhafi”,通常譯成”格達費”(google: 6,010,000 筆)、”卡扎菲”(google: 69,300,000 筆)、”卡達菲”(google: 6,020,000 筆)

    以上幾種流通性都相當高
    尤其又以”卡扎菲”為多數
    而文字時常會有”將錯就錯”的情況
    即不論正確與否,通常最多人使用的字句就會活下來
    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拿捏呢?

    謝謝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10.0.2 on Ubuntu Linux Ubuntu Linux

    卡達菲的姓名並非英文,可能係阿拉伯文。最準確的譯名要從原文翻譯。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10.0.2 on Windows Windows Vista

    说得好,好的翻译需要过硬的文学水平和历史知识,很不容易的,但最关键还是有责任心,现在资讯发达,很多资料多查证一下并不难的。
    前一段大陆有翻译“常凯申”真是笑掉大牙了。

  • using 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17.0.963.79 on Mac OS X Mac OS X 10.7.3

    @Dash:近年電影字幕翻譯最出色的,當推《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 2008),沒記錯譯者是邁克。

    @Shan:格達費,卡扎菲及卡達菲,應該分別是台、中、港三地的譯名。我是香港人,前人譯為卡達菲,後輩如我者當不敢創新,一來無此必要(用廣東話來讀,卡達菲是極相近的),二來如果再作新譯,肯定要解釋一番。況且阿拉伯語在對譯英語時,往往有一字多譯的情況.再由英語轉到中文時,有差異大可預期。所以以卡達菲為例,去尋求人名譯得準,似乎沒太大重要性。

    你說到最多人使用的字句就會活下來,這正是我所擔心的,因為大陸的譯法太強勢,遲早會將港式的譯法淹沒。大陸的譯法--尤其是人名--只重機械式的拆字來譯,很多時候佶屈聱牙,文字美感全無,亦忽略了操不同口音的人的需要。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6.27 on Windows Windows XP

    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有統一華文翻譯的機構。 http://www.yufan.net.my/

    台灣的國立編譯館也有 http://terms.nict.gov.tw/

  • using 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17.0.963.79 on Windows Windows 7

    謝回覆,會留意該片。在緣份還沒有來以前,我到圖書館借了邁克的《單打不如互吹》 ,看他寫翻譯,尤其他自己替電影譯字幕的經驗,簡直unputdownable (這個字中文應該怎麼說呢?)。單是書的中英文名字已是一絕。謝謝!

  • using 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17.0.963.79 on Windows Windows 7

    抱歉,要更正一下:書名是《互吹不如單打》。

  •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10.0.2 on Windows Windows Vista

    Margin call港译孖展风云,总觉得有些平庸,不知有无更好的译法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