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August 3rd, 2008

專業的傲慢,讀者的偏見

前言:這篇文章,本來是針對香港仔公國的《狡辯》,以至都是那些日子的《爛仔公安阻礙京奧的新聞自由》兩篇文章而寫的,本來只想寫個留言,怎料愈想愈多,不妨借用公園仔經常用的標題,「又把留言當新章」來寫了。文章裡的東西一直都想動筆寫,但是拖到現時才開始,真是罪過罪過。

看《狡辯》一文的留言,有讀者提到,既然不少報紙都向左走(其實說是趨向保守,會不會是另一個更可準確的說法),一份極右報紙的出現,就可以令社會有不同聲音,又有人提到,既然其他報紙都有立場,「那一份報紙」(或套用《信報》內崔少明的用語,就是「民主報」)有立場也不是不可以的事。

我是認同公園仔所言,所有報紙都有立場的,只是大鑼大鼓的直接宣揚,或是透過取材或呈現角度的隱性流露的不同而已,不過讀到前述的言論,就令我想起昔日冷戰時期般,美蘇兩國的核武競賽,真正的用意不是要來打對方,而是令對方知道,任誰妄動開啟核戰,就會殊途同歸一齊被被毀,結果達致恐怖的平衡,自此天下太平--早幾年提及過,獲頒諾貝爾經濟獎的奧曼,就是信這一套理論的。

傳媒只得一把聲音絕對不是好事,有人敢當異議者,更是社會的一帖良藥。但是要達致我們所希望見到的「多元」,是否要用上這一套「極左對極右」的方式?更加值得深思的,是當多元要用這樣的方式才實現的時候,作為受眾的讀者,會不會隨之領會到呢?--須知道,現時每日讀多於一份收費報紙的人,會有多少呢?對這個答案,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若是如此,那在絕大多數機會之後,讀者還是只會接收到一種角度,而且還會掉進一個不斷惡化的螺旋。

《都是那些日子》的網主提到,既然全世界人都玩親疏有別的時候,那他為甚麼還要由那套「他媽的」客觀公正。我對於客觀公正被形容是「他媽的」甚感驚訝,正如我在公園仔那邊留言所說,「希望對方只是一時晦氣」。不過循對方的思路來看,這種「既然甲這樣做,為甚麼乙不」的模式,倒與「以眼還眼」的「原始公義」(Primitive Justice)沒有太大的分別。不過我納罕的是,「民主報」那一系的傳媒,有沒有需要這樣做?

作為「民主報」的讀者(以及對新聞行業的粗疏觀察),我倒覺得,如果要民主報以這種模式去處理新聞的話,那與被早已歸邊的傳媒牽著走沒有甚麼分別--一直以來,民主報的最大特色是它牽著其他傳媒走,雖然或會有人不認同它那套「鼓吹式新聞」,但是作為議題設定者,它的效力是多次得以證實的。但是在成功作為民意塑造者,吸納了一批「不離不棄」的讀者之後,又應該如何利用這一個地位?與其他搞親疏有別的傳媒「一齊癲」?《都》的網主及後在留言中質疑,為甚麼其他人不對其他傳媒的劣行鬧一句,我反而想說,我們批評民主報,只因對於其他傳媒,再講多一句都已經無謂,反而對民主報還有丁點希望,也(可能是好傻好天真地)幻想對方會有所改進。

我也看到對方回應我在公園仔的留言。我在那一個留言裡,說不想看到「加工」的新聞。對方倒很老實的回應,說若是加工的話,他所加的是「味精」,但是其他人加的是孔雀石綠,會致癌的。我對於對方的老實感到高興,但是又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惶恐--不過對方執意堅持上兩段所述的邏輯,我也不用太糾纏了。但得提出一點:「親民主、疏專制」固然好聽,但是這是否代表可以漠視一切規條?或者以下這個例子是引喻失當,既然民主報的「主導思想」們是崇尚自由市場原則,那末只一面倒的呈現他們所指的「民主」(唱好那種),以及一面倒去呈現「專制」的「陰暗面」,又會否協助讀者們作出好選擇呢--因為作為信息提供者的報章,給讀者作選擇的資訊己是千瘡百孔。

另一個(在我眼中)更大的問題,是民主報所謂要全力支持、「親」的「民主」,或守護/鼓吹/實行的人們,在不少人的眼中,卻是爛得不堪的「典範」。近月徙地鐵站回家的路上,見到白鴿黨的宣傳海報,主題是「有事要搵白鴿黨」,英文是DP Works,但是在我眼中,DP不但不Works,而是Stinks得很。看著白鴿黨的「淪落」回然心痛(更心痛的是我們要跟著他沉淪),但是看到它的行事,更是感到憤怒。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就是這樣的情況。或者本地的政治生態,是除了白鴿黨(還可能包括公民袋)之外,就沒有人真正稱得上民主,但是支持民主,並不硬性等於支持白鴿黨。

這也引申出另一個現象。眾所周知,民主報的老闆肥佬黎是堅定不移的民主支持者,另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傳媒往往是表達老闆意旨的工具。崔少明在七月十四日的《信報》專欄中提到,《紐時》的座右銘,很可能是 “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 in the eyes of THIS publisher” ,應用到民主報身上,This Publisher應該是變成肥佬黎罷。決定新聞如何呈現的,是坐在辦公的採主、老總,他們是老闆的意旨的執行者,這雖然有市場、「銷紙」的因素制衡,但是背後決定的思維,其實是一種「專業的傲慢」,認為自己所選的,就是讀者愛看的、支持的,如果還沒有出現這個情況,就是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令讀者相信「這件東西」是好的。

說到底,還不是有人Abuse了建立回來的信任。到了現在,我有點懷疑這種專業的傲慢,是否真的反映了我們這一代的情緒。或者這篇文章多次提及的那名新聞界工作者,是誠心信服肥佬黎的一套,但是所呈現出來的面目,卻不教人對民主有怎麼樣的信心--這,當然是我作為讀者的偏見,但正如公園仔所言,「讀者不是傻瓜」,宣揚過了火位就變成反宣傳,又何況是手法不合理的宣傳。還是得小心以免過了火位啊。

後記:對方也寫了一篇新的文章回應拙文,所謂有來有往,好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