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August 1st, 2005

有冇搞錯?

DG新出版的《指環》DVD

續談這期《明報周刊》的東西。看罷上一篇的澳門專題報道後,揭到影篇及影碟介紹的兩版,看到筆名「阿俠」的專欄題為「當神已死 人是什麼?」,又看到似曾相識的照片,細看下去--甚麼?竟是談華格勒的《尼貝龍根指環》四部曲的影碟?這套影碟不是已經出了數年(二零零一年出版)了麼?

唉,再讀下去,赫然驚覺,原來是德國唱片公司(DG)竟然將左圖這套影碟「重出」,不但有多國語言字幕(竟然包括中文!),而還發行了一隻「幕後製作花絮」的DVD

我不能明白的是,這個由法國導演Patrice Chereau執導,在一九七六年於拜萊特劇院--也即是華格勒整套《指環》首演一百周年紀念--上演的製作,無論在以前的LD版(在一九八零年拍攝)、唱片版(由Pierre Boulez指揮),到近年的DVD版,都是由一直由飛利浦出版的,為何出版權會突然轉到DG旗下?

然而最「唔服氣」的是,當年飛利浦一推出時,我就「仆崩鼻」去買,現時竟由別的公司重出,真是有點「被昆」的感覺--雖則那隻「特典」也有獨立發售,但在舊版發生時沒有出版,總也有點不忿...

最大的矛盾,是明知內容一樣,只是在影碟技術上或有改善(如畫質,Special feature,字幕等)的情況下,我真是不知道應否再買這個新版本(雖然我對飛利浦的版本有點不滿),畢竟一整套影碟不是便宜啊!另外,記得在大學圖書館曾看過飛利浦版的LD,那套日本版的影碟,也有一隻特輯的,不過已經不太記得其內容,只記得在片頭,有華格勒的媳婦Winifred Wagner進行介紹...

DG推出的《指環》製作特輯 飛利浦舊版《指環》

澳門淪陷?

明報周刊1916期Book B封面

今期《明報周刊》Book B的封面故事,看右圖也很清楚,叫「澳門淪陷--亢奮下的隱憂」,是兩輯專題報道的第一部分。整整十頁的主題,圍繞著近年澳門因賭業蓬勃、自由行而經濟大好,樓市形勢一片大好,出現「開賭場發大達,做賭場發小達;炒樓發中達,炒鋪發大達」之說。

記得老董還未下台時,常有何厚鏵比老董更優勝之說,也有口水佬表示,不如以此「鏵」代彼「華」。我沒有作任何深入的考究,不過我的總體印象,是近幾年每次回到澳門(我父母都是澳門人)時,最常聽到「某某人賣了他的鋪位,唔駛憂咯」,或「某某處的鋪位最近以多少萬賣走了」的說話,之前數年搵食比較艱難的親戚,也在這幾年環境好起來,當然政府多了錢,也在不少地方大興土木,到處都是一片樂觀、朝氣勃勃的景象,不像以前回歸前那種暮氣沉沉。

不過《明周》這篇報道,是明顯質疑如此繁華,還能維持多久。當然,報道中部分觀點我是認同的,例如樓市脫節,已非一般澳門人負擔得起,又或如市中心的商店「香港化」,成為「莎莎」等化妝品的落腳點等論點,以及大學生一窩蜂去做賭場等失衡現象,等等。樂觀的人當然會說,賭業這回事,長做長有,因為中國人愛賭,亞洲賭業也潛力無限,但是盛世難長久,總有一天會有消退的時候,《明周》將現時澳門,比喻為九十年代的香港,發出盛世危言,當不受歡迎的先知,也是不無道理。

但我讀罷整篇東西,我也有另一個印象,就是負責這篇報道的記者(張帝莊),在報道中帶有太強烈的Agenda。打從報道第一句用了最常見的話--「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令人瘋狂!」,到最後結語中所寫的「居然想起紅樓夢:機關算盡太聰明...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他們也許未真正見識過香港脂濃粉香時的樣子是如何駭人的。」似乎記者要「鋤」澳門的意欲太強,以致一面倒唱衰澳門,不喜歡澳門的人當然會拍掌叫好,但是我反而覺得似乎有欠客觀。

也許記者不應只看板障堂、南灣、葡京、金沙、新口岸一帶的變化,應該同時也到北部筷子基、關閘、黑沙灣、祐漢一帶看看,那裡,我認為,還沒有怎樣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