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July 26th, 2008

承諾與現實的落差

當瀏覽有關昨日在北京發生、發售奧運門票時,所出現的香港記者與民警衝突的報道時,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山高皇帝遠」這五個字。當局多次強調,要以文明來辦奧運,又重申記者可以自由採訪,但是從昨日的事件看來,當局處理事件不見得怎樣的文明。將「山高皇帝遠」放在中國政治及行政的背景上,往往都會得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高層或中央的政策,去到執行或地方層面就走樣的結論,只是在這次事件中,山不需高皇帝亦不需遠,就已發生這樣的事件了。

事件令我想起較早前發表、由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態度研究計畫」在中國進行的民意調查(完整報告可見於此)。整個調查最令我感到興趣的,是雖然中國民眾對國家的整體方向,及經濟狀況的滿意度高踞全球之首,但是調查亦發生,在實質層面上涉及到與個人生活的事項,民眾的不滿程度亦十分高,例如通脹、污染、貪污等。今日《信報》的練乙錚,亦有談到這個調查,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

在我看來,「國家整體發展方向」及「經濟好景程度」(原文為 “Economy is good”)都是比較「虛」的論述,涉及個人程度較小,相反社會問題則是直接了當的涉及個人生活,這種「國家/個人」關係中,所出現的民意「相反」而非一致報升的情況,在不少事件中都呈現出來,例如絕大多數中國民眾,都會認為中國正在崛起(並在某程度上,轉化成對中央的支持),但不時發生的「群眾事件」,卻顯示民眾對地方官員施政失當的積怨,也是到達一個相當危險的程度。

「國家/個人」觀感的落差,其中一個理由,應該包括「中央/地方」(或政策制訂/政策執行--「山高皇帝遠」)的差別。正如在這次奧運中,當局提出的文明奧運,還有保證新聞自由等,都是出於良好意願的,但是一到執行層面上,卻往往出現相反的情況,不論昨日那場衝突,之前有本港記者在京採訪時遭阻撓等事件,都是顯出在執行程度上,未能貫徹執行大方向的情況,歸根究底,還不是去執行者的既定思維及處事方式作祟。

對國家滿意,但對個人情況不滿意,會不會是危機的伏線,我自己不敢妄斷。但是以奧運的情況而言,我們對京奧有期望(皮尤的調查數據指出,九成六人認為會成功舉行,九成二人認為會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但是具體措施的執行,卻令人對京奧的印象造成蠶蝕,應該是雖不中亦不遠的觀察。其實,除了這次衝突之外,包括將「中奧台北」強稱為「中國台北」,或是奧運聖火在西藏傳遷時,西藏黨委書記張慶黎的言論,又或是當局收緊簽證限制等措施,都是收反效果的執行層面措施例子。

話好像扯遠了。中國記協今晚與本港傳媒記者茶聚時,常務副主席翟惠生說,昨日的事件中「公安可能對香港記者的工作理解不足,相信無意傷害本港記者」;奧組委也有官員承認「處理不當」,可見當局也希望盡快平息掉這次風波,以免拖累大局。當局自知理虧,今天各報就事件的報道中(也可參看東南西北的整合版),亦難不避諱當局的失當之處,頂見是強調記者的行為來「平衡」一下。不過眾多報章之中,發現其中一個故事可圈可點:

前年十一月,國務院公布「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後來再公布內容完全相同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港澳記者在內地採訪辦法」。
上述規定稱,自零七年一月一日起,外國、港澳記者在內地採訪,只需徵得被採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即不必如以往那樣,須得到官方批准。(星島A4版:〈只要被訪者同意記者可自由採訪〉)

在這次事件涉及採訪自由的背景之下,我不禁無聊地想:莫非報道是暗示在場的記者們,在衝往拍攝排隊混亂的場面時,沒有獲得作為事主之一的民警的同意,遭阻撓採訪是理所當然?但外國也不是沒有同樣的例子,只因今日《紐約時報》一篇探討隨軍記者,拍攝美軍陣亡相片後,遭軍方吊銷隨軍資格甚或禁制採訪的文章,就提及到該報的記者,在拍攝一名被人開槍打中頭部喪生的美軍後(圖片或引起不安,請留意),美軍就指記者「沒有取得該士兵的書面同意」就拍攝,而決定取消記者的隨軍記者資格。看來天下烏鴉真的是一樣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