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July 21st, 2008

雜記:讀《三聯生活周刊》專題報道

最新一期的《三聯生活周刊》(右圖),用了足足十頁,做了一個有關博客(以免麻煩,本篇凡是稱呼Blog的,都一概寫成「博客」)的專題報道,資訊量不算少。

報道首篇的題目倒有點氣勢:「博客過時了?」文首的引子,就是最近在國內網絡界,引起熱烈討論的那篇「博客已經過時」的文章,其他版面的報道,則訪問了Blogbus博客網牛博網的高層,以及有寫博客的韓寒,壓軸的是王小峰談博客與贏利的文章。

讀《博客過時了?》一文,首先想到的是「甚麼是過時」的問題。我自己的印象時,博客在這一年來,是沒有過去兩三年般「紅火」了,話題性亦不復當年的盛況--畢竟,像FacebookJaiku/Twitter之類的東西,才是這一年內的熱門東西。但是隨著在傳媒曝光率的減少,又是不是等同過時(或衰落)呢?從自己的專業來看,正如媒介對任何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任何事即使如何鬧得沸沸揚揚,終究也有(報道上)歸於平淡的一刻,但是事件作為事實(或問題),還是存在的--套用到博客身上,即使現在沒有那麼受人注視,但也不等於「過時」。因此我還是傾向於「沉澱論」。

文中所指的中國網民對博客的態度變化,見於中文博客增長速度,與網民增長程度沒有同步,在全球博客所佔的份額,亦比英語及日語的少,還有更新率較低。文中又提到,日本博客之紅火,在於「日本網民真把博客當日記寫了,沒有讓博客承受太多的內涵」。不禁反思的是,我們在過去對博客作出多采多樣的讚歌,是不是給它太多負累,彷彿就是不要寫些驚天動地的東西就不是寫博客?在我看來,博客還是一種技術,一種便利自己推出內容的技術,記得有人曾經寫過

它不是自家製的網頁,而是將寫好的文字post上已設計好的blog網站上,update會較簡單方便。內容方面也包羅萬有,有時可以是幾句簡單無聊話,有時又可以是針鋒相對的政治評論。突然覺得自己從前給了自己太多負擔...

正是這種方便,才令自己的發表欲得以實現。但是這種滿足自己的的私媒體技術,又是不是可以用更新率、所佔份額之類的標籤、量器去評定是否「過時」、「流行」或「紅火」呢?文章的撰寫人,關心博客能否製造可贏利的商業模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此去評定博客(及搞博客的公司)出現「早衰」,又似乎有點說不通。

畢竟每人的關注點不同,有人喜歡寫日常生活所見,有人喜歡專攻某一範疇,我自己就喜歡拉拉雜雜,見到有興趣有感覺的東西,就寫它出來老實交代私見。這才是體現利用這種私媒體--由個人自己控制的媒體--的精神。

王小峰在《群起而「供」之不盈利》中寫道,「博客的擰巴,在於它一面以媒體的方式(借助互聯網平台),但它本身並不是媒體(絕大多數的人日記不具備新聞特質)」,又認為「任何私人日記不管寫得多麼燦爛,也不可能盈利,它只有變成公共話題的博客,變成具有獨一無二性質的私媒體,它才有盈利的可能」。其實,媒體是甚麼?自己在大學裡所學的東西已經忘了,不過現在會認為,是傳播(Communication)的中性載具,博客多寫個人事是事實,它可能沒有新聞性,但是反轉來說,沒有新聞性並不等於該種載具「不是媒體」--王小峰的說法實在有點怪。

當然,王小峰所指出,博客太「雜」而難以分類,以創造廣告及銷售機會的話,我是同意的。他自己也說,「其實它本來就不該盈利啊」。博客賺錢的不是沒有,只是蝕錢的更令人印象深刻(就如這宗),連訪問韓寒的文章的題目也很直接,「寫博客我有損失」,但是我們仍然勤力不倦,不計回報去寫,恐怕是那很high sounding的「自我實現」之外,也想不到其他解釋了,反正一涉及到心理方面的東西,很多時不是用理性的科學就可以解釋得的。

既然是私人的一回事,博客世界呈現的,依我看來,是一個anarchy的世界,沒有誰是領袖(也相信沒有人會接受別人當領袖:「你是老幾?」),也犯不著搞當領袖的工作,也不用瞎忙去和別人比,或是鑽研盈利之道。其實,博客就是對自己的東西,不需用其他用不著的工具去過度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