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September 3rd, 2007

雜談(2)

在大學畢業時,有同學到不同的地方進行「畢業旅行」,地點各有不同,我自己當年則選了到英格蘭及蘇格繞一匝--只因最初與另外數人去美國旅行的計畫告吹,而又沒有人願意在英國呆上這麼長時間。更重要的,是即使當時英鎊兌港元是一對十一的水平,與現在幾乎一對十六而言是十便便宜,但是英國物價相對較高,加上其他人對歐洲大陸的興趣大點,結果我落得獨自上路的「下場」。在出發前舉行的謝師宴上,有教授知道我會到英國旅行,連忙就說遊英國的話,就必須要體驗一下酒吧的風情。當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太飲酒喎!」

事後證明,我也不是一個「聽科聽話」的好學生,只因每天起身就是看這看那,晚上回到投宿的地方,已經累得不似人型,完全壓根兒忘了體驗英國人地道生活這回事,加上經常在睡覺的時候,被醉漢在街上發酒瘋叫囂的噪音吵醒,令我對酒吧心生「畏懼」,又怎麼會有勇氣踏足?現在回看,當年有這麼多時間走訪這麼多地方,竟然連一間酒吧也沒有去過,浪費之餘也感到十分可惜!

近日購得Kate Fox所著的Watching the English一書(右圖)--正確點說,我買的是台灣貓頭鷹出版社所出的中文版,中文名是《瞧這些英國佬》,理由是數天前在灣仔天地圖書打書釘時,先是在地庫的中文部逛,見此書有趣就隨即買下,但是後來到一樓的英文部,才發現那裡竟有英文原版,但是已買了中文版在先,奈何!Kate Fox在生活中多個方面剖析英國人的行為及心理,過癮之餘,更發現當中花了不短的篇幅,談英國人在酒吧的行為「潛規則」,此時我才發現,原來到酒吧消遣的背後,竟有這麼多「學問」,幸好我只是一名遊客,進入酒吧「人生路不熟」也是情有可原嘛。

說起酒吧,我一直有一點感到不解:為甚麼香港的酒吧--在我印象中--總是那麼嘈吵的?我當然是捨不得花錢到十分高級(或者說「較有品味」)酒吧,但是總的印象,就是酒吧不是播足球比賽播得吵翻天,就是要播音樂吵得令人煩厭。或者是我去酒吧的機會甚少(要找人去也是問題之一),二來要約人的話,「活動範圍」也是在銅鑼灣及灣仔一帶(其實以銅鑼灣的比率最高),偏偏絕大部分酒吧的情況,不是前述就是後述的情況,要說話時都要「扯大喉嚨」來喊話,真是勞累活。早前中學同學在銅鑼灣飯聚,事後眾人轉移陣地到利園山道一間酒吧遣興,名字不記得了,只是記得花生殼可以隨地丟那間,坐在身邊的朋人說話時,我要費好大的勁才能聽到,你說是不是太嘈吵?

以前約朋人飲酒吹水,「竇口」是時代廣場那間現已結了業的Shooter’s。這間店在我與同學們讀中學時已經存在,還記得曾有兄弟挑戰在限期內「消滅」一大塊牛扒成功的紀錄,不過說真的,那裡的食物真是「麻麻」,至少我與眾人都曾在某一次,都同時點了牛扒吃,但是端上桌的牛扒,其「又乾又韌」的程度,事後遭出口刻薄的同學,以一句絕話總結:「又貴又不好吃,大家樂的牛扒還比它好!」嘿嘿。同樣地,面對如此「奄尖」且「縮骨」的顧客,到這間店子的最佳選擇就是汽水或檸檬茶,理由是飲罷可添飲,只要有胃量飲就成。友儕間稱呼這些飲品為「洗腎機」,恰正是描畫了狂飲汽水後,須頻上洗手間的景像!

不過早前各中學兄弟奔相報告「噩耗」,說Shooter’s已經關門大吉,那種「頓失所依」的感受,真是令人惆悵。後來有人發現另一間也是叫Shooters’的酒吧,在銅鑼灣另一處地方「重開」的消息,我們還不連忙到那裡,看看是不是水準如昔?然而得來的結果卻令人十分失望,「性價比」實在是低得可以,說到底還是失望。記得以前也是在銅鑼灣怡東酒店下的Dicken’s,是一間很「英式」的酒吧,但近年經過裝修後,卻變身成為以體育節目為主打的酒吧,據同學所言也是十分嘈吵,難道要在此地盡情盡興地暢飲,就必須與噪音同行?

其實,我只是想找一個地方,好好地靜靜地與朋友摸摸杯底而已--為甚麼這樣的樂土會這麼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