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June 28th, 2007

The end of the affair

白高敦上貝理雅落,一齣演了十多年的政治劇就此落幕--說起來,假若那個街知巷聞的傳說中,當年白高敦與貝理雅在伊靈頓的餐廳中達成「君子協議」,說貝理雅當第二任首相途中將退位,由白高敦接任承諾是真的話,那麼這名新任首相也真是挺天真的--那有一個當首相/政府首腦的人不戀棧權力?更何況是理論上,只要有足夠支持的話,就可以「有幾耐做幾耐」的英國首相?

白高敦今天公布新內閣名單,他昨日在唐寧街十號外說,要建立一個「盡人之所才」的政府(a government that uses all the talents)。看今天的英國報章,說的是已有三名前朝女閣員離開(見《每日電訊報》報道),還有內政大臣韋俊安(John Reid)及副首相彭仕國(John Prescott)。今晨看電視報道,其中一個分析焦點,是白高敦上任以後,他與美國以至總統布殊的關係,會否如貝理雅與布殊般親密。報道說他會任命教育大臣苗禮彬(David Miliband)代替力保職位未果的貝嘉晴出任外相,一說苗禮彬曾私下表示伊拉克戰爭是個巨大錯誤,若然任命傳聞屬實,會不會代表白高敦的外交政策,會有某程度的改變?

然而在白高敦昨日的演說中,他提及有關「聽到需要變革的聲音」的政策範疇,有醫療、教育、住房、建立對政府的信任、及保護英式生活方式,對外交也沒有太多著墨。雖說新領袖上台,外交通常都是其弱項,但是正如貝理雅在離任前,在《經濟學人》撰文說過,現代政治中「外交」與「內政」的分界已經逐漸模糊( “The line between “foreign” and “domestic” policy is being blurred.” ),英國作為美國「特殊關係」的盟友,白高敦的外交政策取向,尤其是伊拉克這個尾大不掉的爛攤子如何收拾,還有能否為美國「撥亂返正」,是值得留意的--至少,白高敦也不會希望自己又被稱為「布殊的跟尾狗」吧。

話說起來,英國內閣成員的中文譯名,都是由英國駐港專員公署提供的。每次內閣出現變動,公署通常會在一兩天後,向傳媒提供一紙新成員清單,各成員也有其「中式名字」。不過今天《獨立報》說,苗禮彬的弟弟Ed Miliband也會進入政府,在內閣辦公室任職,不知屆時如何處理這兩兄弟的譯名呢?

昨夜看電視新聞,CNN回放了貝理雅首相十年的重要一刻片段,看到他在十年前勝選時,在唐寧街十號外是萬民空巷、熱烈歡迎的場面,他昨日離開時,唐寧街鐵欄柵外聲勢最響的,不是wish him farewell的人,而是一批反伊拉克戰爭的示威者。這個對比雖然大,但貝理雅這次離開,也是with full fanfare的,至少下議院議事廳的議員站立鼓掌歡送的一幕,應該是難得一見(記憶中對上一次鼓掌的場面,應該是已故前外相郭偉邦在伊戰前,宣布辭去下議院領袖的那篇演說),反而在答問時間期間,坐在他身旁的副首相彭任國,倒沒有太多人注意。

其實,彭仕國也是與貝理雅一樣在昨日辭職的,不過他與貝理雅連國會議席也辭去的做法不一樣。說起彭任國,大家可能記得的,是他一連申醜聞,當然還有他在六年前大選時,向一名對他扔雞蛋的人揮拳相向的經典一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彭仕國被視為「老工黨」,與貝理雅所代表的「新工黨」是個對比,不記得是從那裡看來的了,說的就是安排彭任國任副首相,而且多年來風波不斷也能在內閣任職,就是要擺平老工黨的不滿。不過他與貝理雅共同進退,今天稍後公布的內閣名單,又還會不會有老工黨勢力存在?

貝理雅離開英國政治舞台,他與白高敦及英國政治的 “Affair” 已經完結,但又旋即獲提名出任斡旋中東問題的「有關四方」--美國、俄羅斯、聯合國及歐盟--的特使。看到他的任命,忽然想起《好的,首相》一書中,哈克還沒有當首相前,他的首席秘書伍利所說的一句:「大部分人都會發覺北愛是條死胡同,不過還是可能有轟轟烈烈,光芒四射的時刻的。」貝理雅與布殊關係密切,惹人關注能否在中東發揮所長(至少哈馬斯已經反對),不過會否「轟轟烈烈光芒四射」?就得說句:上天保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