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國電視台的新聞,不時見到訪者或受訪者,在引述別人的東西之前,都會在引述內容之前說 “quote” 及之後說 “unquote” 兩個字,以示當中內容是出自他人。不過我們這些說中文的人,看來在引用他人內容時,很少會說「開引號」、「收引號」之類的說話,說了出來,我也只會想起中小學讀書時,老師「讀默」學生寫出來的情境。
今日(周五)讀《蘋果日報》,看到蘋論下<蘋果批>一欄,題目是「副學士學生的一個Blog」。見到Blog字自然會加以注意,不過問題是,讀了該文章兩三次,也搞不清楚文中所說的Blog,究竟是在哪裡「終結」的--我知道該篇「Blog文」是從「星期四,十一月三十日,二零零六年」開始的,但是看來看去,也搞不清楚文章的結尾是「今天副學士林立,數量不比學生課程少」,還是<蘋果批>欄末的「中七的朋友們,為自己前途著想,按submit之前,想清楚吧,別上政府的當!」這句?
這當然是我過於小心眼了,少了一個quote與unquote的符號,又有多大問題?不過看到該欄作者高明輝,在第一段寫「考慮加入副學士這個大家庭,在選定科目按掣「submit」之前,為自己的前途著想...」這個話,又看到文末的那一句(見上段),我最初還以為最後數段是<蘋果批>作者的手筆。不過再讀數遍,應該是除了第一段外,由「星期四」開始到尾,都是引用該名學副學士學生的文章的。
真想不到,現在<蘋果日報>新聞版面隨處都充斥「引用」的網民意見,還有純粹從各「大」網站拿來用的內容拼成的「網聞版」,連評論欄也引用大段文章,連意見也不用加。這樣的專欄真係「寫得過」也!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