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January 12th, 2006

Birgit Nilsson, 1918-2005


Nilsson at her home in south Sweden (EPA via New York Times)

Birgit Nilsson走了。相信任何喜歡聽華格勒的人,都一定知道這名大名鼎鼎的瑞典女高音吧:由《指環》的Sieglinde及Brunnhilde、到《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Isolde、還有《羅安格林》的Elsa,在留聲機都留下了不少動人的歌聲演繹...

選來她在一九六六年拜萊特音樂節中,《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最後一幕所唱的「愛之死」一段,是德國唱片公司的現場錄音(德英對照的歌詞,可在這裡看):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延伸閱讀:
《紐約時報》:Birgit Nilsson, Soprano Legend Who Tamed Wagner, Dies at 87
《泰晤士報》:Birgit Nilsson, Fiery soprano who gloried in the great Wagnerian roles
《衛報》:Birgit Nilsson, Supreme Wagnerian soprano blessed with musicality, technique and imagination
美聯社:Swedish Soprano Birgit Nilsson Dies
路透社:Swedish Wagnerian soprano Nilsson dies aged 87
Opera News:Brunhilde at Rest(零二年十一月號訪問)

閱報閱文有感

在看到昨日電視不斷報道,但今天看當事人對事件隻字不提的背景下,翻村上春樹的《尋羊冒險記》,重新發現了這段文字:

「事實上這個人對於掌握時機的本事是一流的。知道什麼時候該攻,什麼時候該守。其次他的眼光也好,佔領美軍曾把他以A級戰犯逮捕起來,卻在調查途中中止調查變成不起訴。理由因為疾病,不過這其中頗曖昧的。或許跟美軍之間有什麼交易吧。因為麥克阿瑟想打中國大陸的主意。」

搭檔從筆盒再度抽出原子筆,在手指間團團轉著。

「於是,他從巢鴨出來之後,把不知道藏在什麼地方的財寶分成兩份,用其中的一半收買下整個保守黨的派閥,另一半則收買了廣告業界。那時候所謂的廣告業,才不過只考慮到派派海報之類的時代呢。」

「可以說具有先見之明吧。不過難道沒有人對他的隱匿資產提出抗議嗎?」

「算了吧。人家可是買下了一個保守黨的派閥呀。」

「那倒是。」我說。

「總之,他把那錢投入了政黨和廣告,而那結構一直延續到現在。他不露面是因為沒必要露面。只要掌握住廣告界和政黨政權的中樞,就沒什麼辦不到的了。所謂控制廣告是怎麼回事你懂嗎?」

「不懂。」

「所謂控制廣告,就是指幾乎控制了所有的出版和電波媒體的意思。沒有廣告的地方也就沒有出版和電視、電台。就像沒有水的水族館一樣啊。你眼睛所接觸到的資訊,百分之九十五是已經被金錢收買並篩選過的。」

「我還是不懂,」我說。「到那個人掌握了資訊產業為止,我倒很瞭解,可是為什麼他連人壽保險公司的PR雜誌都有能力控制呢?那不是沒透過大廣告公司而直接訂契約的嗎?」

搭檔乾咳一聲之後,把完全變涼的剩餘麥茶喝完。「股票啊。那傢伙的資金來源是股票。操作股票、吸購、併合、這麼回事。他的資訊機構,專門搜集這方面的資訊,而他則做取捨選擇。這其中的一切只有極少部分流出到大眾傳播方面,其他的先生都為他自己保留著。當然並不是直接介入,不過像恐嚇之類的事他也做。如果恐嚇無效,他就把資訊轉給政治家供他們挑撥點火之用。」

「任何公司都至少有某方面的弱點哪。」

「任何公司都不希望在股東大會上被放炮吧。所以他的話多半會聽。換句話說先生可以說是坐鎮於政治家、資訊產業和股票這三位一體之上。我想這麼說你就懂了。對他來說,要鏟除一本PR雜誌,讓我們變成失業者,簡直比剝水煮蛋還要簡單呢!」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尋羊冒險記》,頁69-71,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延伸閱讀:
港燦筆記:致:曹仁超、孔少林、方卓如
Miss Lee in Summer:沒有信報的日子
通寶日記:時人時事點去睇
Moment Life:神啊!請放過信報吧

遲來的蘋果新產品小意見

美國時間周二早上的MacWorld Expo中,Steve Jobs的Keynote(右圖,AP via Yahoo! News,這裡亦可看整個講演)說是一如所料既可,說是出乎意料亦可。一如所料者,是正如之前吹風已久的傳聞所言,蘋果推出了內置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出乎意料者,是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竟是iMac及PowerBook(噢,不是,應叫MacBook Pro才對),可憐使用PowerPC處理器的iMac G5PowerBook G4,這麼快就完成歷史任務!另一個令我有點意外的東西,是一直以為率先改朝換代的電腦會是iBook G4,但是開刀對象原來是高階的PowerBook...

本地報道蘋果電腦消息的網站MacGrass,以「黑馬跑出」來形容蘋果推出的新產品,昨晚看台灣那邊的文字直播過程時(這裡亦有節譯本),不少「蘋民」獲悉新電腦竟是iMac及PowerBook時,那種群起討伐喬布斯,以及感到買了新機不久,就成為了冤大頭的「怨氣」,真是強烈得很!不過對我而言,最關心的當然是一直想買的「小白」,雖然這次未走進歷史,但是看來換上英特爾心的日子也快到...喬布斯宣稱新的MacBook Pro,用了英特爾的處理器後速度可提升四倍,即使打個折頭,iBook「換心」後也會快點吧?我應該持觀望態度,還是現在購買iBook G4?
(我知我好煩,但是沒辦法,對一個從未買過蘋果電腦的人來說,的確要做呎資料及意見搜集才敢下手!)

說起MacBook Pro,我第一眼看到它時的反應,是「不喜歡」,第二個反應,是它很像Thinkpad早前推出的Z60手提電腦。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它太大、太巨型--我一直覺得,手提電腦者必須符合夠輕、夠「的式」的條件,「輕」對我的定義是不重於五磅,「的式」則是螢幕大小最多是十三吋。但是看來,MacBook Pro似是Notebook PC中的那些 “Desktop Replacement” (大小而言),要我拿出街用的話,未免太「橫行霸道」了點吧?另一方面,我始終覺得手提電腦,不是用來「打機」的,既然要打機的話,請用桌面電腦,因為買手提電腦者,不外乎兩個主因,一是為工作需要,二來為了擁有它的「虛榮」!(好明顯,我是後者)

話扯遠了。我對蘋果的軟件不太熟悉,雖然iWorkiLife推出了新版本,但是還是有請對它比較熟絡的人出來解畫,我反而想說iPod Radio Remote:一直覺得,iPod沒有收音機是有點美中不足,因為本人是挺喜歡聽收音機的(雖然在上文中概嘆說,現時節目質素太差),尤其是新聞,相信持有同樣觀點的人應有不少,否則蘋果也不會回應訴求,推出這件東西出來。不過這部新裝置,卻只支援新款的iPod及iPod nano,對我們這些用第三代及第四代的用戶,實在是得物無所用,倒不如買之前提及的iFM更好!看來我在MacGrass的留言就是:不會...

伸延閱讀:
emptyconcept.net05:當Apple遇上Intel…
竹日門:MacWorld San Francisco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