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for September 25th, 2005

無題

曾經聽過一個朋友的見工經歷。

這名朋友,到一間報館見工(哪份報紙姑且按下不表),職位屬於中層,與國際新聞有關。負責見工的主管,與這名朋友談了一會,然後著對方進行筆試。不過這個筆試,不是測試這名朋友改稿組稿的能力,也不是測試他翻譯新聞的流暢度及理解能力,而是著他即場寫一篇新聞評論。評的,不是當時的國際新聞大事,而是非洲某個國家(我也不記得是哪個國家)的問題。

最後,那份工作,我這名朋友沒有「見得成」。他說,這條題目對他來說實在太難,要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交出一篇洋洋千字的評論,根本是沒有可能的事。結果他交出了一篇很不知怎麼樣的文章,見工一事,也沒有下文了。

這個故事,是在年多以前聽來的。最近不知怎的又想起,愈想,愈覺得有問題。

不是要說我們對非洲新聞不這麼關心「天公地道」,也不是要說只當一件「翻譯機器」是理所當然的事,亦不是要說我對新聞評論這種體裁不尊重,不過我覺得問題,在於以這樣的方式,去評定這名朋友有沒有他心目中的「能力」,似乎有點兒戲,也有點不負責任。

我覺得,寫評論其中一個必須的條件,就是對被評對象的背景、來龍去脈及事件發展過程,都有一個清清楚楚的理解。貿貿然在毫無準備之下,要「嘔」出一篇評論的東西,到最後還不是吹水文章一篇,與時下那些「時事評論演員」、「財經演員」,又有甚麼分別?

寫評論不是信手拈來,而是要做足資料搜集,理清脈絡,這樣文章才有真正的實據支持,理論以至意見才能站得住腳,「做足功課」文章也才能「見得人」。我這名朋友見的是一份報紙的工作,不是從事電子傳媒,也不是網站媒體,即使報紙每日都要趕死線,嚴守截稿的時限,但是以現實情況看來,在報紙寫時評,理應可以拋卻面對新聞的熱情,冷靜下來、花少許(我不敢說大量)時間以理性剖析事件,然後寫出見解吧?若要你在沒有資料傍身,沒有時間明瞭事件的情況時,拋出所謂評論的話,那與充斥傳媒、大多數都是Knee-jerk式的評論有甚麼不一樣呢:還不是人云亦云!

無論是寫甚麼體裁的文章也好,我想,對自己所寫的東西有所要求,不是「求其Hea過」是最起碼的條件。對自己的要求尺度鬆與緊,固然是一己之事,鬆緊尺度自已調控,但是寫得好不好,讀者一讀便知--近日對《信報》內「徐護法」一堆呃稿費文章遭口誅「Blog」伐,也正是這個原因。寫的人,在寫作的同時也是文章的第一個讀者,對自己的文章在出街前先進行QC,責無旁貸。寫評論的,尺度再收緊一點更是應份。若是對評論這種文體有最起碼的尊重,面對前述情況之時,恐怕也會弄得啼笑皆非罷?

或者有人會認為我這名朋友對時事認識不足,又或可以指出忽略第三世界的新聞,是受美式霸權影響而令新聞出現傾斜偏頗等等。但是做傳媒不是編寫百科全書,不可能「樣樣包」,必須有所取捨;再者,也總不能期望從事傳媒這行的人,個個都是通天曉。

寫評論不是打「天才波」,豈能兒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