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看No Country For Old Men,對不起,戲太爛了,不能不大聲一X!
Monthly Archive for February, 2008
過農曆新年前購買了Mac Mini,取代家中那部用了四年多的PC。新機甚麼都好,上周拿了去加記憶體後,感覺更加良好,甚至連最初打算在新機內行Boot Camp,加裝視窗系統作為後補系統的念頭也打消,因為家中的Mac已能應付絕大部分工作也(極其量也是打打文件而已,我也早已購買了Office for Mac)。
不過唯獨一件事比較麻煩,就是播影碟的問題。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我家中的MacBook及Mac Mini的內置光碟機,都是不能破解為全區碼的,偏偏家中的影碟中,本港所屬的三區固然有不少,但是一區影碟的數目亦相當(單是整套Seinfeld九季就已經有卅二隻了),最近從英國Amazon購入的,就全部是二區碟--問題就是這樣了,每部光碟機只可以改動區碼五次,換碟看時就要「就住就住」,上圖所示的MacBook,就已經剩下兩次機會,真是如友人所說,「沮喪」啊。
周四為了看剛買來的《愛.誘.罪》的英國版影碟,結果被「逼上梁山」,當起翻版商人來--用回裝了Ubuntu的舊電腦,使用軟件將原為D9的影碟改為可燒進D5光碟的程式,然後將得出的ISO影像檔燒錄光碟,才將製成品放進Mac Mini觀看,雖然是比較費時失事的辦法,但總可以「瞞天過海」,不用浪費一次改光碟機區的機會。你說哪,還可以怎麼辦呢?
一年總有三數次在Amazon訂東西,美國店訂東西的次數當然最多,日本店也曾光顧一次,英國店則應是美國店之後,「幫趁」得最多的分店。雖然美元不爭氣,令英鎊匯價高企不下,但面對一些引誘力極大的東西,也不顧得那麼多了,買了先算。
上周在亞馬遜的英國店(原擬)Window shopping,見到Atonement的電影已經出了DVD版(應該是歐洲先於美國及亞洲出碟吧),頓時「雙眼發光」,立即將它訂下(又敗家了)--雖然差不多九英鎊的售價不算便宜,還要外加運費及手續費,但是有其他大平賣的影碟拉上補下--一口氣買了《英女王》、《最後的蘇格蘭王》、《此時此刻》及《緣份兩面睇》的影碟--也算是將《愛誘罪》的成平扯平罷。
不過最令我驚喜的,是我在上周六凌晨才落訂單,星期一收到對方的電郵,說影碟已經上路,還以為最早要到周六甚或下星期初才收到,不過今天中午郵差已將包裹送上門(雖不是掛號信,但好人的郵差仍然親手將包裹送至家母手中)--結果整個下午都在「煲碟」。Can’t be better!
新年最好玩、最開心的一刻,不是過年開賭禁或是瘋狂玩樂,而是拆利是的一刻--畢竟與自身的「利益」關係最密切嘛。雖然父母輩常說,利是要過了年十五分能拆開,不過家中那名經常敗家的家弟已經「做壞規距」,老早已將利是拆了圖利,我到了現在年十五才拆,也應該不是甚麼罪過了吧。
所謂得魚忘筌,利是封這回事,隨即人高高興興拆開利是,要了當中的實物以後,這個「包裝」也自然是棄諸垃圾桶,或拿去當廢紙回收。不過在我拆利是的期間,也發現不少有趣的利是封設計,決定將它們放在網上公開展覽一番(況且早是付了錢給Flickr當Pro User,再不多傳照片上網,就真的對不住自己的荷包了)。
雖說利是是新年的傳統,但是利是封本身早已商業化已久,成為不少公司用以宣傳自己的途徑。我所收到的利是封當中,來自港澳兩地銀行的就已有十多間,還有不少公司--它們免費派出利是封予顧客,收到這些免費物品者也樂於使用,自己省回購置利是封的款項,印製者也有途徑宣傳自己,撇開每年印製不少利是封,浪幀資源兼對廢物處置帶來壓力的度論,單從商戶與用戶而言,這倒也是一個各有著數的方案。
只是利是封先天受限於顏色、大小(現在好一點,也有不須將銀行對摺的大號利是封)、意念(傳達的訊息只有新春報喜一個),設計利是封可供發揮的空間應該相對較小。或許就是這樣的緣故吧,見到好的利是封設計,都是自然的望多數眼--印製利是封的商號的策略又成功了。今年收到的利是中,挑選後有十多款(對我而言)是值得分享的,除了右上角的Slide Show展示之外,也可以點擊這裡看看。
拉扯談了有關利是這麼多,記得新年期間逗利是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說是:「幾時到你派?」唏,利是於我這個「既得利益者」而言,哪有輕易放棄權利之理?
好像很久沒有寫過關於足球的事了。難怪,歐聯要到周三才復戰,周末的比賽舉行時我也沒有空看,到我有時間時,偏偏曼聯的比賽卻早已舉行,即使收費電視有自選服務,但是早已知道賽果的比賽,看來作甚?幸好近日新春假期多了點時間,碰巧我休息的日子也有曼聯的比賽,於是連續兩個周末也終如願,坐在電視前看看這隊球隊的演出。
英格蘭足總杯的「爆冷溫床」稱號,早已是由孩提時看電視就已知道的「最具代表性慨恬」。今晚(周六)一口氣播了四次,先在家看了大半前布里斯托流浪對修咸頓,然後再看了半場利物浦主場對班士利,最後到友人家一起看曼聯對阿仙奴的比賽。結果三場比賽的賽果都可以用「爆冷」二字來形容--英甲的布里斯托流浪越級挑戰成功,以一比零殺敗英冠的修咸頓;利物浦更不必說,竟然在主場「臨天光賴尿」,一比二不敵來自英冠的班士利出局(再起想起「想要生活好,勿買利物浦」的賭徒金句!);近日狀態奇差的曼聯,竟然主場慨贈阿仙奴四隻光蛋,還要是幾乎全場壓迫對手,令炮兵毫無招架之力--除了「爆冷」之外,還有甚麼形容詞可用?
對比起上周的曼徹斯特市打比戰,和更早之前作客倫敦白鹿徑的表現,今晚曼聯的演出可說是判若兩隊。但是對我而言,若拿這三場比賽的陣容相比,就會發現一個「怪圈」,就是今晚曼聯首發十一人的「牌面」,與之前兩場相比是較弱的,但是效果卻是最好。我的偏見總認為,每次曼聯將費查派遣上陣,效果總是奇差,同時將蘭尼及安達臣兩人安排同時出賽,亦往往令球隊出現太多「用波」的情況,不過今晚卻全不是這樣。雖則阿仙奴也是派遣二線兵出賽,但畢竟也是有賽力之輩,為甚麼會出現射門次數是二十一對四、曼聯攻門予取予攜的天淵之別?
這場比賽,曼聯收起了傑斯、C朗拿度及史高斯三人。這三人都同在之前作客熱刺及主場迎戰曼城的比賽首發上陣。C朗拿度自曼聯主場對樸茨茅夫一役後,狀態是明顯下滑,傑斯年事已高,況且作客里昂的歐聯在即,收起他亦可以理解,反而我會認為,近期傷癒上陣的史高斯,在過去兩場比賽中置於中場,但卻未能形成中場與鋒線的連繫,與去年的表現一比更是差了一大截。我不知道當中原因為何,但是在蘭尼及安達臣在今仗取代了傑斯及C朗拿度,在左右二線負責竄擾之後,中場中間部分少了史高斯,卻反而令曼聯的攻勢更清脆,單是上半場就已有好多近日難得一見的組織,還有屢次突破越位的長傳,若非朗尼把握力太差(同地,蘭尼也是接應同樣長傳,就能轉化成入球),半場的比數應不是三比零了。
除了這個原因,我暫時想不到其他的理由了,或者其他有看這樣比賽的人可以在此討論一下。無論如何,可以看畢一場大勝宿敵的比賽,的確是十分高興的。
一句「很天真,很傻」,Twins的鍾欣桐(阿嬌)周一出來宣讀僅一分鐘多點的聲明的新聞(右圖,AP via Yahoo! News),成為今天不少報章頭條,部分報章更以此入題。假若各位今天走過報攤,駐足看各份香港報章對阿嬌現身講話的報道,都不難發現報道取向不是中立,就是站在支持她的一方,但若要數取向比較不同的,恐怕是《蘋果日報》莫屬了。
此話怎說?無論由A1版大題的「阿嬌無淚」,以至內文引述網民的「一分鐘敷全港市民」,還有作為配稿的「歌迷撐場後否認是fans」,以及內頁的「廣告商不敢再用阿嬌」及(又是引用網民)「質疑英皇娛樂報假案」等報道,真的是「明眼人」也看得出,明顯是帶有針對性的,說得白一點,就是要「整死」阿嬌及她所屬的公司不可。其實香港這邊也算是溫和了,看看一海之隔的台灣《蘋果》,那份頭版不就是將所有阿嬌的相mesh在一起嘛。
自事件發生後,遇著朋友或同事,每到談到這事件時,我都會問一個問題:這批相中眾多「女角」,那一個最「慘」?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但無獨有偶的是,回答者都不會認為阿嬌是最慘的。在網上遊走,更常見到的一個論調,就是批抨她在兩年前的「《便利》偷拍風波」中聲淚俱下「扮可憐」,卻原來是言行不一,在同時間也在拍下這些「淫照」。無獨有偶,今天《蘋果》中李怡署名的社評也是同一調調。他寫道:
事實上,阿嬌以前並不天真,並不儍,她的天真無邪的小天使形象,是假扮出來的。她前年在偷拍事件後痛哭流涕,表示以後無顏面對視她為偶像的小朋友。她有一次看到兩個影星接吻,表示很惡心,說自己不會這樣做。她出席由大衞城文化中心主辦的「貞潔校園開學禮」,明確表示拒絕婚前性行為。她說這些話的時候(06年),同時在拍淫照。本報留言網中,有人說:「大家鄙視的不是你的放蕩,而是你的虛偽。」...事實上,虛偽的不僅是阿嬌一人,而是她所屬的英皇娛樂集團,這集團在淫照曝光的第一天,即聲明這些照片是「不法分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製造」的,並即時報警。
事件中另一個經常被人談及的角度,就是「道德」與「法律」的問題。假如說,在事件中,以法律的觀點視之,阿嬌是被人蓄意散播不雅照片事件的受害者之一,相信大家的異議不會太大;至於她在相中的行為道德與否,老實說,一來照片是在極其私人的場合拍下的,在一般情況下沒有要漏出的打算,男女之間做愛做的事,拍下照片又何妨?二來,可能是我早已心淡或死心了吧,我對此地的明星偶像的道德沒有太大的期望,更不會望他們當道德的標竿領導眾生。因此我一開始還是覺得,這是一宗不幸的事件。
閭丘露薇在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說到:「一些人看了照片之後批評這些女星的不檢點,但是卻忘記,這些都是不應該被公開的東西,是別人的私生活。因為偷窺了私隱,再去批評別人的不道德,本身做的就是不上檯面的事情。」李怡的文章斬釘截鐵,嚴詞譴責阿嬌邊拍「淫照」邊假道學,並以網民口中的「虛偽」以標籤之,但是大家又有沒有發現,整篇文章的「淫照」前「淫照」後,當中一個「淫」字是道德判斷?我們在整件事件中,每日不斷「追看」著別人的私生活,但是邊看我們眼中別人「淫邪」的一面時,又批評別人的「淫行」,是不是一如閭丘露薇所言那般是其身不正?
再者,現時我們看了這些照片,然後以追本溯源的方式,去批抨阿嬌在以前涉及道德的言行,這明顯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因為這是事後孔明式的批評--馬後炮又有何難?要怎麼才有說服力?如果說阿嬌在二零零六年時一邊拍色情相片/電影,又或是被揭發未婚懷孕兼墮胎,但同時說「拒絕婚前性行為」或「不會與影星接吻」的話,那才是作出批評的有力證據。一如某影壇大哥當年搞婚外情,弄大一名女星的肚子,但可以出來振振有詞的說「做了很多男人都會做錯的事」,那才是真正的虛偽,真正的道德破產。
大家縱或對昨天阿嬌的聲明不滿,但是細心想想,我們又有甚麼理據及能耐,去作這番鼓嚷?又或者想想,如果沒有那年的「《便利》事件」,看了昨日的聲明,各位又是否「收貨」?現時我看到的是,《蘋果》及不少人都要為阿嬌(甚或英皇)來個「大清算」,總之要算盡過去的恩怨帳,非將對方打個稀巴爛不可。雖然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但是去稱量這次事件時,不要忘記被人看盡全相的阿嬌,也都是一名受害者,以過去的怒憤發洩在一名可說是innocent的人身上,是否應該?
雖則有不少傳媒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教人搖頭嘆息--擦錯鞋者有之,忽然轉(車太)者有之--但是最令我感到驚訝(甚至恐怖)的,還有有傳媒帶領讀者,「消費」(多麼文化研究的一個terms!)了別人不欲公開的私生活,將對方連人帶骨吞下,然後連骨頭也舔個乾乾淨淨,吐出來之後還要「鞭骨」(連鞭屍也嫌程度太輕)以示自己「揭露真相」的高尚情操,這不是咄咄怪事是甚麼?
後補:
李怡說「她〔阿嬌〕出席由大衞城文化中心主辦的「貞潔校園開學禮」,明確表示拒絕婚前性行為。她說這些話的時候(06年),同時在拍淫照。」今天(周三)明報刊登聲明:
網上討論區內的報道與明報當天的報道不符——明報當天的報道,指出「近千名基督徒出席由大衛城文化中心主辦的貞潔校園開學禮,除譴責《壹本便利》偷拍鍾欣桐更衣之外,亦呼籲學生拒絕婚前性行為」,整篇報道都沒有提及鍾欣桐有份出席活動或作出呼籲,特此澄清以正視聽。明報歡迎網民轉載相關報道,但請勿竄改,以保持內容正確,多謝合作。
李怡有否考慮為自己筆下的「虛偽陳述」道歉?
自從工作以來,每一次去澳門都是來去匆匆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即日來回。這年的工作安排,令我有多點時間留在澳門,也可以在澳門過農曆新年--雖然也得提早一點回香港上班,但總聊勝於無。這次回到澳門,也帶了相機回去隨街拍,算是拍下一點澳門的印象。
澳門對我而言,有三個地方比較重要,在地圖上也可勉強畫上一條直線,它們分別是東方斜巷、爐石塘及瘋堂新街。
先談後者。「瘋堂新街」我是婆婆所住的那條街。顧名思義,「瘋堂」二字有瘋人院的意思,聽我母親說,那裡以前確是有一間瘋人院的,不過在母親一家人在數十年前搬到郡裡時,瘋人院已不復存在,但是名字仍是留了下來。瘋堂新街一端是教堂,旁邊有聖約瑟學校,教堂頂的十字架每晚都點亮,確是十分突出的,不過教堂對出卻有一列破屋,以前多年都是破爛非常的,不過數年前政府花了錢翻新,也用碎石重鋪那裡的街道(上圖)。沒有記錯的話,彭浩翔的電影《伊莎貝拉》中,那間經常被拿來重播、杜汶澤與梁洛施在街道上追逐的那條街,就是瘋堂新街這一段。
離開了瘋堂新街,經過以前是醫院、現時是葡萄牙駐澳門領事館,還有位於荷蘭園區對面的雀仔園,便是穿過人多非常的板樟堂區。經過大教堂時,想起早些兒冬冬介紹的那間檀香山,見那時團年飯的時間還未到,肚子也有點餓,於是走進去吃了一頓下午茶,不過可能是歲晚的緣故吧,檀香山的麵包已經售罄,結果豬扒包變成了豬扒治(右圖),吃後還是欲罷不能,再來多一客牛扒治,不過忘記了點咖啡,倒是有點遺憾。
吃過了下午茶,走到議事亭前地(其實我還是喜歡以前有噴水池的那樣子),看到花市及鼠年的裝飾(右圖)後,信步沿著新馬路走,想看看早前剛開幕的十六浦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其實,新馬路雖然出名,但是繁盛的地區只是到議事亭前地為止,打後的一段路只是愈來愈衰敗,到了十六浦前那一段新馬路,入夜後更是寂靜得可怕,建築身更是十室九空,至於僅剩下來的小酒店,也已淪為流鶯的集散地。
說起十六浦碼頭,也記得在我僅得數歲的時候,祖父就已經過身了,他的喪禮在香港舉行以後,棺木就運回澳門下葬,那時就是整個家族的人,在這裡等候運載棺木的船的。現時這個碼頭仍在,對面一端的那間李錦記及青島的招牌也在。不過另一邊的國際酒店已開始拆卸,與新的十六浦相比,新舊相差也夠大的。
父親一家人以前都是在爐石塘那邊住的,現時還有一間屋在小新巷那裡,日間家人也是在那裡「打躉」的。這些巷子也有一點鄉村的味道,房屋都是一層起兩層止的,更有一些屋子是用木製橫閘的,巷子入口也有拜神燒衣的地方,近年也裝修了,比以更加光鮮。不過巷內不少房屋都已經拆了,留下的是一大片空地。巷子另一邊的盡頭,左右都是文具店,其中左邊的美華文具店,前面是店子,後面是一間小型印刷廠,不過店子已經結業,連帶印刷廠也已廢棄了。
不過最教我感到唏噓的,是爐石塘那間「文記咖啡店」已經不復當年--以往每次回到澳門,第一時間都會「仆」出文記,吃它的魷魚炸魚片麵,不過店主的老婆因為爛賭,將整間店子也賠出去了,現時店子只具其名,人面全非,真是可惜。
我的祖母住在東方斜巷,不過每次都是在很夜的時候才回到那裡休息,也沒有在郡裡拍照了。但說起來,一直住在崗頂、數個後來成為文化遺產的地方附近的我,對於那些東西也是一無所知,真是有點慚愧...
更多的相可在這裡看。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