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for April, 2011

我的平板電腦自白

早幾天興之所至,在facebook寫了這樣的一句:「幸福是,床頭一堆新書,一堆雜誌,睡前隨意翻翻,讓心靈安靜,作個甜夢」。縱或日常生活、工作瑣事如何擾人,回到房中打開書櫃,揭著自己喜歡的書,都總有令人思緒沉澱、情緒安穩的作用,可以暫時忘憂。

一直認為,閱讀這個行為,要實實在在的拿起一本書(或雜誌、報紙)來讀,才有「閱讀」這個感覺,過去一直也抗拒讀電子書,不過最近放假外遊的經歷,卻令我有點改觀,不,誇張一點說,是信念開始有點動搖。

素來都有外遊帶電腦的習慣,一來可以保持聯絡,二來也可以有需要時查查資料。在這次外遊前,強行從敗家老弟的手上,搶來了他那部iPad來用--因為只是短線遊,犯不著帶太多東西,況且他最近也不太用。聽朋友說,iPad給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雜誌很方便,於是安裝了幾個電子雜誌的程式,又想起自己一直都是《經濟學人》的訂戶,恰好它們也有iPad版的程式,又給我下載了來用。一打開來用--請不要嫌我「舊聞當新聞」太過時--感覺是真的有點震憾。

首先電子版雜誌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們實在跡近印刷版,二來要看也非常方便,部分雜誌也加插了多媒體的功能,好像是WIRED,以至台灣的FHM等(第一期電子版是免費,之後也順道買了第四期...嘿嘿),閱讀的過程是十分快樂的。即使沒有多媒體功能,單單電子版的版面,要閱讀也沒有甚麼不便或不習慣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過去一直買的幾本外國雜誌都有電子版,而它們的價錢比買印刷版便宜了三分之一,小數長計,真的可以省下不少。

用了iPad幾個星期下來,除了免費的雜誌外,自己也受不住誘感,掏腰包買了好幾本電子雜誌來看。另一個結果,就是退訂了好幾本雜誌的印刷版,為全面改看電子版作準備。過去一直都希望,找到一種電子裝置,給我在每天通勤上班的途中,給我方便地吸收資訊,很薄(但很貴)的手提電腦、便宜的上網本電腦都試用過,但是效果不太好,主要是當時未有流動上網之故,此外開機亦需時。後來用了智能手機,去吸收較短的資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看雜誌消磨時間的功能還未達到,但是此時此刻,iPad看來滿足到我的需要。

近日看到統計數據說,在美國,電子書的銷售已經超越實體本的書籍。不過我自己還是認為,從消費者覺得來看,iPad、XOOM之類的平板電腦,對於一些假以時日之後,可以丟棄的資訊--對我而言就是雜誌--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用的載體,不過任憑電子裝置再方便再精巧,看來刻下還是取代不了印刷精美的書籍,以及部分雜誌,還有它們捧在手上的質感及觸覺。我很難想像用iPad看《國家地理雜誌》(雖然他們有電子版),又或是訂裝精美的董橋新書。這是不是知性與資訊,在電子書與非電子書之間的分野呢?

不過說不定,假以時日,我又會寫一篇文章,高呼電子書萬歲。但那一天到來時再算吧。

超錯的資助遊學

是甚麼時候,出外遊學變成了學生的必備活動之一?

是咁的。看到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今天(周三)開會後宣布,用七億多推出十個項目,其中一個--容我直接引用原文--就是「資助清貧中、 小學生參加由學校舉辦或認可的境外學習活動」。同事見此,都紛紛提出一個觀點,就是「在我們讀書的年代,怎會有這些奢侈的東西!」

過去不少傳媒報道都提過,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都為子女參加貴得要命的遊學團,口頭上的目的是要增廣見聞,擴闊視野,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些活動無非都是為子女那份與年齡不成正比的「人生履歷」添上更好看的一筆而己。與此城的貧富懸殊情況一樣,遊學與否,都是Have及Have not的其中一個指標,都是有錢家長的玩意,貧困兒童要遊學,似乎是天荒夜譚。

不過我不明白,是為何官府竟然提出為清貧學生,提供參加遊學的機會。在教育本質已經扭曲的這個地方,遊學不是古代的「壯遊」,而是炫耀財富的一個方式,教化的作用幾等於零,即使是多了窮困的學生有外出的機會,但也難保日後,仍然會出現兩個階級的遊學--普通的,與有錢的。換句話說,就是不能通過資助遊學的方式,去除教育系統中的階級懸珠。再者,每名學生只有三數千元,好聽點說是為專辦遊學的公司帶來商機,但是將貨就價,政策的受惠者又可以享受到幾多,真正遊學所帶來的啟迪?徒具形式的遊學,又有何用?

貧困學童面對的,不是能否外出遊學的問題,而是學校苛捐雜費太多,教科書價格過份地高昂(想當年?教科書總價格一年過千已是嫌太多!),還有更誇張的,是溫飽的問題。與其資助他們外出遊學,倒不如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三數千元,可以為學童提供更好的資助,難怪在面書看到友人說,這樣子的一個計劃,簡直是「何不食肉靡」!

不過,在這事事但求量化的世道,只著眼有沒做過的「量」,而不細究當中的「質」高低與否,以上激言,恐怕都是不合時宜的牢騷吧。

雜談F1馬來西亞站


在賽車場見到DC,不得不說一句,DC雖然(剛)步入中年,但真的很「型」…

今晚見友人,席間談起最近的旅行,對方打趣問我,下一次會去哪裡看賽車時,真的一時想不出任何答案來--撇除歐洲、西亞/南亞以及澳洲等遙遠的賽站,亞洲賽站已經看了大半(上海新加坡吉隆玻),南韓站的配套尚待磨合(去年首屆安排太糟榚,無論是工作人員、記者以至車迷都怨聲載道),日本站則因為日圓太貴,要去的話恐怕要花太多錢--大概可以去兩次新加坡(!)--所以經過這次馬來西亞站後,應該是暫無計劃再遠征看車,除非是周四的六合彩給我中了頭獎吧,哈哈!

兩年多看了三站一級方程式賽車,說有資格評論倒嫌太過,但還是有一些心得的。剛讀到最近一期國內出版的《F1速報》雜誌,其中一個專題,就是訪問車手及外國記者,對於中國站比賽的評價,當中不少跑慣江湖的賽車記者,都將幾個亞洲站比賽作出比較,而更巧合的是,他們都是選新加坡或日本站為第一位,馬來西亞次之,中國只是排第三而已。這個排名,其實也是我看了這三站賽車後,自己心目中的排名:新加坡站的票價雖然貴,但是氣氛夠好(夜賽刺激之餘,上座率高以及車迷熱情,都令比賽加分),中國站今年雖然減價求入場人數增加,但是賽場太大以致氣氛太「散」,配套(去年比賽雖然已經地鐵到賽場,但是在比賽日不用,簡直令人氣結!)及膳食太差,令人氣結及感覺不良好;反而馬來西亞站是介乎兩者之間,有優點亦有缺點。

這次馬來西亞站比賽的門票,是早在去年買的。當時見到雪邦賽車場有促銷優惠,只要在去年年底前買票,所有可供購買的門票通通五折,結果就用了六百馬幣就買到直路大看台尾段的門票,位置大概是起步點較報的位置,可以看到在十多位起步的車手開車的情形。這樣的票價,要在中國或新加坡買起點Grand Stand的票,應該是癡人說夢。也可能是馬來西亞辦了十多年一級方程式、汲取了不少經驗的緣故吧,賽事的周邊安排也不錯的,好像是周五兩節練習過後,有開放維修區給人參觀的環節,結果給我看到不少舉牌的美眉(呵!),還有與沙巴車隊兩名車手,小林可夢偉佩雷斯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小林是我喜歡的車手之一);不過倒沒有去看正賽過後,在賽場旁舉行、有Rain表演的演唱會(去年可是有Fatboy Slim哦!)就是了。

不過最令人讚賞的,還是賽會的膳食安排。還記得去年上海站比賽,場內的膳食都給一間國際知名酒店集團壟斷,結果只有汽水、果汁、瓶裝水、三文治、熱加及薯片等冷食供應,賽場外亦只有僅僅兩間供應商(包括不好吃的小籠包),但是要離開保安檢查站,太麻煩,結果我和同伴在正賽那天,要自行帶麵包入內充饑,想起來也真的覺得有點過份。這次到了雪邦,發現場內有不少食物攤檔,售價亦屬可以接受的範圍(壽司加汽水套餐只是廿五馬幣,折合六十多港元),不過最懷念的,還是只需五馬幣的冰凍西瓜盒。

但也不是沒有令人不快的地方的,例如大會安排的巴士服務,在星期五的第二節練習過後不久,就會開出尾班車,看來是沒有照料到,留在賽場內準倫參觀維修站的車迷們,結果我們一行四人要坐的士回市區;正賽那天在巴士站,也出現了小混亂的場面,因為太多人等巴士出市區,而指示觀眾到不同巴士線候車的標誌亦不足,當局亦好像沒料到,不少人自行駕車前往賽車場,結果那晚雪邦以至吉隆玻機場(其實雪邦賽車場就在機場旁)附近的公路,全部嚴重擠塞,花了近三個小時才回到吉隆玻...

賽後第二天,在酒店吃早餐時看報紙,說正賽那天入場人數有六萬五千人,和之前一年相比是少了人進場,自己在賽場所見,兩邊大看台亦有不少「吉」位,看來即使賽會在去年年底後,延長了半價票的優惠,吸引力仍然缺缺。馬來西亞站和FOM所簽承辦賽事合約,到二零一五年為止,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說,內閣之後會決定是否續約,但是在有不少馬來西亞資金參與一級方程式的情況下(涉及三支車隊),續辦機會仍是很大的,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在愈來愈多亞洲城市承辦一級方程式的情況下,馬來西亞這個「半新賽站」,定位確是有點尷尬--它沒有新加坡的光芒,也沒有中國、南韓以至印度的新設施,但資歷亦沒有日本站的悠久,要如何吸引人入場,確是一個大挑戰。雪邦賽車場建議加裝燈光,將賽事改成夜賽,但仍是初步建議。看來他們要多加努力了。

放假回來了

過去兩個星期,終於迎來期待已久的大假,到了東南亞兩個國家--馬來西亞及泰國--走了一轉。更正確的說,是到了吉隆玻及曼谷兩個城市遊玩。到吉隆玻是看一級方程式馬來西亞大獎賽;去曼谷就是純粹為了充電,主要是吃吃喝喝,順道參與宋干節,也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口邊的潑水節。

兩個城市,八日七夜,外加四程飛機,可回味的事不少...

*在吉隆玻五天四夜,基本上每天都是來回吉隆玻機場及市區,因為舉行比賽的雪邦賽車場,其實就是在機場隔鄰,每日從賽車場走下山路到巴士站時,只消抬頭一望,就可以見到小山後的機場的飛機升降,連帶兩程馬來西亞來回泰國的飛機,幾乎每日都經過賽車場,真有夠誇張的。

*正因為每日都要來回市中心及市郊,基本上沒有時間去參觀吉隆玻的景點--換句話說,去了等於沒去(!)。反而去得最多的,是在酒店附近的雙子塔,因為每日出發前往賽車場的巴士,都是在雙子塔下商場外開出的,結果順利成章有三頓晚飯,都是在那裡解決的,嘿...

*還是覺得,去看賽車,單反相機加「長炮」仍是需要的(因為敗家老弟賣了他的單反機啊!),可以拍更多更好的相片;至於iPhone及iPad,雖然都有專屬的賽車apps,可以看到即時計時數據,但是礙於座位的位置關係,大電視仍然看不清楚,下次再有機會看賽車,都是要租一部FanVision來看...其次就是,雖然買了預付的3G電話卡,但在比賽正日那天,我在賽車場上不了網,所有手機都廢了武功!

*在排位賽過後,結我發現為BBC做旁述的前賽車手古達,在賽車內出現,一大眾車迷猶如見到偶像,立即撲上出索取簽名及拍照,當然我也像一個小粉絲般,上前拍照拍個不停囉(因為BBC的一級方程式節目,都是必看的節目),不過另一名旁述Martin Brundle就沒有現身。

*最後一天賽車後,雪邦附近的公路全數擠塞,結果坐了近三小時車,才回到市中心,痛苦!

*在馬來西亞幾天都是奔波勞碌,回到曼谷的酒店,打開房間,透過落地玻璃及露台,整個Royal Sports Club盡覽無遺--猶如進入仙境!不過當晚去吃晚飯,卻成為了蚊子的大餐...

*宋卡節第一天去了Silom,體驗潑水節的瘋狂,不過由於太瘋狂的關係,沒有拍到太多照片(因為怕手機會報廢),有點可惜...下次有機會的話,應該去Khao Shan去打水戰!

*全程天氣都是陽光普照,馬來西亞是潮濕的悶熱,曼谷就是艷陽高照(尤其是第二天去大皇宮參觀時最甚!),最後當然又是曬黑了,可以想像下星期回公司上班時,應該會有不少人問:為何又曬成黑炭?

自年初至今,公司的事忙過不停,簡直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這次放了兩星期假,總算是好好的停下來調整一下。寫東西的欲望也總算恢復了一點,腦海中也開始有點題目「浮」出來了。

What a night

晚上八時半,以為比賽「係咁先」,不過九時半的感覺猶如重生,再加上在聯賽榜排第二,第三,第五及第六的球隊一齊失分。高興之情,夫復何求?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