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司法小組委員會並沒有自報告發表後,就有關網上閱覽人數的數字發表意見,但表示在最高峰期間,曾有每分鐘三十四萬七千人閱讀XXX報告的紀錄;由於人們迅即蜂湧到載有XXX報告的政府電腦網址,大部分人都未能成功接通有關網址。
為了讓不使用電腦的美國民眾,有機會自行判斷XXX報告的內容,美國政府出版社已決定將XXX報告和白宮的初步辯駁印製成書,民眾十二日起就可以每本十二美元的價格買到。此外,全美各地的報紙都準備出特刊,全文或摘載XXX及白宮辯駁報告。
不知道各位對以上的報道有沒有印象,又知不知道「XXX報告」是甚麼?這兩段文字,分別出自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六日的《星島日報》及同年九月十三日的《文匯報》,說的是當年其中一件最炙手可熱的新聞——獨立檢察官斯塔爾(Kenneth Starr)公開其調查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性醜聞的報告。記得當時有關這份報告的眾多報道中,最有印象的兩個角店,其一是報告內「色香味俱全」的描述(噢,之前用上了XXX,可是一次無心之失!),其二是當年報告公開報,網民爭相上網閱讀,結果造成網絡大塞車的情況。也記得那時好奇,到諸如亞馬遜等網上書店查看,也發現不少斯塔爾報告的印行版有售。
在本港時間周四零時,由美國前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 III),與民主黨前眾議員漢密爾頓(Lee Hamilton)率領的「伊拉克研究小組」(Iraq Study Group)將公開其報告,雖然報道說,美國總統布殊已在美東時間周二與貝克見面,討論報告的內容,但是他也要到美東時間周三早上七時,才會收到報告的全文,僅比普通民眾如我們者早四個小時而已。同樣地,這份報告亦會在網站發放,公開報告的網站有四個,分別是小組的官方網站、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及美國總統研究中心。
不過引起我興趣的,是由九八年至今,網絡世界的面貌早已轉了多次,至少對我而言,網絡連線的速度早已由那時的56k,增加不知多少倍到現在的8Mb,然而在報告推出的前夕,看到有新聞說,美國藍登書屋(Random House)旗下的Vintage,將會在報告推出的同時,印行報告的hardcopy發售,令我不禁想到,縱使網絡世界如此方便,accessibility亦比數年前增加了不少,但是書——實實在在的書——仍是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至少「一與零」也未能完全取代它的位置。
想到兩年前,由美國國會議員組成的「九一一調查委員會」(9/11 Commission),公開其調查報告時,也是採取網上發放及印行書本的雙重發行方式,結果書本竟然賣出了超過一百萬本,還取得全國圖書獎的提名。書本是要用錢買的,網上下載是免費的,不過書本的受歡迎程度,也真是意料不到。
不知道伊拉克研究小組的報告的「銷量」,會不會超過九一一調查報告,不過我發現,在網絡條件相對較佳的今天,我們的閱讀習慣及思維,仍沒有多大的改變。至少這個習慣,在諸如方便、免費及不佔空間(Physical Space)等「誘因」下也「不為所動」--至少我也曾付了真金白銀,買了一本九一一調查報告回家看!難怪諸如新力等廠商,在這幾年研發包括Sony Reader等電子書閱讀器,也仍然反應欠佳了。
看書,始終比較自由和舒適一些.而且,資料儲存在硬碟或光碟,總是克服不了”可能會突然失蹤”的恐懼.有用的書,還是要買的.
Iraq Study Group的報告,既沒有911 reprot的敵我分明,又沒有Ken Starr report的色情,應該不會暢銷了.美國人已經厭了這場糊塗戰,只想快點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