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for May, 2010

柴六的淒愴

心血來潮,找回Sergiu Celibidache指揮慕尼黑愛樂團的柴六來聽。「柴六」的「悲愴」之名,大抵不少人都知道,以其名字視之,當然是最後一個樂章最名副其實--尤其是經過第三樂章的狂歡過後。不過我最喜歡的一段,而且是近年感覺愈來愈強烈的,卻是第一樂章,巴松管奏出那段陰森的引子後,由第一小提琴的第一個主題(上圖)。

如果說,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一開始,就是滄涼的話,柴可夫斯基的這一段呢,肯定是感嘆人生短促,還有那份無常的哀鳴。打個可能不太合適的比喻,「布四」的是深秋,但是「柴六」的寒冬之下,四周空無一人的淒愴。我喜歡的演譯方式,是將這一個主題放慢來奏出,還是要可以慢的話,就盡量慢的程度,但是之後的發展就要愈來愈快,到積聚一定的能量後,那種一瀉千量的感覺,更加強烈。

這段主題,標的速度是「不太快的快版」。Celibidache的演譯以「慢」著稱,他棒下的柴六這一段,我是十分喜歡的,尤其是第一小提琴那四個音,那種拖宕的效果,妙不可言!人人都說Mravinsky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的版本是經典,的確穆氏的柴四至柴六(不但是立體聲版,還有更早期的單聲道版),展示了列寧格勒愛樂在他領導下的Discipline,但是太火爆、太快了。Celibidache及Mravinsky的演譯,都與「不太快的快版」對不上,但是與其取更快,我寧選更慢--尤其是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之間,大提琴接中提琴的一段,慢得來不失旋律的韻味,確是我的「那杯茶」。

附帶一提,Celibidache棒下的第一樂章,足足比Mravinsky的慢了八分鐘,也真夠誇張的。

大龍鳳終於落幕

看電視看得太夜(現在是差不多凌晨五時!),還是用點列的形式寫幾句好了。

*白高敦終於辭去英國首相職務。在電視看著他發表、以首相身份發表的最後一次演說,腦海中想到的,是若他當年--三年前的秋天--毅然決定提前舉行大選時,會不會落至現在的景況?

*自由民主黨在大選前,乘著黨魁Nick Clegg的辯論高人氣,差不多所有評論,都一致認為該黨贏得議席會有大幅躍進,但是最後事與願違,不過這次仍是成功當了造王者,難怪該黨上下如此「意氣風發」,不過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在不少政策議題都持不同意見,這個所謂「全面聯盟」(Full Coalition),可以「玩」多久?真是天曉得...

*已經成為首相的David Cameron(只寫英文,因為遲點英國駐港專員公署,會有一份英國內閣的「官方中文譯名」,以後不用再叫「卡梅倫」)說,他與Nick Clegg會放下政治歧見,不過截至此刻,除了幾個重要職位的任命(George Osborne當財相,夏件林William Hague當外相),這個保守黨-自民黨內閣,如何在政策上合作,職位如何分配等等,資訊仍然是少得可憐,難免令我聯想,這段「婚姻」某程度上,是「只要阻止工黨執政就好」的「聯婚」。

*又換個說法,即使保守黨-自民黨政府,在未來幾年的施政綱領上有共識,但是自民黨一直念茲在茲、並以此為結盟條件的選舉制度改革,還是這個聯盟的計時炸彈。保守黨在大選之後,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近乎是「冇偈傾」,直至周一白高敦宣布,工黨已與自民黨舉行會談、商討合組聯盟的可能性之後,保守黨態度才有真正的轉變,可說是真的慌了。但是即使保守黨答允,就改革選舉制度舉行公投又如何?假若保守黨違反承諾(甚或是虛情假意、含混過去等等),自民黨「反檯離開」是必然的結果,就算是真的來一次公投(或相似措施),保守黨內的反彈也是肯定有的--說到底,都是一次inconvenient marriage而已。

*自民黨最辛辣的,是他看準一個機會:無論日後英國(如果真的)改革選舉制度,無論是比例代表制、第二選票制以及其他的制度,以後的英國大選,保守黨及工黨兩個傳統大黨,都不會輕易取得控制國會下議院的簡單多數(可以看看英國廣播公司這個介紹,詳列了用不同選舉制的議席數目),哪個黨想要入主唐寧街十號,都要得看自由民主黨的面色...除非是出現強勢領袖,可以帶領其政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是這不是每次大選都出現。

*保守黨如何看待自民黨這個「伙伴」亦堪玩味,看來的情況是,自民黨議席雖少,但是影響力卻大,不少磨拳擦掌想入內閣的保守黨議員,肯定是有人要被犧牲的,下野的工黨,看來位處一個--套用高登術語--「買定花生等睇戲」的情況,看看何時這個聯盟會出現裂痕...又正如之前報章引述,那名曾與英倫銀行行長金默文(Mervyn King)吃飯的美國經濟學家,引述金默文說,保守黨-自民黨上台執政,要處理財赤問題,措施一定不得民心,遲早總得下台。所以說烏雲總有金邊,工黨丟失了唐寧街,情況也不是太壞--至少吹手的友人說,看看白高敦辭職之後,神情多麼輕鬆!

謝四確是一名起關鍵作用的球員

車路士隊長林柏特賽後如是說:”You have to give every credit to Liverpool for their professionalism. They gave everything they could.”

不過嘛,「謝四」自殺式回傳,早有前科。只是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只會令那些陰謀論,更有市場罷了。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