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for September, 2014

這些票你要唔要?

「正苦」問市民,「有票,你要唔要?」,記得早前有人貼出一張相,幽了政府廣告一默。政府的票,我不要了,不過這些票,我倒是有點想要的:

Vote_House.Sale

有可以買樓的票,即是代表我有錢在手,為何不要?

Vote_Jay.Chou

周董演唱會的票,不要是傻瓜,不過要去機場島的亞洲國際博覽館嘛...

Vote_MTR.Express

...最好給我一張半價的機場快線的票,最好是免費啦!

Vote_MTR.Ticket

同理,七五折的地鐵票不夠好,最好一折!

Vote.Bra

不過,身材好的的異性,最好給我「一票」,哈!(都說了我不是柳下惠)

我們值得擁有更好的宣傳廣告

Occupy.Central.Ad.20140918

友人今早傳了這張圖片給我。我在電話打開一看,第一個感覺是「文宣很弱啊!」,第二個感覺是「這封『公開信』很老土啊!」

私見認為,文字宣傳也者,最緊要是有catch phrase,能夠令閱聽者留下印象,或吸引閱聽者將整篇文字宣傳閱讀一遍。好似零五年那名七旬老伯自掏腰包所登的「有生之年能看見普選那一天?」廣告,就是很好例子。換句話說,Less is more,一句精警語,勝過千言萬語。

不過在這個廣告中,撇開那行相當醒目的「廣告」字眼不論,我實在看不到有任何精警語句在內。也許「不要在香港上演天安門鎮壓。全球在看著你。」可以勉強入圍,但是要花閱讀人十多秒,由無甚生氣的「致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再加一句淡如開水的「請遵守《基本法》訂明的一國兩制」及「香港人要求真正的民主」,到最後才到這句不太精采的句子,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宣傳,都會心想:「怎麼文字寫得那麼糟榚!」

另一個令我不解的事,是這個廣告給人的感覺,只是與我們不太相干的「路人甲」,對同樣與我們不太相干的「路人乙」提出要求,作為閱聽者的我們,是可以完全自廣告所營造的環境中抽離的。直白、也粗鄙一點說,就是「干我屁事」。我想這不是登這個廣告的人,又或者為段文字捉筆的人的原意罷。如果說這個廣告是要引起更多人注意,去支持、認同佔中爭普選的話,那末我真的覺得,它完全沒有「感召」的成份。

就拿年初台灣太陽花學運時,由網民集資在《紐約時報》所登的「凌晨四時的民主」廣告為例吧。雖然有人認為,廣告不夠到位,文字翻成英文後語法亦有問題,但是劈頭的主題「凌晨四時的民主」,確是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往下細讀內裡的文字,再加上能令閱聽者產生投入感的語句(「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加上向讀者發出「邀請」,這才是成功的宣傳。

說到底,宣傳還是得要直面看到它們的人。這正說明了為何一戰時Lord Kirchner WANTS YOU海報,能成為經典的緣故。而現在呢?就像是一個人登報向另一人示愛/示威/示慘,我們生活在香港也許能了解,但是對港情不熟的人,我會真的懷疑他們能否產生投入感。

這類宣傳文字要打上「廣告」的字眼,絕對可以同情地了解。但是如果文字寫得不好,就會淪為過目即忘、用罷即棄,在眾人記憶稍現即逝的平凡廣告--只要登的人肯付錢,媒體又願意刊出的話。而事實上,這類廣告多的是!難道出錢登這廣告的人,是希望質素只維持於早前於某大報所刊登、以極其尖酸刻薄的文字諷刺肥佬黎的廣告那般,但求「出街」,惹來反宣傳而已?

我不相信,支持佔中運動的人,沒有宣傳高手;反而相信,只要有人發出號召,肯定會有人自告奮勇,為這次宣傳做好文宣及設計工作--畢竟我們不是「張融」及其同黨之流,更何況在《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國際版登這個四分之一廣告,花費並不便宜?在網上查看兩份報紙的廣告價格,《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的黑白四分一廣告,要一萬二千多美元(見前列連結第十九頁),至於在亞洲印行的《紐時》,也要一萬三千五百美元(見第四頁)。如果我是捐了錢登這廣告的人,心裡肯定會想:天,I deserve better! 這些錢今次真是打水漂了!

香港人值得擁有不少更好的東西,如民主,但爭取民主、民心,亦應值得配上一個更好的宣傳廣告。這不太過份吧?

十本書

10Books.20140916

在臉書接連被兩個人tag(包括公園仔)了,要我玩玩推介十本書,回家打開房中的書櫃看看,驚嘆有二:其一是近年少看了書,因為看期刊、雜誌太多;其二是要選十本實在不易,因為希望選些有份量,不是當下流行、或是此刻瘋狂讀,而不知一年半載以後,還會不會懷有如此熱情的書。不過十本書還是可以選出來的,名單如下:

一.《第三帝國興亡史》威廉.夏伊勒著
雖然大堆頭,但是實在太好讀,當年大學寒假讀時「左右開弓」,中英文版一齊讀,看了好幾個通宵,之後也不時揭開來看。喜愛讀政治、外交的,回然滿足,要研讀暴政是如何煉成、如何令一個國家「漸漸」臣服,亦可以從中獲得不少啟示。此時再讀,別有一番感受。夏伊勒是記者出身,寫東西好看,他的《柏林日記》(做駐納粹德國記者的日記)、《這是柏林》(從柏林傳回美國的電台報道集)都好看。

二.《好的,首相》Jonathan Lynn, Antony Jay著
這裡的老讀者都知道,我是這本書的忠實擁躉。多謝這部書,令人不致於被「語言偽術」所迷惑。當中情節雖是說三十多年前的英國,但是當中對官僚、政治的描寫,到現時還是擲地有聲,對此現時各地政治,竟也不時可以找到相近的類比--這簡直是一部通勝了。

三.《銀河英雄傳說》田中芳樹著
大部頭的史詩。除了情節引人入勝,還有「爛透的民主」vs「開明的專制」的辯論,都發人深省。基本上,在這本書內,每一個重要人物都是令人喜愛的,難怪書末最後一句這樣說:「傳說結束了,歷史才剛開始。」

四.《最後的貴族》章詒和著
章詒和的書,寫盡那些曾經滿懷報效祖國理想,但是在共產黨/毛澤東翻雲覆雨下,被整得很慘的知識分子的經歷。每次讀她的書,掩卷以後,都只有惆悵。如果有興趣的話,亦應該讀她的《那些事和誰細講》。

五.《將飲茶》楊絳著
楊絳的書,很多人都會選《我們仨》或者《幹校六記》。但這本小書才是hidden gem。除了寫父親、三姑和丈夫,寫文革的《丙午丁未年紀事》,與章詒和的文章是一個對比--我以前也寫過,她寫文革寫得輕鬆,但當中張力,以及對當時荒謬世道的批評,顯得更強烈。

六.《臺北人》白先勇著
讀白先勇,由《驀然回首》開始,是不少香港學生的共同回憶。那些年猛讀白先勇的短篇,不過最愛的還是白先勇這部寫盡國共內戰後來台者生態的結集讀完這本,再讀歐陽子分析全書的《王謝堂前的燕子》,更驚覺《臺北人》的氣魄是這樣的大!

七.《遠方的鼓聲》村上春樹著
村上的書,基本上可讀的都讀過了。本來想選《挪威的森林》或尋羊四部曲,但是這幾年來,發現最unputdownable的村上著作,還是這本寫他在希臘及意大利生活的隨筆--因為基本上,他所寫的意大利,到現時還是沒有變(最近我又經歷他筆下的「意大利郵政事件」了),嘿!

八.《野火集》龍應台著
常云:「文人為官,無甚足觀」,當了官的龍應台,或多或少被政治「玷污」了,她年青時放的野火,啟發了我不要盲於接受status quo,凡事都要用常識常理去想:這合理嗎?這真的沒問題嗎?

九.《動物農莊》George Orwell著
瘋刺共產主義的經典,不用多言。這本與《一九八四》來選,我還是會選這本。

十.《三國演義》羅貫中著
任何曾經沉迷打機的男人,大抵都玩過三國志,又怎會沒讀過《三國演義》呢?當年我是會與同學鬥背當中人名、字號,來比誰讀得最熟的,哈哈!

不tag人了,喜歡玩的話就自行入座罷!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