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for January, 2011

江國慶案與死刑廢除

過去一個星期,大事接踵而來,「何家家產何家分」足教全港傳媒瘋狂,連電視台也加入這場「大戰」戰團,何生每日去了那裡「留宿」,打開電視機一目了然;然後一單「毛記」股權交易,電視是否台灣化、「台灣化」孰吉孰凶教人熱論;再來就是埃及大亂,留意國際新聞的人自是追看,不留意的也因為港人旅行團而留意。總之一句:傳媒人做不停手。

不過近日另一宗值得留意、關注的事件,是台灣的「江國慶冤柱槍斃案」。此事說來太複雜,借今日(周日)《東方日報》有關報道的引言來用:

十五年前空軍作戰司令部發生五歲女童姦殺案,時任空軍作戰司令的陳肇敏將命案交由反情報隊偵辦,結果上等兵江國慶疑被屈打成招,翌年就遭槍決。檢警去年重新調查,至前日終證實真兇為同營士兵許榮洲,昨晨將他收押。國防部強調,待司法定讞確定當年是誤判,才會追究涉事軍官刑事責任。

看幾個台灣電視台,還有諸如《聯合報》、《中國時報》及台灣《蘋果日報》的報道,看到那邊媒體,都卯足了力來報道這宗事件--即使事件的另一主角「許榮洲」是否真兇也好(正如《聯合報》社論所言,要避免第二次錯誤!),但江國慶遭錯判而判死刑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極高的。當中軍部、政府官有否失職,有否漠視證據,有否包庇下屬,凡此等等,都足以成為媒體炒熱的議題,更何況涉及一條可能錯殺的人命?江國慶的家屬多年叫冤,媒體說其父親「含冤而去」,一句「不甘心不原諒」,真的是一個soundbite頂得上十句報道--政治、人情因素俱全,媒體不「大做」才怪!

但是令人納悶的,是除了追究當年涉及此案的人(包括檢控人員,還有曾擔任國防部長的陳肇敏),還有對案件細節的鋪天蓋地式描述(其細節之細,令我不禁猜想,在香港的電子傳媒,可否報道!),但對另一個議題卻著墨甚少,那就是死刑存廢的問題。

台灣是有死刑的,去年台灣五都選舉前夕,在板橋槍擊連勝文的槍手,就被檢方要求判處死刑,當時就有人批評,是要「殺人滅口」,因為死人不會說話。不過一論及死刑,自然就會想起英國人Timothy Evans的例子:當年他被鄰局陷害,被警方及司法部門,認定是殺妻的兇手,但最後卻發現,殺人者就是其鄰居John Christie。此事是英國法律史上,最「惡名昭彰」的司法不公例子,不過事件揭發時,Timothy Evans早已被問吊了,即使當局事後赦免他,但是「錯殺」既成,也即是事件造成了二度傷害。

台灣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去年三月發表文章,呼籲台灣廢除死刑,但是此論一出,王清峰可以說是被言論「圍剿」,最後落得辭職下台,繼後上任的曾勇夫就說,「會依法行政」。當時批評最力的一人,是藝人白冰冰,因為其女兒白曉燕在九七年被綁架撕票,轟動全台,之後就是死刑維護最力的人,當時更有批評王清峰「法律素養都不懂」之語。

正如有論者在今日的《中國時報》指出,「去年有關廢除死刑的爭議,是近年來最糟糕的一次公共政策辯論」,被加害者的家屬反對死刑,絕對可以理解,但是在傳媒帶動的討論中,只有這種單一、一味濫用情感的論述,而漠視死刑可能帶來的道德風險,就很明題是離了題,亦即是王清峰的本意。在江國慶事件今次曝光前,台灣有調查發現,仍有近九成受訪者反對廢除死刑,但是現在此刻,應該是重新啟動討論(不敢說是推動)廢除死刑的時候,不過媒體給予的空間,還是不合比例的少,這難免令人有點失望。畢竟,正如楊照所說:「國家要殺下一個人之前,可能認真想想歐洲的例子,認真想想江國慶嗎?」

讓子彈飛

今晚終於抽了時間,去看《讓子彈飛》。故事「荒誕」,十分過癮,真夠嗆的。

之前透過網絡,看到不少有關這部電影的「解讀」,說當中處處都是隱喻,有友人看了以後說,肯定有些是過分解讀。不過我在看戲的同時,留意到的有趣一點,是有些情節,坐在我身旁的一名大叔,笑得樂不可支,但是較多人發噱的段落,就沒有我身旁觀眾發笑的份兒,同樣比較特別的,是在兩個多小時的戲中,全場大笑的次數,其實寥寥可數。

如果要從這個觀影經驗,得出一個甚麼樣的結論的話,那就是:其實在《讓子彈飛》中,沒有所謂解讀過份與否的問題。有些段子,幾乎人人都會聯想、並立即認定,是要諷刺甚麼樣的東西的,例如電影一開首姜文與葛優那段講買官的一段。但是至於別人口中,更深刻的解讀,我們領略與否,與我們的經驗應該是有密切關係,正如說到電影與零八憲章有關,也許是作出這些解讀的人,對事件的認知比較深的緣故。

如果說《讓子彈飛》是對當今中國社會政治百態的一種集大成式的「評論」,那末身在國境以外的我們,與國境以內的人,生活感受從不能百分百相如,對電影的解讀程度,有落差也不足為奇。畢竟,有人可以從一粒沙看出一個天國,解讀電影的隱喻、向甚麼東西致敬,都是個人行為,沒有甚麼對錯之分,解讀不了亦不是甚麼天大的對錯問題--我也不會因為身旁的觀眾發笑,而質疑對方「無故」發笑嘛。

忽然想到,四方八面湧出那麼多煞有介事的評論,也許看在創作人眼中,就如那句因昆德拉而流傳的名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人有相似?

最近接連有好幾人,都說我與最近陞職、「坐正」的某名高官,樣子很相似。

我只有一個反應:我,應該笑嗎?

(天氣寒冷,忙於「孵蛋」,無事可記,數句夠矣)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