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見,所聽,所思,所想的東西。

14.01.2006

此House不同彼House

喬治.加洛韋(George Galloway)雖然近來不太在報章上出現,但若提起他「反戰議員」的稱號,相信各位都會有一點印象。加洛韋本是英國工黨下議院議員,但他在二零零三年伊拉克戰爭時發表反戰言論,結果被工黨開除黨藉。他也被指在九十年代中期時,從由聯合國批准、伊拉克的石油換糧食計畫中收受金錢利益,但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及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都因為有關報道而吃官司(一敗一和解),他去年也曾到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作證,聲稱自己無辜之餘,更狠狠數臭美國政府開戰。總而言之,他可是算是個「人物」。

不過這名「人物」最近有麻煩:原來加洛韋最近應邀,參加英國第四頻道(Channel Four)著名節目《老大哥》(Big Brother)的名人版,成為第一名參加《老大哥》的國會議員,由於節目關係,他要被困在遊戲所在地(也就是那間佈滿攝錄機的屋子)三星期之久,代價呢,就是他未能出席下議院的辯論,更致命的,是他寧在House of Big Brother玩遊戲,而沒有在House of Commons就對一項火車興建項目投票,而這項目碰巧(也可說是不巧)途經他所屬的選區...

加洛韋所屬的Bethnal Green選區居民,早已「民情洶湧」,認為加洛韋漠視選民利益,只顧自己的名聲(《老大哥》收視甚高,成為不少人出名/出格的最佳門路),但是更令人震撼的,是加洛韋在《老大哥》中「犧牲色相」,在眾目暌暌之下扮演一頭貓(上圖,撮自英國天空電視台新聞),以完成「人類可否與動物溝通」的任務。此照一出,立刻令加洛韋「紅得發紫」,成為炮轟對象。今天(周六)《每日電訊報》的頭版開版相,就是與上圖差不多的照片,《太陽報》的頭版也是用加洛韋來揶揄。來自工黨的首席議會督導艾希妮(Hilary Armstrong)則發動連署,要求加洛韋返回崗位,不過昨晚電視觀眾沒有將他踢出局,看來加洛韋還在待在屋內一段時間,也即是說,未來一些國會辯論都看不到他了。

當然,參加類似《老大哥》這些收視率高又能掀起話題的節目,對亟需爭取曝光及知名度的加洛韋來說,當然是天作之合,只差未能向電視觀眾說教,灌輸他的政治立場而已,但若是為了這個節目而將正事/政事不顧,似乎又有點逾越了本份,再加上扮貓這種出位行為,恐怕是取得反效果了。看來英國人對政客粉墨登場的態度是,上電視台出席清談節目可以,與觀眾主持打成一片、插科打諢亦可以,但是底線是不可上《老大哥》「有辱自己」!難怪天空電視台做的互動民調,有七成八觀眾反對議員參與「真人騷」了。

13.01.2006

Feedburner啟事

(此Post將置頂三天,至本周三〔一月十八日〕止)

各位:

昨日先後接到Nikita小踢的投訴,指本網誌的Feedburner feed出了問題。我想,大概是因為這裡較早前由WP1.5升級到WP2.0後,所用的feedburner plugin有關。但是最奇怪的地方,在於我在升級的同時,也一併將那個plugin升級到適用於WP2.0的版本,但是數次安裝及反安裝後,到Feedburner更新plugin自動產生出來的那條random feed時,網站都打出error 404的訊息,不過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我在放棄用新版本plugin,轉回用原只適合於WP1.5的版本時,竟然解決了問題!

不知各位高賢,可否解釋當中究竟出現了甚麼問題?又,對於之前blog feed出現了問題,本人亦感到不好意思,煩請各位再重新訂閱--應該是沒有問題了(有的話請告知)。

謝謝!

一月十五日更新:

經過一番搏鬥後,終於可以在不需plugin的情況下,直接改動.htaccess檔(老實講,都幾難!),來達致強迫所用讀者轉用Feed Burner的服務,但由於對這檔案的改動未盡善盡美的關係,若各位在瀏覽獨立文章時,又或是閱讀Feed時未能轉至Feed Burner,又或是任何其他問題的話,煩請告知本人。再謝!

12.01.2006

Birgit Nilsson, 1918-2005


Nilsson at her home in south Sweden (EPA via New York Times)

Birgit Nilsson走了。相信任何喜歡聽華格勒的人,都一定知道這名大名鼎鼎的瑞典女高音吧:由《指環》的Sieglinde及Brunnhilde、到《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Isolde、還有《羅安格林》的Elsa,在留聲機都留下了不少動人的歌聲演繹...

選來她在一九六六年拜萊特音樂節中,《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最後一幕所唱的「愛之死」一段,是德國唱片公司的現場錄音(德英對照的歌詞,可在這裡看):

延伸閱讀:
《紐約時報》:Birgit Nilsson, Soprano Legend Who Tamed Wagner, Dies at 87
《泰晤士報》:Birgit Nilsson, Fiery soprano who gloried in the great Wagnerian roles
《衛報》:Birgit Nilsson, Supreme Wagnerian soprano blessed with musicality, technique and imagination
美聯社:Swedish Soprano Birgit Nilsson Dies
路透社:Swedish Wagnerian soprano Nilsson dies aged 87
Opera News:Brunhilde at Rest(零二年十一月號訪問)

閱報閱文有感

在看到昨日電視不斷報道,但今天看當事人對事件隻字不提的背景下,翻村上春樹的《尋羊冒險記》,重新發現了這段文字:

「事實上這個人對於掌握時機的本事是一流的。知道什麼時候該攻,什麼時候該守。其次他的眼光也好,佔領美軍曾把他以A級戰犯逮捕起來,卻在調查途中中止調查變成不起訴。理由因為疾病,不過這其中頗曖昧的。或許跟美軍之間有什麼交易吧。因為麥克阿瑟想打中國大陸的主意。」

搭檔從筆盒再度抽出原子筆,在手指間團團轉著。

「於是,他從巢鴨出來之後,把不知道藏在什麼地方的財寶分成兩份,用其中的一半收買下整個保守黨的派閥,另一半則收買了廣告業界。那時候所謂的廣告業,才不過只考慮到派派海報之類的時代呢。」

「可以說具有先見之明吧。不過難道沒有人對他的隱匿資產提出抗議嗎?」

「算了吧。人家可是買下了一個保守黨的派閥呀。」

「那倒是。」我說。

「總之,他把那錢投入了政黨和廣告,而那結構一直延續到現在。他不露面是因為沒必要露面。只要掌握住廣告界和政黨政權的中樞,就沒什麼辦不到的了。所謂控制廣告是怎麼回事你懂嗎?」

「不懂。」

「所謂控制廣告,就是指幾乎控制了所有的出版和電波媒體的意思。沒有廣告的地方也就沒有出版和電視、電台。就像沒有水的水族館一樣啊。你眼睛所接觸到的資訊,百分之九十五是已經被金錢收買並篩選過的。」

「我還是不懂,」我說。「到那個人掌握了資訊產業為止,我倒很瞭解,可是為什麼他連人壽保險公司的PR雜誌都有能力控制呢?那不是沒透過大廣告公司而直接訂契約的嗎?」

搭檔乾咳一聲之後,把完全變涼的剩餘麥茶喝完。「股票啊。那傢伙的資金來源是股票。操作股票、吸購、併合、這麼回事。他的資訊機構,專門搜集這方面的資訊,而他則做取捨選擇。這其中的一切只有極少部分流出到大眾傳播方面,其他的先生都為他自己保留著。當然並不是直接介入,不過像恐嚇之類的事他也做。如果恐嚇無效,他就把資訊轉給政治家供他們挑撥點火之用。」

「任何公司都至少有某方面的弱點哪。」

「任何公司都不希望在股東大會上被放炮吧。所以他的話多半會聽。換句話說先生可以說是坐鎮於政治家、資訊產業和股票這三位一體之上。我想這麼說你就懂了。對他來說,要鏟除一本PR雜誌,讓我們變成失業者,簡直比剝水煮蛋還要簡單呢!」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尋羊冒險記》,頁69-71,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延伸閱讀:
港燦筆記:致:曹仁超、孔少林、方卓如
Miss Lee in Summer:沒有信報的日子
通寶日記:時人時事點去睇
Moment Life:神啊!請放過信報吧

遲來的蘋果新產品小意見

美國時間周二早上的MacWorld Expo中,Steve Jobs的Keynote(右圖,AP via Yahoo! News,這裡亦可看整個講演)說是一如所料既可,說是出乎意料亦可。一如所料者,是正如之前吹風已久的傳聞所言,蘋果推出了內置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出乎意料者,是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竟是iMac及PowerBook(噢,不是,應叫MacBook Pro才對),可憐使用PowerPC處理器的iMac G5PowerBook G4,這麼快就完成歷史任務!另一個令我有點意外的東西,是一直以為率先改朝換代的電腦會是iBook G4,但是開刀對象原來是高階的PowerBook...

本地報道蘋果電腦消息的網站MacGrass,以「黑馬跑出」來形容蘋果推出的新產品,昨晚看台灣那邊的文字直播過程時(這裡亦有節譯本),不少「蘋民」獲悉新電腦竟是iMac及PowerBook時,那種群起討伐喬布斯,以及感到買了新機不久,就成為了冤大頭的「怨氣」,真是強烈得很!不過對我而言,最關心的當然是一直想買的「小白」,雖然這次未走進歷史,但是看來換上英特爾心的日子也快到...喬布斯宣稱新的MacBook Pro,用了英特爾的處理器後速度可提升四倍,即使打個折頭,iBook「換心」後也會快點吧?我應該持觀望態度,還是現在購買iBook G4?
(我知我好煩,但是沒辦法,對一個從未買過蘋果電腦的人來說,的確要做呎資料及意見搜集才敢下手!)

說起MacBook Pro,我第一眼看到它時的反應,是「不喜歡」,第二個反應,是它很像Thinkpad早前推出的Z60手提電腦。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它太大、太巨型--我一直覺得,手提電腦者必須符合夠輕、夠「的式」的條件,「輕」對我的定義是不重於五磅,「的式」則是螢幕大小最多是十三吋。但是看來,MacBook Pro似是Notebook PC中的那些 “Desktop Replacement” (大小而言),要我拿出街用的話,未免太「橫行霸道」了點吧?另一方面,我始終覺得手提電腦,不是用來「打機」的,既然要打機的話,請用桌面電腦,因為買手提電腦者,不外乎兩個主因,一是為工作需要,二來為了擁有它的「虛榮」!(好明顯,我是後者)

話扯遠了。我對蘋果的軟件不太熟悉,雖然iWorkiLife推出了新版本,但是還是有請對它比較熟絡的人出來解畫,我反而想說iPod Radio Remote:一直覺得,iPod沒有收音機是有點美中不足,因為本人是挺喜歡聽收音機的(雖然在上文中概嘆說,現時節目質素太差),尤其是新聞,相信持有同樣觀點的人應有不少,否則蘋果也不會回應訴求,推出這件東西出來。不過這部新裝置,卻只支援新款的iPod及iPod nano,對我們這些用第三代及第四代的用戶,實在是得物無所用,倒不如買之前提及的iFM更好!看來我在MacGrass的留言就是:不會...

伸延閱讀:
emptyconcept.net05:當Apple遇上Intel…
竹日門:MacWorld San Francisco 2006

10.01.2006

由PDA到小白 a.k.a. 議而不決

Florence早些兒打算,將手頭上用了好一段日子的Palm換掉,購進Dopod(多普達)新出的818Pro(右圖),但是一想起非洲的數碼貧窮,不少非洲兒童連電腦也不知啥事,她也不好意思買新機。

也許現在才給意見有點遲,但是我覺得,如果純粹是要換機,而又要換一部有電話功能的PDA的話,那倒不如「趁低吸納」,不買Dopod 818Pro或與它打對台的o2 Atom,而是買早一個型號的Dopod 818o2 Mini。其實,新舊兩個機種不同的地方,對我而言,只是作業系統的新舊(WM5與WM2003PPC),系統性能的分別,若不是吹毛求疵的話,真的分別不大。的確,買新機者一定會要求貨品「抵食夾大件」,但是一百三十萬像素與二百萬像素的鏡頭,分別又有幾多人在意?況且,o2 Mini二手機的售價,早已跌破二千大關,要撿便宜貨,現在應該是好時機。

當然,要買新機的話另當別論。若818Pro及Atom兩部機要我選的話,我當然還是選前者,原因不在於兩部機的售價差別達一千元之譜(私下以為,Atom近六千元的售價,實在太貴),而是付多了那一千元,但得到的更好配置並不值這個價錢。是的,818Pro沒有補光燈,也沒有收音機,處理器也不夠Atom選用的Intel處理器強,但是若你對我說買這部機來用來拍照的話,那就真的是憨居至極(哎,入門級數碼相機早已達五百萬像素啦),收音機亦可以買外置的SD卡,至於處理器...用這些PDA電話,難道你會要求他們像桌面電腦般,可以跑「怪獸程式」,進行大量運算麼?佔處理器資源最多的,還不是用它來看電影嘛。

不過Atom最令我失望的,是它竟然用mini SD卡,與818Pro使用較為普及的SD插槽來比,前者比較蝕底--插記憶卡或許問題不大,但是若用上一些比較冷門的東西,如GPS卡時,嘿嘿...另一件事,是Atom對我而言真的是太「小」了,要一手掌控時,真的有點不習慣(也即是沒有手感)。

其實我喜歡到電腦商場,不是因為要買東西,是做「塘邊鶴」兼「搞搞震冇幫趁」,試玩陳列的新機,對於這兩部新PDA電話,做塘邊鶴是久了,也曾有一點心動,但是想深一層,發現自己不是常講電話的那類人,PDA功能對我而言用處也不大,所以還是按下純為購物而購物的衝動,忍手了。

同樣地,近期最常「冇幫趁」的,還是蘋果的「小白」,數次到出售蘋果電腦的商店逛,好幾次有衝動買下那部十二吋的iBook,但是始於也沒有成事,商店推出的買機送記憶體及滑鼠的優惠,也由新聞變成過時新聞。為何?還是對是否等新機推出有點猶豫不決--雖然Nikita在我上次寫小白的文章留言說,與其做新iBook的白老鼠,不如現在就買,但是面對轉用CPU的分水嶺,還是有點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覺。

看到陳生 字電鋸寫道,有電器店割價賣小白(但不知他所指是那一間連鎖店),令我心動,但是觀乎近期蘋果「不惜一切放售存貨」之勢,真的加強了我的不確定心理!(附帶一提,他提及我是Blogebrity,真的是過獎了!)

小白未買成,反而對Griffin Technology所出的iFM(左圖)有點興趣,我的肥佬同事一直抱怨,iPod沒有收音機功能,看來這件東西可以解決他的困難。其實我也喜歡聽收音機,也想買這件東西,為本人的iPod加裝收音機,但是發現每天上班下班,地鐵及火車的旅程中可以聽到電台廣播的機會少之又少之餘,更大的問題是現在的電台的好節目實在少之又少!不瞞大家,我很喜歡聽商台蘇絲黃做節目,由最初聽她在商二做《So What》,到聽她早前在下午於商一主持《友誼萬歲》,那種夠串及窒聽眾的作風實在過癮!但是現在調到深宵做節目,只能嘆句無緣了--所以,iFM也貫徹本人「冇幫趁精神」,不買。

7.01.2006

網誌與留言

先是馬家輝在《信報》的專欄,提到這裡的存在,還美言稱本網誌「很有閱覽價值」(右圖是那天專欄的剪報),已令本人「感覺良好」,後來因為聖誕節換禮物事件,以及元旦日突然病倒,令麥大師光臨這裡,還與眾讀者進行不少交流,真是有點不可思議!不過得到各位的留言鼓勵及慰問,我真的十分感謝!

馬教授及麥大師分別在其文章及留言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留言的問題。馬教授提到:

我不願意在Blog內開放Comment功能,主因是自知性格急燥,萬一看見「唔生性」的瀏覽者在Comment版上胡言亂語和蜚短流長,我將極不自在,忍不住花很多時間和精神跟他們討論甚至辯論。我不想浪費生命。

而麥大師亦在留言中,也對留言這回事有點擔憂:

我其實都好想開blog,但我有兩大憂慮,其一我是電腦盲,怕技術支援麻煩;其二,我怕惹來敵意攻擊...

讀到這兩人的心聲,我想起美國雜誌WIRED二零零四年八月號的一篇有關網誌的文章。在那篇名為 “Why Oprah Will Never Talk to You. Ever.” 的文章中(奇怪,WIRED的文章通常都會在網站刊出,但唯獨這篇沒有中,作者Clay Shirky指出,正當人人都以為網誌可直接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時,但現實情況是網誌作者一旦出名,讀者數量也隨之增加,不過在時間不可能增加的情況下,作者必須面對兩種情況,一是與所有人進行對話,但是每人可分配的時間會減少,一是犧牲部分讀者,換來的是與部分讀者進行較深入的對話,所以在網誌的世界中不會有個人而只有大眾(In the blog world, there is no Man, only masses.)。

作者也在文章中,列出網誌也有階級之分,出名的網誌作者(Celebrity blogger)的網誌,被其他人連結(inbound links)的數量多之餘,他們的特性是只發表文章,但絕少參與隨之而來的討論,因此他們會像電視般只有「廣播」。一般網誌作者(Typical bloggers),則會參與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圍繞作者發表的文章討論,至於比較隱匿的網誌作者(Obscure bloggers),其讀者群是一個人數少但關係密切的小組,inbound links的數量也極少。

對比此情況,假若馬教授及麥大師都開Blog的話,其網誌「其門如市」可以預期,但是要他們一一回應的話,相信換作是我也感到十分困難!況且麥大師話齋,留言有好有不好,遇上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留下一些古怪留言的話,刪又不是,留又不是,單是處理它們就已夠煩人了,難怪我寫下那篇評論馬教授的網誌的文章當晚,與香港仔談論起此事時,他也認為馬教授實在不宜開放Comment!

出名的網誌作者,其實何止馬教授一人,例如在《信報》寫<國金外望>欄的方卓如,開網誌已有一段日子,每篇文章的評論數量也極多,相信以日理萬機的方卓如,要逐一回應的話,恐怕他不會再有關於雲妮及美蓮的文章了,因為他沒有時間「追」她們(:P)。國內去年一個《超級女聲》節目鬧得沸沸揚揚,冠亞季軍三人見報率之高,也堪稱十分驚人,無獨有偶,冠軍李宇春亞軍周筆暢季軍張靚穎,也都在新浪博客開了網誌。當然,這可能是商業炒作,但是看三人的網誌,都完全符合了「知名網誌作者」廣播大於交流的事實,因為她們每一篇文章,留言的數量不是數十條,也不是數百條,而是以千條計算!難怪張靚穎在她其中一篇文章開宗名義地說:「我在BLOG上只会发表文章,不会去留言和评论,大家要分清哦。」(當然,也得提防有人冒認她,相信這對馬教授及麥大師也有啟示)附帶一提,這些網誌有一點很有趣,全部的名稱都是「xxx的Blog」,連梁文道的也套用這個「模版」,稍嫌是個性欠奉了。

但是呢,我還是認為關掉Comment功能,是有點美中不足。很多時候,別人的評論以至有時它可能引致的更深入交流、甚至罵戰,都可能比原文更精采,作者們也可以選擇性地就一些評論加以回應(當然,做不做是作者的決定)。正如馬教授在文中提及,合格的網誌至少應達成三個功能,其中一個是讓瀏覽者透過留言板,圍繞網誌主人形成一個小型討論社區,或者馬教授可以考慮開放留言板,讓一眾「粉絲」們互相交流吧?

不知馬教授及麥大師以至各位有何高見?

4.01.2006

阿仙奴0-0曼聯


C朗拿度(右)與基拔圖.施華爭奪控球時「人仰馬翻」。(Reuters via UK Yahoo! News

阿仙奴在高貝利球場最後一次與曼聯較量,竟然是零比零收場。看了六十分鐘的比賽(四時半才回到家),感覺是曼聯的後防出奇地穩健(至少瓦解了大部分阿仙奴的埋門攻勢),下半場的表現尤其優於阿仙奴--特別是對方左閘施根,多次成為C朗拿度甚至加利仔推波過的對象,令阿仙奴下半場風聲鶴唳的程度,比曼聯高出不知多少倍。(說起來奇怪,沒有記錯的話,施根的成名作,是零一至零二年歐聯代表里爾出賽時,領導里爾令曼聯陷於苦戰...)

只是有云「捉到鹿唔識脫角」,即使C朗多次在右翼位突破,但無奈傳球質素實在太差,未能將攻勢變成龍門前的威脅,最後十多分鐘即使曼聯壓著阿仙奴來攻,還是落得互交白卷的下場,可惜,可惜!正如旁述說,大贏家是車路士,曼聯阿記都是輸家,摩連奴還不掩嘴偷笑?

Soccernet.com:Stalemate at Highbury
BBC:Arsenal 0-0 Man Utd
新浪體育:阿森纳曼联平局收场 点球争议引悬疑

2.01.2006

二零零六第一Post

「該煨」,想不到二零零六年第一篇文章,內容竟然如此:到醫院睇急症。

話說元旦日本人休息,晚飯與家人外出度歲,到了灣仔寶靈頓街的「祥正」吃飯(我家人有兩間飯店吃了超過二十年,一間是祥正,另一間是上環的「尚興」),叫了我們經常吃的東西,不過正想點炒蜆時,老爸突然建議吃蟶子,家中各人覺得很久也沒有吃過(通常是吃蜆及花螺),於是也同意他的點子。

正當一家人「飲飽食醉」,坐車回家之時,我突然發現腰部有點癢,當時以為是皮膚乾燥之故(不期然想起栗子「角質醇/皮質醇偏高」的故事)。但是回家之後,痕癢的情況愈來愈嚴重,身體多個部分都「紅」了之餘,看看手背,哇,又紅又腫!我開始懷疑這是食物敏感的症狀--同類事件過去一直未有在本人身上發生,真是有點吃驚。本來決定到東區尤德夫人醫院看急症的,但是母親大人覺得與其付了錢,又要在急症室等的話(我曾有經驗,以這類「小毛病」,隨時要等兩個小時或以上),倒不如到銅鑼灣的聖保祿醫院看門診更好。

於是飛的到醫院看急症,幸好醫院病號不太多,很快就到我的份兒。不過奇怪的是,醫生認為事件不是食物引起,但是由得他吧,總之能醫好本人便成!領了藥,打了針,最後「埋單計數」,盛惠四百一十六元!但是始於懷疑事件的「元兇」是那碟蟶子,因為本人已有好幾年沒有吃過這東西...

想不到,「新年流流」第一件大事,就是突然敏感症發作到醫院看急症,還要付數百元藥費,真是大吉利是!還是明天再看看那部交換回來的運程書,看看有沒有相關的「暗示」!

可能是那支抗敏感針及藥物開始起作用,實在有點睏了,還是休息休息吧。

P.S.曾在別處試用了Wordpress 2.0版,但是實在...太差了,這裡在可見的將來,暫時都不會升級了。 看了香港仔公爵升級2.0的報告後,我會重新考慮升不升級。

Pages (2):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