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見,所聽,所思,所想的東西。

31.03.2006

Blog-you甚麼事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還是只是本人的問題--最近Blog-you.com左邊的Blog-cast,好像連續幾天也沒有更新?因為我本人開電腦上網的恆常指定動作,是到Blog-you.com看看其他人有沒刈發表新作品,但是這幾天名單沒有更新,也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新文章發表!

其實...雖然有RSS Feed這回事,但是我是絕少,或懶得去用的,我還是喜歡直接登門造訪多一點。我也想,Blog-you.com的Blog-cast壞了,也好像令造訪這裡的人也少了,連帶留言率也下降了,說起來這有點不科學,但我總有這種感覺。

30.03.2006

可不可以精采一些?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周三)在立法會討論預算案時致辭,一開首就批評部分議員的辯論質素日趨下降,原文如下:

我自一九九一年起曾在這議會當了七年議員。在這七年間,我在這個議事廳見過不少針鋒相對,雄詞偉辯,甚至咄咄迫人的火爆場面,但始終不失議會的尊嚴及莊重。近來,不知是否為了在媒介保持曝光率,還是個人修養問題,我發覺部分議員的遣詞用字越來越嘩眾取寵。在上星期就預算案的辯論,有不少議員的演詞,內容空泛矛盾,缺乏長遠目標。議會是一個嚴肅的地方,各位議員的一言一行對我們的下一代有重要影響。我希望大家能為年青人樹立良好的榜樣。
(財政司司長在立法會就《二○○六年撥款條例草案》致辭全文,via 新聞公報

我不知道唐英年所指的議員是何許人,但是當我看到「缺乏長遠目標」這六個字時,反倒覺得唐司長不必這麼動氣:議事堂內六十名議員,不論那一半來自功能團體的議員,另外那一半直選出身的議員,當中有多少要在議事堂內大搞福利主義向選民「交代」,有多少真的深謀遠慮,會放長雙眼看法例會對香港未來有甚麼影響,不必在此多言,大家都心中有數。

反而唐司長大舉「議會內必須嚴肅」的大旗,敦促議員注意言行的一舉,倒令我想起「尊貴的王國興議員」,早些兒在立法會中「大展歌喉」,以《半斤八兩》「為民請命」的場面。那晚收費電視的新聞台,每半個小時就播出那段場面,不巧的是我在公司的位子,背後就是電視機,那晚毛管真的「楝足一晚」,恐怖!

但話得說回來,我有時看收費電視台播映的立法會辯論直播,真的發現議員們的發言,言辭枯燥無味之餘,議員說話也結結巴巴,除了間中因為有極具政治意味(即是政治光譜左右分明)的辯論,而令部分議員言辭激昂時,絕大部分都實在悶得死人,難怪傳媒有時會拍下議員甚至官員「頂唔順」被睡魔急召的場面。

當然,這可能受限於議事規則,不能令議員隨心所欲之故。不過,各位做議員都做了有些年,為何辯端質素仍是未有寸進?很多時看到議員拿著預先寫好的發言稿,也讀得「甩甩咳咳」,人家英國的議事堂,連稿子也不准用呢!亦有很多場面,議員發言時自以為風趣,但是其實是「爛gag連篇」(一時拈來的例子,是早前辯論政改時,鄭經翰最後的發言),更遑論文采了。也許,各位議員應多上辯論訓練課,又或者讀讀如這些的著名演辭集,或要求電視台引入如BBC Parliament般專門直播外國議會議事過程的頻道,供各位議員學師取經!

又,最近發現,原來英國議會有不少有趣的規定及程序,當中最有趣的,莫過了「不准在議會死去」這一條--因為國會所在的西敏宮是皇室物業,平民不可在皇室地方死去也。

29.03.2006

偶遇文字三則

其一.周一到「物理的」跑步,在更衣室更到如下告示,大意如此:

「除蒸氣室、桑拿室及浴室外,請勿裸體。」

那麼,各位在更衣室可以做甚麼?

其二.雖然取笑別人相當缺德,但是日前在公司,看到一條新華社的報道,報道內容非常沉悶,不過那名記者的名字,的確是一個亮得不能再亮的亮點!

其中一名同事見此,有此評語:找這名記者時,千萬不可親切地只呼其名不呼其姓,否則就成了:「高潮呀高潮,你在哪?」

其三.這件事一直想說:敝宅所處的大樓,電梯內有一張通告,教導住客在電梯故障時應採取的措施,最後一句是:

「...管理處會通知電梯公司派員救援,一般在半小時內必會到達。」

既然是「一般」情況,又怎會「必會」(一定能)呢?不過敝屋苑管理處發出的通告,其語文水平一直都不忍目睹,「算罷啦」。

二比零與二比零


亨利進球後慶祝。(Reuters via 網易體育

第一個二比零,當然是阿仙奴擊敗祖雲達斯的比數;第二個二比零,則是祖雲達斯對阿仙奴的紅牌數目。看足整場比賽,祖雲達斯打得真是一無是處--除了上半場開賽初段,可說得上是控制中場,令阿仙奴球員難以越過中場發動進攻之外,阿仙奴其後真是完全取得上風,屢次在對方禁區外搏得罰球之外,一眾年青球員過關斬將的本領,真是視祖雲達斯一眾後衛如無物。

更奇怪的是,祖雲達斯球員完全「冇態」,除了被阿仙奴取得主動權外,首發上陣的前鋒球員查斯古特與伊巴謙莫域,簡直是完全隱形,即使下半場換入薩拉耶達,都仍然是無甚作為。反而是球賽末段太多祖雲達斯球員沉不住氣,先有甘莫蘭尼斯兩黃一紅被逐,再有薛比拿遭遇同一命運,以及「舊地重遊」的韋拉再領一黃,下場祖雲達斯回到迪拉艾比球賽,先天已有三人停賽,加上阿仙奴今年歐聯至今不敗之身,相信祖雲達斯要扳回零比二的劣勢,應該是一場uphill struggle!

反而巴塞隆拿作客賓菲加,竟是意外地賽和零比零,賓菲加的主場威力真是不容忽視(克曼聯、利物浦,平巴塞)。兩名荷蘭少帥之戰,暫時打成平手。相信一眾莊家在這場比賽「執唔少」。

延伸閱讀:
Soccernet.com:Viera eclipsed by Fabregas class
Soccernet.com:Henry full of praise for Arsenal but urges caution
網易體育:亨利法布雷加斯互相助攻 阿森纳进2球尤文罚2人
網易體育:新老对抗法布雷加斯胜出 西班牙金童接核心权杖
新浪體育:阿森纳主场2球完胜尤文 斑马军团两张红牌
新浪體育:法国内战特雷泽盖“零”射门 尤文200场留下尴尬记录
網易體育:拉尔森莫塔打中门柱 巴萨作客本菲卡互交白卷
新浪體育:埃托奥德科连失必进球 巴萨逃过点球战平

28.03.2006

這是一個xxx的社會

不要誤會,「XXX」不是指「小電影」,而是一個形容詞,它代表甚麼,取決於當時狀況為何。

公園仔寫「雙胞胎の悲劇」,寫信用卡鼓吹消費,消費愈多,獎賞愈多,更驚你不夠錢用,奉上若干信用額「自由駛」。我也是該文中所述的其中一張信用卡的客戶,今天也收到了類似的「糖果」,不過在我眼中是「砒霜」,於是立刻一丟了之。

收到信件,隨手丟掉當然麻煩不大,但是我不只一次,而是數次接到那間信用卡公司的電話,游說本人「調度」那些信用額消費。我對於這些推銷電話,素來已沒有甚麼好感,加些這些所謂信用額推廣更是本人深惡痛之的東西,當然採取「耍手擰頭」的態度--我通常第一個反應是:「對不起,我沒有興趣。」對方見推銷不成,一般都會追問:「為什麼不?多一些金錢可供調動不是更好麼?」若我那天好脾氣的話,我都會再三推辭,但是曾遇上一些不大識趣的職員,硬要逼本人借錢不可的話,我最後都會使出絕招:「點解你係都要我借你地錢?」

是的,為什麼現在的社會,變成一個好像非借貸不可的社會?對不起,我每次簽帳購物時,總會擔心到月結單送抵家中之時,總數會不會變成一個大數字,甚至可說是有點罪咎感。

當滿街都是信用卡公司或發卡銀行的推銷人員,宣傳立刻登記就有各式各樣的迎新禮品;當信用卡換領禮品中心擠滿了人,排隊領取千奇百怪的贈品;當我在電視上看見有銀行為針對即將成為信用卡客戶的年青人群,特地推出不能簽帳,只能扣數的「準信用卡」,我就越益發覺,這是一個相當荒謬的世界,也奇怪為何所謂「信用」為甚麼貶值得這麼厲害。正如公園仔在那邊引《信報》的文章,當發現準時找卡數的人根本不是「優良客戶」,而是那些卡數拖得就拖的人,我就只能嘆息:這是一個信用不值錢的世界。

今晚在家吃晚飯,家父說他的獅子銀行信用卡不太常用,每次打電話到客戶中心準備取消時,對方就會出盡法寶,希望挽留這個「非優良客戶」,最常祭出的招數,當然是免年費。結果那張信用卡仍然留在家父的銀包內,家父也仍然不怎麼用它。家母突然殺出一句:「現在還有人用信用卡會付年費麼?」

見過不少人在迎新禮品的誘惑下,第一時間飛身申請新信用卡,之後拿了贈品後就丟下不用,當信用卡第一年(或第n年)免年費優惠過後,就取消有關服務。但是--你或者覺得我怪--我總覺得這樣做有些「缺德」,因為在我眼中,這種行為與「搵人著數」無異。不過最奇怪的地方,是現在不少服務機構及金融機構,都視新客戶為寶,舊客戶是不值一顧的東西。當然,世上沒有天長地久的東西,商業關係更是如此,但是更應獎賞的,不是對同一張信用卡「忠心耿耿」的客戶麼?但是印象之中,除了有些銀行的信用卡換領贈品計畫,對那些長期持卡人提供若干換領所需積分折扣外,就沒有可說得上「獎賞」的東西...

或例如有線電視。我家自九六年起,一直使用對方服務至今,整整十個年頭,但每當看到新客戶能以比二百九十八元更低的費用,每月觀看同一數量的頻道時,我一家人都會恨得咬牙切齒。當然,我也侐道要付更低的月費,是可以打電話到對方的客戶中心「威脅」取消服務,但是始終擔心一旦威脅不成,屆時可真的是自食其果。但是,試問又豈有這樣對待老主顧的情形?

總之,這是一個忠誠不值錢的社會,這是一個信用失卻意義的社會,這是一個搵著數至上的社會,這是一個顛覆舊美德的社會,這是一個...不知怎形容的社會。

想起電影《芝加哥》中,導演洛馬素曾刪掉了一個拍好的戲分,是嘉芙蓮薛達鍾斯飾演的Velma Kelly,與Queen Latifah所演的Mama Morton對唱的一場,那首歌叫 “Class” ,大家可細味這首歌的歌詞,也有點類似的意思...

24.03.2006

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我想,沒有別的地方會像香港般,電腦雜誌會長期用明星來做封面。我每周都看的《電腦廣場》《Ezone》,除了那些紀錄出版「X百期」的特別號外,每期的封面都是明星,但最奇怪的是,那些明星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不是「餅女」Stephy、Teresa,就是方力申、2R等。

當然不是說他們「唔靚女唔靚仔」,至少我不會太反感(除非是極恐怖的造型,例如這個)。不過今日(周四)打開這期的《Ezone》(下圖左)時,發現這個封面好生面善...再找找過期未丟掉的雜誌,哇,幾乎與在本年一月十七日所出的《電腦廣場》(下圖右)的封面一樣啦!我想,這應該是由唱片公司代為安排拍攝,再派到不同雜誌社來用的吧?

Ezone(2006年3月24日) 電腦廣場(2006年1月17日)

23.03.2006

睇波要裝兩個台?

題目所指的「波」,當然是指英格蘭超級聯賽(右圖)。歐盟委員會昨日(周三)與英超賽會達成協議,結束近期就二零零七年至二零一三年轉播權出售的爭議,根據委員會的新聞稿,從明年起的英超轉播權將平均分為六個「套餐」,它們不能全數售予同一間公司--換言之,長達十三年、由英國天空電視台(BSkyB)壟斷的英超轉播權將被打破,日後英國人要從電視看英超直播,就起碼要付費給兩個收費電視台。其實昨日的宣布,是確認了英超與歐盟在去年十一月達成的初步協議,現在只是將其正式確立而已。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天空電視台在二零零四年砸了十億零二百四十萬英鎊,奪得二零零四至零七年的英超轉播權。過去有聲音指出,將轉播權拆散分售,會令轉播權的收入總額下降,受害者當然是靠轉播權「搵食」的小型英超球會,雖然英超賽會在聲明中,對協議表示歡迎,但現時實不需要這麼樂觀,因為在前引歐盟委員會的聲明中,六個轉播套餐的其中一個原則是要「比以前更平均分布」(more balanced than previously),換言之,英超賽會來年分布轉播權時,就不能將賽事分級,以賽事可觀程度來爭取最大的回報(即是班霸賽事一組、「票房毒藥」賽事自成一組等),但是在不能「勝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的情況下,換來的會不會是收費電視台壓低出標價格,最終令總轉播權收入下降?

這樣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新華社駐英國體育記者馬邦傑,本年一月發表了一系列名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英超」的報道,第一篇就是講電視直播對英格蘭足球的影響。在文中馬邦傑寫到賽會曾希望引入競爭,但最後害了球會的故事:

英格兰足总希望ITV和BBC互相竞标,以此提高电视转播权的价格。但这两家电视台私下却化敌为友,携手对抗足总和联赛联盟。他们认定:是足球需要电视,不是电视需要足球。双方在1985年/1986年赛季谈崩,足球赛事直播在赛季之初从英格兰电视上消失,赛场观众人数随之也大幅度下降。俱乐部一时慌了手脚,赶紧向电视台树了白旗,并接受了对方提出的四百五十万英镑的“侮辱性”报价。曼联、阿森纳、利物浦、热刺和埃弗顿当时被称为“超级五强”的俱乐部每家只能分到区区三万英镑的“羹”。而根据他们从美国聘用的电视专家估测:他们每家的电视转播权市场价值至少是三百万英镑。

現時除了天空電視台外,據美聯社的報道,另一間有線電視台NTL及愛爾蘭的Setanta,也有意思爭奪英超的播影權。最後六個播影套餐花落誰家,現在自是未可料(馬邦傑寫道還是會由天空電視台獨攬五個),最後總金額是升是降也有待觀察,但是作為英國球迷,日後若要觀看全部英超比賽(或者至少可以這樣做)的話,就必須付費兩個收費電視台。到時荷包支出,又要多一截矣。

但是,我最有興趣知道的,是這個安排會否涉及海外的轉播權安排?現時有線獨攬英超的播映權,每季直播一百三十八場,但是眾所周知,有線的英超播映合約也是在二零零七年屆滿,近來有收費電視市場積極大展拳腳的電盈Now TV,也一直有傳聞會與有線爭奪英超。但是我一時找不到英超分銷海外播映權的資料(是不是有線向天空電視播購買?),若然--純屬推測--英超的海外播映權也是要「斬件黎賣」的話(也曾有這樣的報道),會不會構成數個收費電視台來轉播的情況?是的話,那麼屋時看球賽就真的是多個遙控器在手,不時要進行「解碼器surfing」了。

BBC:Premier League ends TV deal feud
AP:EU Closes Dispute With Premier League
AFP:EU requires Premier League to auction TV rights for top matches
EU Commission:Commission makes commitments from FA Premier League legally binding
Soccernet.com:Premier League welcome end to TV rights battle

21.03.2006

唱片鋪及唱片

上周有幸與一眾Blog友晚飯,席間與Nikita公園仔SnowSlideWing獸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不亦快哉!記得其中一個話題,是有關於逛商場的:我們一方面「品評」各個著名商場的優劣,也不忘來個話舊當年,談談一些商場的變遷,例如在灣仔修頓球場旁的灣仔電腦城,在初開幕時不像現時般旺場,反而成為不少「老翻」的駐扎地,我與一班同學的其中一個放學後主要節目,就是一起到那裡買翻版遊戲,嘿嘿!

Nikita後來問我,現在多數會去哪個商場,我想想,答得上口的不太多,一個是銅鑼灣的時代廣場,另一個是金鐘的太古廣場,還有九龍灣的德福商場。其實無他,到這些地方的原因不外乎一個:就是它們都有唱片店。HMV最初登陸本港時,還特地設了很大的古典唱片部(尤其是尖沙咀那間,超強!),但是現在愈見縮水,雖名曰「古典及爵士部」,但是前者的比重早已是輕得可憐,反而上述三個商場,都有一個古典樂碟藏量不俗的唱片店--之前經常到太古廣場的Hong Kong Records及德福廣場的A&B搜碟,現在則多了到時代廣場九樓、位於Page One旁的Disc Plus(上左圖,見有關報道),因為逛罷可以在隔鄰的鵝頸橋坐隧道巴士過海,返工去也。

Disc Plus雖然售碟數量不多,但其種類卻是我「那杯茶」,只因不少古典樂唱片都以不到七十港元的價錢發售,主要是唱片公司近年重出的舊錄音,如Decca Legends、EMI Great Recording of the Century,但最驚喜的是那裡有不少DG發行的Galleria中價系列,及為數不少的Box Set,所以每次到那裡都也得留下一筆「買路錢」,以換來數張唱片也。

其中一張在那裡買、近來也「狂煲」的唱片,是Radu Lupu為鋼琴獨奏,Andre Previn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出的葛利格及舒曼鋼琴協奏曲。其實我對舒曼的東西沒多好感,買這張唱片主要是為了葛利格(Edvard Grieg)的作品。葛利格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如無意外,應該是為易卜生(Henrik Ibsen)話劇《皮爾金》(Peer Gynt)所寫的劇樂,當中一首《在山林大王的殿中》(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的旋律,被後人「玩」的次數真是多不勝數--最近的例子,是Panasonic騎馬機廣告那首歌。

話扯遠了。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過癮之處就是它「夠刺激」,打從一開首的主題,整個第一樂章就是鋼琴獨奏者與樂隊的「大鬥法」,喜愛刺激者如我者,當然是聽得眉飛色舞,樂曲中也有溫柔婉約的樂段,兩個主題互相交錯,真的是一聽就愛上了。在此不妨點播第一樂章一開始的那段,給大家欣賞欣賞:

其實,是不是有點面善呢?沒記錯的話,好像卡通片《娛樂金魚眼》きんぎょ注意報!)中,每次要表現主角藤之宮千歲「遭受打擊」的情況時,就會播出那條樓梯斷裂的片段,背景音樂也很像音樂選段中,鋼琴獨奏的主題啊,呵!

Pages (3):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