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見,所聽,所思,所想的東西。

20.03.2005

Lady Ella

得承認,近來是迷上了聽Ella Fitzgerald的唱片,昨日在唱片店,又買了上面這兩張唱片。正如我的同事所言,Lady Ella唱歌真是談笑用兵,完全不需費勁,聽的也十分高興歡愉。每天上班下班坐車,聽著她的唱片,也是挺高興的。

Lady Ella的資料,亦可見於Wikipedia.org

新Server,新問題

費了好大的勁,才將之前在blogger.com伺服器的舊post,通通轉到新伺服器,但是不知怎的,archive及atom.xml的設定,總是好像有點問題似的,之前不斷的按,總是出現「file not found」的錯誤警示,再用ftp軟件登入伺服器一看,原來是出版到了另一個目錄,還是要用上很笨的方法,將那些archive檔搬到blog.hoiking.org的目錄下。

不知香港仔公爵兄,是如何設定archive及feed的出版目錄呢?麻煩解答一下...謝謝!

又,小踢,多謝你引用本人的文章(真是有點飄飄然),我又怎麼會介意呢?:-D

欖球六國賽

想不到,贏得本年欖球六國賽的國家,竟然是紅衫的威爾斯--還要是連勝五場的「大滿貫」!

講真,今晚威爾斯主場對愛爾蘭的比賽,比今晚的英超賽事更好看。

19.03.2005

答港燦兄

港燦兄在我早兩天的文章,問及了本地傳媒的譯名問題。本應該早點回答他的,不過這兩天半夜下班回家後,已經累得不似人形(相信其他人也有類似感受),結果拖到今天才覆他,還忘港燦兄原諒原諒。

碰巧的是,在港燦兄提出問題後,「才子」陶傑在周五《蘋果日報》的<黃金冒險號>專欄,也談及了本地傳媒的譯名問題,文章內容,也一如他的文章風格,站在高地彈個不亦樂乎--這是我極為私人的意見。在此先貼他的大文:

特區華文傳媒與大陸看齊,人名和地名都採用贅長得醜陋的普通話拼音。

像美國國防部長,叫做Rumsfeld,大陸譯為「拉姆斯菲爾德」。明明是大男人,名字裡「姆」呀「姆」的,女字旁加一個梨山老母的母,太過肉麻萬狀了。

粵 語是香港的母語,譯名大可用自己的一套,為甚麼要跟隨腦筋僵化口舌嚕囌的大陸?大陸人士譯外國名字,好似一絲不苟地很認真,逢M必「姆」,逢T必「特」, 逢K必「克」,這些字母在原文裡,幾乎不發音,卻通通譯出來,可脫褲子放屁的一套功架卻又不專業:R要捲舌發音,Reagan叫里根是錯的,叫「芮根」才 正確。Robert應該叫「若伯特」。差不多先生卻又露了馬腳。因為在粵音裡有入聲。像Robert,香港人一早叫「羅拔」,這個粵音的「拔」字,本身就 有T音,與英語吻合。喜劇明星卜合,名叫Bob Hope,這個Hope字的P,粵音剛可以對上號。

跟隨大陸譯音,就很嘮叨:羅伯特、巴布霍普,用粵音來唸,贅口詰牙,看見電視新聞女報道員唸這等名字時一臉小心翼翼,就憐憫她們吃的這口飯的不必要負擔。

最好笑是一個「沃」字。所謂普通話,唸成Wo,粵音讀Yuk。巴爾幹半島的Kosovo,粵音最接近的應該是「哥索窩」,一了百了,跟隨大陸,變成「科索郁」,牛頭馬嘴的十萬八千里,變成唸白字。

特區的傳媒編輯以為,譯名不跟大陸,就會引起混亂。像「科索郁」這樣的粵音譯名,不是令說粵語的人更混亂嗎?

跟隨大陸譯音?可又不是百分百,照譯叫「布殊」而不是「布什」;照樣叫「碧咸」而不是「貝克漢姆」,難道這兩個人名的譯名不統一,不會引起混亂,不跟叫「拉姆斯菲爾德」而另叫「倫斯菲」,就混亂了?這等人的邏輯真令人迷惑。

當然,一些國語譯名在民國的上海就傳下來了,像費雯麗和卓別麟,這些名字與共黨年代無關,至今變成了餘韻盎然的古董,而「奧德蕾赫本」很有六十年代讀者文摘中文版的味道。就像讀傅東華的譯著,把Mr譯為密斯脫,Mrs叫做密斯昔絲,不嫌嚕囌,因為富有懷舊之美。

譯 音恢復粵式,因為這是一國兩制。跟著大陸屁股後猛磕頭,少磕兩下,額頭是不會長出一對牛角的。也不要把香港人看得那麼蠢,以為香港人看見「布什」跟「布殊」,就覺得美國有兩個總統。三歲小孩都會明白尼克遜、尼克森、尼克松,指的是同一個人。只有「拉姆斯菲爾德」這種名字,唸著唸著,才會令你,你家老母, 以及你的保姆,都越叫越低B。

我想,我也可以湊興提供一些個人的觀察及意見--但不敢說高論--因為我從事的是新聞翻譯,本日也接觸不少需要翻譯的外國人名。

其 實港燦兄的觀察是正確的,此地傳媒在翻譯人名是,的確是貼近內地的,也即是說,採用了內地的翻譯系統/制度。我的觀察是,大陸偏向將一個人名「逐字拆」, 例如陶傑所舉例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其英文字RUMSFELD,應該是這樣拆的:RUM是拉姆,S是斯,FEL是菲爾,D就當然是德;我在上一篇 文章提及的沃爾福威茨(WOLFOWITZ),拆的方法是WOL=沃爾,FO=福,WI=威,TZ=茨,餘此類推。對於一些新的新聞人物(也即是之前未見 報道的人物),譯新名的方法有二,若新華社的中文稿「代勞」的話,當然是隨手拈來,若新華社未見中文譯名,則需乞靈中文譯名辭典(由內地出版,兩大冊那 種),找現成的譯法,或根據拆字表來譯。

台灣的譯法,則比較傾向於以中文字,寫出英文字的總體發音,例如前述的拉姆斯菲爾德,台灣則會寫 成「倫斯斐」(這是《聯合報》的譯法)--各位讀讀RUMSFELD這個字,就知道我所言何事。我自已未見過台灣有類似內地的「譯名字典」之類的書籍(可 能有,但我不知道情況),也對當地眾多傳媒,是否有一套比較統一的音譯法不甚了了。(希望有人可以告知)

比較特別的是,本地的傳媒在處理 新聞時,傾向跟隨內地的拆字譯名準則,但一涉及體育的話,又似乎跟隨台灣的音譯方法,就如碧咸(BECKHAM,相對於內地的貝克漢姆),奧雲 (OWEN,內地為歐文)等。不過這種方法,卻不時出現不懂外國人名發音,以至譯錯名的問題,例如碧咸的英文名中,HAM的H是不發音的,所以要「執正」 的話,碧咸應改名為「碧琴」,亦因為此,無論內地的貝克漢姆,以至台灣的貝克漢,也是有問題的。英國人名的情況也許不太大,但是法國及意大利的人名,錯的情況更嚴重,就如效力國際米蘭的前鋒韋利(VIERI),應該叫 「維亞里」,荷蘭名宿告魯夫(JOHAN CRUYFF),應該叫「裘夫」。記得以前ESPN在有線播放初期,丁偉傑等足球評述員所用的譯名是比較準確的,但是近年也「從俗」了。

陶傑批評本地傳媒編輯的邏輯令人混亂迷惑。但是我的感覺是,若要真的「撥亂返正」,以廣東話來譯外國人名的話,混亂的情況是的確會出現的,我想到兩個情況:第一是各傳媒就同一個人的譯名,有可能出現多個版本(這是跨傳媒的情況);第二是在單一傳媒內,由不同的人操刀(翻譯),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每個人的詮釋不同,或對外國人名發音的認識有別)。

這是甚麼原因呢?我認為是至今,仍未有一個統一的廣東話譯音準則。我在學習倉頡/速成輸入法時,是用廣東話輸入法打中文的,而我對廣東話輸入法的拆音準則是如何學回來的?某程度上,是以在我們的身份證上,姓名的英文譯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例子可見此),而不是香港語言學學會所創製的系統。反向視之,沒有一個公認的準則,全憑個人的一己之念,去決定一個字以廣東話的形式如何寫出來,或多或少,會在工作的場所內引起不少問題/別人的非議。再者,廣東話有九音,不少是有音無字,對於要譯人名的新聞工作者而言,用粵音譯,困難也有不少。

我不敢說以普通話的準則譯人名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廣東話譯音沒有準則的情況下,以內地的準則來處理,是較可取的方法。當然,語言畢竟是政治影響的產物,國內的強勢,也令香港的傳媒「西瓜倒大邊」,是不爭的事實。至於陶傑所言的「另立一制」、「姆字問題」、及「三歲小童都知道尼克遜、尼克松、尼克森是誰」的意見,我只會覺得他「搵野黎拗」,由得他吧。

以上是我的粗略觀察,也許對此有研究的人,可以提供意見交流交流。

17.03.2005

The Downfall

早陣子提及過,想看電影《希特拉的最後十二夜》。終於等到了,中環的Palace IFC戲院,在今天起開始上映。唔,星期六我放假,應該會去看的。

不過...奇怪了,這套電影不是德語電影麼?為何百老匯院線的網頁,會將這套電影的語言寫為「英語對白,中文字幕」?難道是配音版?若然,我或者不想看了--因為我不太喜歡看配音的電影--即使原裝語言,是「佢識我我唔識佢」的外國語言!

說起電影,較早前曾想看《酒佬日記》、《RAY》等電影,後來卻因事忙及其他原因,結果一套也沒看成,真是可惜!還是等稍後出版DVD時才買來看吧。

沃爾福威茨

美國總統布殊今晚宣布,將提名鷹派代表人物、新保守主義陣營大將、現任副國防長沃爾福威茨(右),出任下一屆世界銀行行長,接替行將退休的沃爾芬森。美國是世界銀行的大股東,世銀行長一職也有不成文規定,由美國人出任,而國際貨幣基組織總裁則由歐洲人來說。

與此同時,美國也向各國進行知會。布殊除了在今晚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及意大利總理貝魯斯干尼通電話,商討有關世界銀行的問題外(日本是世銀第二大股東),副總統切尼也與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通電話,談的也是世銀問題。

布殊在記者會上說,沃爾福威茨是名「熱情、正直的人」,將在世銀「幹得很出色」;他對貝魯斯干尼則說,沃爾福威茨是個「擁有豐富經驗、嫻熟的外交家」,是他的「人選」

布殊這次提名(用「派」這個字更合適)沃爾福威沃出掌世界銀行,令我想起布殊較早前,提名也是屬於強硬派的副國務卿博爾頓,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一職。布殊成功連任後,當時不少論者認為布殊將在第二任任期內,致力修補首任任期內與世界各國的分裂。不過觀乎這兩個任命,似乎美國的單邊主義只有愈演愈烈之勢呢。

講起沃爾福威茨,我第一個印象絕不是他是屬於鷹派的事實,而是米高摩亞的電影《華氏9/11》一開首,沃爾福威茨在等待接受電視訪問前,在鏡頭前拿出衣袋的梳子,然後舔口水來整理頭髮的片段,嘔心死了!

13.03.2005

我對Blogger.com的評價

大學同學珍妮,較早前在留言版問我,Blogger好不好用。不過未有及早回覆,到我有時間時,卻發現她已經將原存於Xanga的日記,統統移至新的Blogspot網址了(各位有時間可以看看啊)。

與此同時,另一名大學同學葉爺,也在看到本人所寫的東西後,也順道開了一個網誌了。看到愈來愈多人加入博客行列,真的令人十分高興呢。

回到正題。說起來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就在珍妮提出問題後,Blogger.com開始問題四起,除了本人近日經常「投訴」的登入反應過慢,以及伺服器經常沒有反應之餘,最新的問題就是所有人都不能在所有blogger.com屬下的網誌留言。根據官方提供的情況報告,反應慢是因為愈來愈多人使用blogger.com的服務,至於留言不能的問題,則是「臭蟲」作怪。幸,是珍妮即時可以看到blogger.com的問題;不幸,是這情況反映出blogger.com的質素開始稍有下跌。

計起來,我使用這裡的服務已有九個月。基本上,我覺得Blogger.com的服務是so-far-so-good的,對於好像我這些對網頁語言一無所知,只求簡單易用,又不想付錢買網址,另起爐灶的人而言,這裡的確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服務,開一個屬於自已的網誌也是十分容易。不過Blogger.com的最大缺點,是它沒有其他網誌提供的Trackback,也沒有文章分類及月曆等小玩意。對於想改動版面(Template)的人而言,要改這裡的東西更是十分麻煩呢。

不過,要我來為這裡評分,恐怕本人是道行不夠了,小踢應該比我更在行。總之,純粹要搞一個網誌,不要任何fancy功能,也不想要動手搞這搞那的,blogger.com應該是個用選擇--至少比Xanga.com或經常「大清洗」的opendiary.com好得多。但若要對網誌有多點「話事權」,還是買一個網址,再用word press較划算--說起來,最近發現有個叫blogspirit.com的網站,好像不錯的。各位新進博客,也可以試試。

10.03.2005

呵欠...


利物浦的路爾斯.加西亞(左)慶祝射入第二球的一刻。(路透社)

呵~欠~昨日歐聯賽事十分精采,但是今晚的比賽卻悶得教人直打瞌睡!雖然阿仙奴主場小勝拜仁慕尼黑一比零,但是恨錯難返,一比零的賽果也彌補不了首回合輸一比三的劣勢。皇馬作客祖雲達斯,在這一刻卻要進入加時(兩回合計雙方打和一比一),我實在沒有時間及精神來看了!

不過最估不到的,是利物浦作客德國利華古遜,竟然大勝三比一--四隊出線十六強的英格蘭球隊,賽前最被看低的是利物浦,但是勝負差最大的竟是這隊球隊!不過英格蘭四軍,現時只剩下兩隊,實在不是味兒...

在這一刻,我個人認為最可看好的隊伍,是里昂、車路士、利物浦。且看下回分解吧!

9.03.2005

不爽!!!

不爽!曼聯零比一敗走聖西路,巴塞隆拿二比四敗於於車路士腳下....

不爽!就是不爽!!!可怒、可恨也!!!

8.03.2005

Harry Potter is Coming!

《哈利波特》第六集--「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暫譯)--的封面,終於在今天面世。左為「兒童版」,右為「成人版」。第六集的出版日期定於六月十六日,各位哈利波特迷,準備好了沒有?

Pages (4):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