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見,所聽,所思,所想的東西。

6.10.2004

短打三則

其一.星展銀行保險箱事件

寫此文時,正是星展銀行一眾高層召開記者會,宣布對受影響保險箱租戶的賠償安排。根據安排,客戶除可獲得五萬港元的特惠賠償外,也可獲得十萬元的定額保險,但獲得十五萬元的條件,就是不得再向銀行追究責任,也即是說銀行以每人十五萬港元的價格「買斷」追訴權。姑勿論賠償額是否公道合理(星展估計,要為這次事件賠償一千二百萬港元),我覺得銀行方面肯這樣做已經「算係咁」,不過也在看電視的吾母卻說:「唔係嘛,得雞碎咁多!?」(原來她也存放了不少貴重東西於保險箱內)

古龍曾說過,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反之亦然。這次事件真的印證了他的說法。不過我也發現,受影響的用戶,真的存放了不少貴重的東西--邊個話香港人冇錢?除了此事件之外,平日見諸報章的街頭「祈福黨」、「買藥黨」騙案,不少受害人都可以一時間,從銀行戶口內提走數以十萬計的錢款,真的十分嚇人呢。香港人,有時真的可以用不可思議這四個字來形容。

其二.長毛議員宣誓

「長毛」梁國雄昨日入棄高等法院,就立法會因他擬修改議員誓詞,而不肯為他監誓一事申請司法覆核,結果法院今午不予受理。法官夏正民說,誓詞是有法例規定,除非立法會修改,否則議員要按既定誓詞宣誓。正當我們以為「The Honourable Mr. Leung Kwok-Hung」會義無反顧,在下午的宣誓議式中繼續以自己的版本宣誓時,他卻突然「遵守秩序」,用回原來的誓詞版本,只是在宣誓前後高叫「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反對官商勾結」的口號,然後在又以中英文高叫「人民萬歲,民主萬歲,權力歸於人民,普選特首及立法會,權力歸於人民」的口號。這可說是一種妥協罷?

長毛誓詞的爭議,自九一二當晚已成為惹人注目的議題。梁國雄在點票期間曾說,為不辜負選民期望,他會「重新」考慮是否宣誓擁護基本法的問題。結果高調地與當局周旋大半月後,終於也向其作某程度上的「屈服」,但已教人不得不向他的手段刮目相看!林行止在九月十四日的《信報》中寫道:「筆者要指出的是,梁氏這種擅變善辯的作風,確是當政客的材料,他把可能違背對選民的承諾,扭曲為『遷就』選民而不得不爾,便盡顯政客翻雲覆雨的本色。他不可能不知道許多投他一票的選民,正是被他這項大義凜然的承諾所打動。他能夠於當選後義無反顧地『即時轉軚』,似為日後在若干事項上令其『擁躉』失望的先兆。」(林行止:雙方各盡全力 結果均屬慘勝,信報「林行止專欄」)後事如何,仍有待我們「放長雙眼」看。

以往長毛在立法會中叫囂,次次都被當主席的范太大聲說:「警衛,趕佢出去!」現在長毛貴為「尊貴的議員」,不知日後在議事堂中撒野,再當主席的范太如何是好?不如向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學習:「你今天不許再回來!」

其三.切尼對愛德華茲的辯論

又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辯論(全文可見於此)。事發美國傳媒均稱,兩人也是打成平手,沒有明顯的優勝者,不過有在辯論後即時進行的調查發現,認為切尼表現較好的人比認為愛德華茲較好的人為多,但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的報道則說,有六成二人認為愛德華茲較佳。誰說政治不是一場「秀」?總之,就是十分期待數天後的布殊對克里的第二回會辯論!

這也是翻譯

從今天出版的《壹周刊》中看到的,這些英文...真的十分嚇人呢。

從Edwards VS Cheney到Rumsfeld

上周末的布殊對克里的辯論會僅過了數天,數小時之後便是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的辯論會。雖然以往的副總統辯論會只是一個Sideshow,但由於克里數天前表現實在太好,一口氣將布殊的優勢搶回來--根據《今日美國報》、CNN及蓋洛普在周一公布的民調,兩人的支持率已打成四十九對四十九的平手局面,而布殊在辯論前領先八個百分點--所以愛德華茲對切尼的辯論,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民主黨而言,而愛德華茲在辯論中擊倒對手,不但可以鞏固及擴大民主黨現時建立的Momentum,也將會為在美國時間周五晚舉行克里對布殊第二回合辯論中,為克里塑造先聲奪人的優勢;對共和黨而言,此仗已是不可再失,若然切尼敗於愛德華茲手上,恐怕滾雪球效應將愈來愈大。

辯論前雙方陣營都承認,伊拉克仍將是此次辯論會的主題。而共和黨陣營早已表明,切尼將重點攻擊對手經濟甚淺,在現時反恐為圭臬的情況下,擔任副總統一職就是玩命兒;而愛德華茲的攻擊重心,則放在切尼與哈利伯頓糾纏不清的關係中。其實相比於克里,愛德華茲擁有的先天優勢比較明顯,除了他是律師出身,口才了得,對著切尼應有一定程度的「著數」外,也因為認同愛德華茲的選民,比認同克里的多出許多,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早前與《紐約時報》進行的調查也顯示,認同切尼的人,僅得百分之二十一而已,比起布殊來,他要爭取選民歡心而須下的力道,只有更大而不會更少。

選民不認同切尼的原因,除了他與商界實在有太多千絲萬縷的關係外,也與是個不折不扣的鷹派成員有關。眾人均知,他與華府的鷹派是伊拉克戰爭的吹號手外,他在一個月前的共和黨大會中「口出狂言」,表示如果美國選錯人,讓克里當總統的話,美國將再一次面臨恐怖襲擊,結果民主黨嘩然之外,共和黨也感到難堪,只有到處為切尼「解畫」。亦曾有人建議布殊以健康為由,在選前換馬換走切尼,由立場不那麼右的共和黨人當他的副總統競選拍檔,如聲望極高的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不過說呀說,就沒有下文了。

說起切尼是個鷹派人物,就不能不想到他在華府的好拍檔,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有時不能不問,究竟治國的是他倆還是布殊?)布殊在上周的辯論中一直堅持一點,就是出兵伊拉克正確,沒有了薩達姆.侯賽因的世界,「也變得更美好」。不過想不到拉姆斯菲爾德在周一「抽布殊後腿」,在紐約對著一班外交事務專家表示,他「沒有發現伊拉克與阿蓋德組織相互勾結的強而有證據」,還稱戰前有關伊拉克大殺傷力武器的情報「有缺陷」--這些言論,正好與布殊過去年多來所堅持的恰好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觀乎拉氏近日的言論,也須布殊政府所指出的多有出入。會不會是拉姆斯菲爾德的言論,代表著白宮對伊拉克問題的立場已有分裂?還是他只是布殊「轉向」的先聲?但是政府高層言論如此不一,只會為民主黨提供攻擊的口實。

但對布殊更要命的,是前駐伊拉克最高長官布雷默的言論。《華盛頓郵報》說,布雷默在周一一個論壇說,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初期尢了兩大錯誤,一是沒派遣足夠的軍隊,二時沒有阻止猖獗的搶劫行為。此言論一來是衝著美國政府而來,二是針對作為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所提倡,是高科技但人數較少的軍隊,來進行軍事任務的理論。無論怎樣也好,對於靠伊拉克戰爭「吃飯」的布殊而言,在現時形勢不妙的情況下,還要遭下屬唱對台戲,真是有點顧此失彼呢。不過局勢現在還說不定,至少,也要看看數小時後的辯論才好說!

不知美國的Carl兄及一眾Bloggers有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