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見,所聽,所思,所想的東西。

29.06.2005

民調

佘當奴新官上任,挾民意以自重,也在周一於立法會高舉民意牌,指港人還是「向錢看」,民主、二十三條?理得它!

近一年多的民調資料清楚顯示有一種趨勢,2004年4月之後,市民最重視穩定,其次是繁榮,再其次是自由,最後便是民主。而四者之中,最重視穩定和繁榮的市民加起來超過6成...
4月下旬的另一次調查發現, 在25個政策議題之中...較具爭議性的是「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排第18位)和「實現雙普選」(排第13位)。
明顯地,市民最重視的是民生及經濟的問題。那些調查都是委任香港的專上學院來處理,是獨立的調查,而且他們使用的標準是需要大約一千二百名回應者,有證實答案才作出的。
(取自「行政長官立法會答問大會談話全文(一)」,連結

正如《信報》的標題說:「曾蔭權借民意調查壓立法會」,鍾庭耀說得更好,一切有關這個所謂民調的技術資料,完全欠奉!本地傳媒玩弄民調,劣質民調之多已夠難頂,但是至少也會公布十分粗糙且有時站不住腳的數據,如進行日期、問題、訪問人數等--噢,若公布誤差等數據,更是難能可貴!但是佘當奴呢?甚麼也沒有!我不禁懷疑他所引用的民調,是有結果在先,然後為這個欲得到的結果Tailor Made啊!

不妨當文抄公,抄下《好的,首相》(Yes, Prime Minister)中一段有關民調的段落:

漢弗萊向我示範民意測驗的方法:「伍利先生,你對於年青人犯罪率上升是否感到憂心呢?」
「是的,」我說。
「你是否認為公立學校紀律鬆懈,學生缺乏嚴格訓練呢?」
「是的。」
「你是否認為青少年會喜歡過比較有目的、有組織的生活呢?」
「是的。」
「你是否相信他們願意接受挑戰呢?」
「是的。」
「你是否願意贊成恢復義務兵役制呢?」
「是的。」
嘿,我當然說是了,要是說別的,就前後矛盾了。然後,這項民意測驗就只是公布最後一條問題的統計結果。
當然了,有聲譽的調查機構是不會這麼做的,可是有聲譽的機構並不多。阿普爾比爵士建議我們來一次新的調查,以國防部的名義進行。後來我們真的進行了,題目是漢弗萊即席設計的。
「伍利先生,你是否對戰爭的危險感到不安呢?」
「是的。」
「你是否對軍備競賽感到不滿呢?」
「是的。」
「你是否認為,發槍給年輕人,教他們殺人的技能會有危險呢?」
「是的。」
「你是否認為,漠視人們的意願,強迫他們拿槍是錯誤的呢?」
「是的。」
「你是否會反對恢復義務服兵役呢?」
「是的。」
我想都沒想,「是的」就衝口而出了。現在你們明白了吧?
阿普爾比爵士得意死了:「本納德,你看,你就是典型的平衡樣本了。」
(頁一百二十,Jonathan Lynn, Antony Jay編,張南峰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