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見,所聽,所思,所想的東西。

31.07.2004

《飛黃騰達》

按此到第二輯節目網站

近來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明珠台播放的《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今晚剛播放了過去十周比賽的精華,而在網上瀏覽時,則發現第二輯節目,將在九月於美國播放!希望香港播罷首輯,快點與美國接軌,播出第二輯吧!

Donald Trump的名言:You are fired!雖然這個說話任何人都不喜歡聽,但經他的口說出來,實在教人又愛又恨,哈!

無題相

西雅圖.09/04/2004

這張相,是我在西雅圖閒逛時,在一個街口突然抬頭一望時,發現很有趣,並隨即拿出相機拍下的。我很喜歡那些電線縱橫交錯,同都源於一條柱的圖案。

周五周休

難道的周五周休,得完成手頭上未做的事,然後悠閒渡過餘下的時間。不過,要迫切完成的事並非太多。

由於周四晚放工回家後,掛著追讀前數天買下的《最後的貴族》,結果要到早上五時多才肯掩卷入睡,最後起身時已是下午一點。在準備外出午膳時(吾家有中午不開灶的習慣),打電話到電訊盈科的顧客服務中心,追問為何過了三天,對方仍未與我聯絡,安排上門安裝Now寬頻電視的事。豈料對方告知,他們的同事根本沒有「返單」,也即是說,從未接過我本人申請服務的要求!真是的!結果安排了下周二的中午時分上門安裝,總算是有個了結。

吃過中午,坐地鐵到了深水埗的鴨寮街,為我一對無線影像傳送器,買兩個真正安全的變壓器「火牛」。這對傳送器由於是中國製造,買下時連帶的火牛的插腳,是大陸式的兩扁平腳,與本港所用的英式三腳不同。早些兒使用他時,用以連接電源及火牛的轉接器,竟然「啪」一聲的「小型爆炸」,只是幸好沒釀成巨禍,也迫使我要買一個質量優良的火牛,以免真的發生事故。由於我對鴨寮街的電器店早已老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兩個火牛共花了八十元,也比我想像中較便宜。

到了鴨寮街,豈有不到黃金電腦商場之理?到了商場,發現沒有甚麼新產品值得留意,但發現Sony So-net推銷同事,於是為弟弟安排了新的寬頻服務--無他,由於本人使用Now寬頻電視在即,而此會佔有現時我所用的寬頻服務的不少頻寬.加上弟弟既要玩網上遊戲,又要忙於下載電影及歌曲,多達六Mb的頻寬也一定不敷應用。結果還是「分家」,各擁有一條寬頻算了。最後與Sony簽了一年約,每月付約一百八十元。嘿,寬頻現時的價錢,與我四年前初用時實在便宜不少!記得當時每月要付三百大元,速度只有1.5Mb,而且每月只有一百小時可用,超時自付!

然後再過海回到灣仔買雜誌(Wired及FourFourTwo),只見出站時人頭湧湧,原來灣仔會展正舉行漫畫展。以前我也瘋狂追買漫畫,只是到了現在,發現真正的好漫畫實在太少,一直追看的漫畫,又已追上了日本的出版進度,加上作者們喜歡慢工出細貨,弄得我要好幾個月,才會買一本漫畫呢。之後步行到銅鑼灣,原擬與一名中學同學飲下午茶吹水一番,但是對方仍在學校內忙個不停,結果吹水之事吹不成,也只有回家了。

今晚家中有客人來訪,晚飯甚樂。飯後收拾房內「殘局」,發現實在太多早應扔掉,但不知為何沒丟掉的東西(氣死),又要將資料歸檔整理,就這樣,一個晚上就過去了。幸好,還有時間多讀《最後的貴族》一章,不過此時實在愈讀愈悲涼,章詒和筆下的老一輩,個個都有雄心壯志,但個個都被共產黨騙了,成為了反右運動的犧牲者,那種壯志未酬,那種無奈,那種悲憤的感情,全都躍然紙上。不記得是誰說,「他死了,他還活著」,幸好,記憶與知識,是如何也抹不掉的,書中的人,也全都活著。

30.07.2004

追憶似水年華--拐杖

大家可別誤會,我不是說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大」作《追憶似水年華》(In Search of Lost Time),這麼大堆頭的製作,我簡直沒有膽量去看,情況就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般--雖則家中倒有一全套《尤利西斯》。

入正題:近日大雨頻仍,出街或上班時,總得要帶一把雨傘。雖然「縮骨遮」好用及方便,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一本直骨雨傘,因為可以在行路時「答」「答」地敲打地上,很有趣,也很有英國紳士用「士的」的味道。不過我拿雨傘的姿勢有點奇怪,通常是用右手拿,將傘頭向前放的一刻,一定會和右腳同時向前伸。這個習慣,完全而我中六時一次受傷經驗有關。

話說當我讀中六時,有一次體育堂的自由活動時間是踢足球(因為我是籃球及排球白痴)。雖然名義上是叫「足球」,但實際上踢的是俗稱「西瓜波」的塑膠足球,因為操場的面積太小,加上附近校內建築物的與操場的距離極近,所以用真的足球,很容易會擊碎玻璃。在球賽中,對方隊伍一次攻門不成,出了底線,我於是上前拾回皮球,但由於本人對球技太有自信,於是希望以「踩後腿」的方式,用腳跟將足球倒後踢回給龍門,但此時...出事了!我竟然「踩波車」,整個人的重量全壓在圓型的球體上,然後就是葫蘆倒地,而且右腳「拗柴」,痛得大叫!

這次一倒,可不得了。由於我的右腳有「每年一拗」的光榮傳統,此時重重拗柴,受傷程度簡直嚴重得不得了。送入急症室(幸好,鄧肇堅醫院與敝中學僅一馬路之隔,非常近),照了x光片,吃了數天藥,也完全沒有起色,於是求救於中醫,還得問一名女同學借來一枝木製的拐杖,以讓我可以「步行」回校考年終試。說起來實在有趣,這支拐杖在那幾年在同學間經歷多次轉手,只要有同學拗柴的話,那就拐杖就順理成章地,從先前那位拗柴同學手上,轉至「新病患」手中。話扯遠了,在一九九七年的六月,我每天都是拄著拐杖上學、考試,然後到銅鑼灣一間中醫診所,又敷藥,又用電流治療傷處(那名中醫師看過場我的x光片,也驚嘆受傷程度的嚴重),於是當年的診斷開支十分高昂之餘,更令人激氣的,是我和母親都不記得將診所claim保險,事後兩人頻呼不值!哈...

就是因為這般,自此之後,拿起直骨雨傘來,就不其然像那年六月般,用右手拿雨傘,撐起右身的重量走路。不過最大的心願,都是不要像那次般嚴重受傷了,至少,出事的話也要記得索回保險費!

29.07.2004

雪狼湖

昨晚寫到資訊時代資訊過多,不得不學習拒絕部分資訊。想不到臨睡前讀錢其琛的《外交十記》中,附錄有關他在北大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如果說過去信息匱乏,沒有辦法進行研究;現在則是信息爆炸,材料非常多。這就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抓住要害。」(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頁三七六)說得何其準確!

今天在公司附近的唱片店,買了張學友的《雪狼湖》音樂劇的雙CD。記得找了這唱片很久,也覓盡網上的下載點,總是找不到唱片的歌曲,遑論唱片本身,現在卻發現唱片店進行大減價,兩張唱片也是一百大元,也可算是一個Bargain。我看過這齣音樂劇一次,只記得買的是最便宜的一百元學生票,但位置竟是樂隊旁的山頂位,與紅館舞台前緣恰好是一百八十度直線,加上位置太高,看也看不到演員,只能靠一對耳朵聽歌。

劇中有好幾首歌是很喜歡的。例如「愛是永恆」(本人在卡啦ok的「飲歌」)、「怎麼捨得你」、「等了又等」、「原來只要為你活一天」。當中最有印象的是「等了又等」,但印象的起源並不是音樂劇本身,而是一場球賽:

話說二00二年世界杯中,英格蘭對阿根廷的世紀大戰中,我去了中學女同學兼好朋友Y.H.家中,與一眾波迷觀戰。那時氣氛本已熱烈,加上英格蘭以一比零力克對手,一眾英格蘭擁躉更是樂不可支!球賽既畢,大家意猶未盡,決定先去吃一餐豐富的晚飯「慶祝」,然後再到卡啦OK唱歌「直落」。於是,與Y.H.及兩名中學老死,到了銅鑼灣一間卡啦OK唱歌去。

記得唱到大概凌晨四時多時,Y.H.挑了「等了又等」來唱,在場者都知道,這是一首難度極高的歌曲,而原唱者陳潔儀的演譯,更是一絕。大家也很明白,Y.H.也是一名「唱得」之人,絕對有能力挑戰這首歌曲。但是千料萬料,想不到她將全副感情投進歌內,唱呀唱,竟然哭了起來...我此時才赫然想起,唉,她早些兒發現相交三年多四年多的男朋友「撇」了她,而她偏偏是死心眼那類人,更為此經歷一段「感情失控」的日子,大家更曾一度擔心她會做出傻事來...此時,大家都沉默了,不敢亂說話...

「等了又等」的歌詞,是這樣的:

但願栽花可以忘掉傷感 季節變遷了 始終不改我心
但願你未在人生中消失 抹掉眼淚為你再等
時日秒秒細緻像塵 仍為你記錄了在何年何月與日
曾是愛過便叫人興奮 縱讓折磨的心 等了又等
愛著你 掛念你 渴望你前來和我接近
花也哭 花亦笑 似在說 無望也不要緊
我願意 有日會 一覺甦醒這夢會變真
你若有日回來 重生多可愛 盼為我 親這心 深深去吻
但願花朵可以陪伴一生 季節變遷裡 細數天天變更
動物 作伴未能開解痴心 暗地裡又為你再等

有時,我在夜深時聽著這一首歌,都會不期然想起那晚的情景。「一覺甦醒這夢會變真」,正好說中她的心境。

一首歌一個故事,原來是真的。

28.07.2004

雜誌

  

今晚半夜過後,與隔鄰組的同事S閒聊,談到她手上的最新一期ELLE雜誌,發現一本雜誌夾「雜」多樣東西,煞是很著數得很,於是問她:「雜誌賣多少錢?」對方回答:「四草(四十),貴得很呢!」哎,如果四十大元已算是貴的話(事實也是),那麼我看的雜誌也著實「敗家」非常!且看以下例子:

以月刊來計,本人主要看《國家地理》、《FourFourTwo》及《Wired》三本。當中只有《國家地理》是訂閱的,因為訂閱價比零售價低了一大截(一年十二期約三百四十元),但是後二者就每月令我破財不少!來自英國的《FourFourTwo》雜誌,由於售價已經偏高,加上英鎊兌港元的匯價長年處於高水平(港元十四塊多兌一英鎊),結果每期都要七十多元。即使這本雜誌是可以向英國出版商直接訂購,但是礙於香港距離英國太遠,結果換算下來,訂購價竟有比本地零售價還要貴的怪事!

《Wired》雜誌是美國雜誌,但是它運到本港後的售價也與《FourFourTwo》相若--幸好這兩本東西都是月刊--不過若你是在美國生活的話,那便有福了!因為美國訂購各式各樣的雜誌都可以取得相當便宜的訂購價,應該說,雜誌出版社都以訂戶的「柯打」作為銷售主要對象。各位可上網上書店Amazon看看,凡是鍵入雜誌的名稱,都可以發現它提供的訂戶價,分分鐘可以是零售總價的十分一。最近《Wired》推出訂戶優惠,若一口氣連訂兩年的話,價格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二十美元!唉,真想找在美國的朋友代訂,然後寄來香港!

當然,《Wired》雜誌也有海外訂戶價,計起來也比本港零售價為低。不過代為本人預留雜誌的雜誌店(位於灣仔新鴻基中心),多年來從不「甩漏」,加上幫襯多年,總有感情,所以還是給生意對方做好了。說起這間雜誌店,自本人在中四起購買足球雜誌起,忽已有十多年了,時光飛逝,教人不得不相信。

周刊方面,本人主要看本地出版的居多,外國雜誌只有《經濟學人》是訂購的。去年八月一口氣訂了三年《經濟學人》,屈指一算,每年只需付出九百多元,就可買到全年的雜誌,實在是大著數啦--須知道《經濟學人》每期的零售價是四十五大元。不過有時實在太忙,要每周硬啃一整本雜誌,實在是天方夜譚!至於周一所看的《電腦廣場》、《明報Hi-Tech Weekly》,以及周四及周六的《壹周刊》及《明報周刊》,都只有快讀,遇上真正有興趣的東西才會細讀了。生活在資訊時代,有時不能不承認,資訊有時實在太多,教人難以一一吸收--尤其對我這個對每樣東西都有興趣的人看!來活在這樣的時代,要學的第一規條,恐怕是「如何拒絕(無用的)資訊」!

附帶一提:在本港要找便宜的外國(正確點說,是美國)雜誌不是沒有方法,但比較費周章。在中環及灣仔之間的海傍,有一座東西名為「海軍商場」(FLEET ARCADE),那裡有一間位於海旁的麥當勞,是本港風景及情調(如有的話)最好的老麥。商場的三樓有一間雜誌店,專門賣來自美國的雜誌,種類也有不少,可覆蓋大約九成的「一般題材」(General interests),最特別的是,由於這些雜誌是美軍運來的,所以可以美國的原售價發售--即是封面標價三美元,就是三美元乘以七點八發售--所以是出了名的便宜!不過,那裡偏偏沒有《大西洋月刊》《外交事務》這些比較嚴肅的雜誌,所以對本人而言也是意義不大,只有偶然經過那兒時,看看有沒有特別題材適合本人。

要前往海軍商場,可從金鐘地鐵站經天橋前往中信大廈,然後返回地面的大廈正問,對面馬路的右面,就可發現海軍商場,因為建築物外牆醒目地寫上Fleet Arcade也。不過若有外國軍艦訪港,商場會因保安理由而關閉,這點是要注意的。

27.07.2004

天氣很怪

今天的天氣呢,說熱不是,說炎熱更不是,但空氣很「燙」,質素也很差,出外吃中飯時抬頭一看,只見天空蒙上了一層白茫茫的灰塵--準是煙霞沒錯。哎,希望不會引發鼻敏感才好!

昨天申請了電訊盈科的Now寬頻電視服務,對方明明說今天會有人致電,安排安裝時間,但為何到了現在也沒有人打電話給我?

星期五會不會到布記新居吃「入伙酒」?很期待!

25.07.2004

夜讀有感


卡通片《歲月的童話》片頭。我始終認為,老式書店就是這樣子的。

近來放在床頭,臨睡前讀的其中一本書,是台灣作家林文月的散文集《生活可以如此美好》(香港.天地圖書,二零零二年)。其中一篇收錄在內的文章,名叫<記憶中的一爿書店>,寫她小時在上海日租界居住時,記憶中的一間小小書店。對林文月而言,這間小書店就是她小學一年級時遊樂的地方,她描寫那間書店的細緻筆觸,淡然之餘,也帶點懷緬美好過去的哀愁(至少我的感覺就是這樣)。記得我第一次看這篇文章時,是十多年前讀《讀者文摘》的年代看的,現在再度與這篇文章遇上,也可算是緣份吧。

網上找不到整篇文章,只能在這裡抄下結尾一段:「人海茫茫,許多人和事都像過眼雲煙似地消逝了,但是有些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卻能這樣子教人懷念。我不知道這個事實是不是對我曾發生過甚麼啟示或影響,只覺得那種溫暖竟比一些熱烈的歡愁經驗,更令我回味無窮。」

讀這篇文章,想起我最喜歡看的一部卡通片《歲月的童話》(日文原名:《兒時的點點滴滴》),片頭一開始就是那種懷舊的片段,尤其是那間書店,雖然很多地方也能看到,但總覺得這很像林文月筆下所寫的那一種書店。

三藩市城市之光書店
三藩市的城市之光書店。凡對現代詩發展略有所聞者,都知道這間書店。

我也喜歡泡書店的人。出外旅行,見到書店總也走進去逛逛。倫敦的查理十字路,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呀,倫敦,又想去了!),而在三藩市時,好幾次路過著名的「城市之光」書店(Citylights Books),都總花上個多小時在內打書釘,因為店內的氣氛,實在太寧靜,太祥和了。看來我這種人,都是無可救藥了吧?

Pages (6): [1] 2 3 » ... L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