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中文網誌年會好不好玩,我會說是,及不是。是的原因,是可以和一些已經相識的國內朋友聚首、聊天(特別是兩年前已經認識的Ken與雙葉),也可以認識新的朋友(這次認識了中台兩地很多人),及對國內的互聯網文化發展的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
不是的原因,在於會期只有兩天,年會的主辦者們面對資源及能力的問題,加上一些從來未能預料的突發情況(如入場時做登記就已經排大隊),令年會的野心雖大,但是要將想討請及要討論的東西,都擠在短短的兩日內舉行,結果有些話題出現冷場,但是一旦有令人極感興趣的東西出現時,卻往往出現時間不夠的問題,用廣東話來說,就是「到喉唔到肺」的情況。
周六傍晚第一天年會的議程結束以後,來自台灣的喬敬在會場下的全聚德包下了十圍,宴論大批年會的籌辦者、志願者及嘉賓等人,我也跟著朋友的「衫尾」去吃了一頓好的。吃飽了以後,往在之前文章中所提及、在傳統媒體與草根媒體的Panel中發言的一批人到了簋街去吃東西及談天。正如在Panel發言的郭大蝦說:「著重技術的,去毛主席那邊;著重內容的,就來我這邊!」我當然選內容啦,反正我是科技盲啦。
在坐車的時候,得悉本來年會的主辦者們,希望將會議搞得像Bar Camp的形式,就是包下一個大會場,然後分割成一個個小會場,再列出不同的討論議題,讓有興趣的人隨意加入討論。但是由於這樣子舉辦的成本實在太高,完全超出籌辦者們的預算,所以只有像以往一樣,以one (or one group) to many的方式來舉行,但是經過一天多個討論後,其實這也是頗累的,不少人到了下午比較晚的時段,也有一點力不從心的情況,台下所見,可看到對台上的人的發言不怎麼的熱絡。
所以說,真正有趣的討論,往往就不是在會場進行的交流。就如第一晚在全聚德的飯宴,每一張檯也是認識別人,和天南地北式無所不談的場所(多謝同檯的herock還認得我),到了之後在簋街吃雞翼的場合,就是對下午有關於媒體的討論進行更深入交流的機會,我也自然是得益不少。
由於在場的人不少都是從事新聞行業的,所以一談到下午那一場的話題,加上幾杯黃湯下肚,就很快進入了狀態。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到,下午那一場討論為何對公民媒體有比較正面的看法,底因就是國內傳媒都給當局一把抓(郭大蝦那邊有詳細的說明),恰好是香港的相反,這也正是在座者的意見。不過後來在討論中,也想到另一個問題,此地的傳媒代表的,又是誰的利益及聲音?同樣地,與來自愛棗報的彭毅談這個話題,大家都認為不論是傳統傳媒還是公民媒介的記者,也總有一些共通的規則去遵守,如客觀等,不過和他及同座的sidekick談到香港事時(彭毅是從廣州來的),才是真正的有趣,畢竟在此城生活太久,能從旁觀者口中得知他們對香港的觀感及意見,總有當頭棒喝的作用。
雖然我自己的普通話很糟,表達能力也不太好,但是在這樣的場合,單是聽各方的高論,也已經不枉此行。只是時間關係,未能與同場另一邊的人進行更多交流(如北風、Shizhao等〔也可看他當晚拍下的照片〕),誠可惜也。
Alex,有空来广州玩,我们一起聊聊
彭毅:一定一定!
那天语言沟通有点障碍,不过还是聊得很开心。
lonson,真的啊,到現在還是十分的懷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