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北京清華科技園開始的二零零七年中文網誌年會,首天的會程已經進行了一大半。現時我是「溜出來」到會場附近的咖啡店寫這篇文章的,因為一來對於下午的討論我興趣不太大,二來北京的氣溫也沒有想像中的冷,結果會場是十分的溫暖,再坐下去就一定會入睡,結果甚麼也寫不出來。
上面的這張圖片,是下午會程的第二場、有關大眾傳媒與草根媒體的討論中攝下的。主持討論的是現時在香港大學任教的Rebecca MacKinnon(左),還有周曙光、翟明磊等共五人(一時未能紀錄下所有興會者的身份,後補)。由於台上的人也有從事傳統大眾傳媒的,也有像周曙光的那般以公民記者身份在網絡界活躍的,因此最初會預期討論會有一點「傳統媒介對拼草根媒體」的味道。
不過討論下來卻發現是另一回事。我初步的總體感覺--非指當中任何一位講者的話而言--是台上的人都認為,在中國的獨特傳媒風景之下,他們都對草根媒介/民間記者都有很高的期許。正如我之前在這裡寫過,有關傳統媒介與民間記者的對比,對立面往往都在前者長期擁有的強大話語權,與後者對前者揮舞巨大權力的不滿,但是在這次不足一小時的討論中,展現出來的是在政府的管理下,公民記者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的論調,只因前提就是在當局的政策之下,出現了「傳媒究竟是代表了誰和誰的利益」這個問題。
我對討論的期望與期間所產生的落差,追而溯之,也許就是傳媒可以自由活動的空間的差別所造成。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視為之必然的東西,回到國內就完全是另一件事。有參加討論者的講者在台上愈說愈激動,但是在台上的聽眾們,也有人通過即時的短訊,認為博客不就是一定代表公民記者,當然也有人調侃說,台上的人這麼「激」,小心又被「和諧」了去。但話得說回來,單是探討「傳媒代表了誰的利益」這一點,就已經足以讓我們好好思考的了。
其實在這個討論進行時,我也有留下筆記的,但是整理需時,遲點再為這次討論及感想補上一個較為詳盡的版本。也有其他博客在會場做了即時傳譯,雖然是未經整理的版本,但也可以一看。
有时候有些人掌握很大话语权,但他的话空洞片面且有些不可信,这样的话也没必要争话语权了,博客不一定代表公民记者,但却是其它通道之一。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