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數天本人的Facebook塗鴉牆,都被一篇關於印度的文章洗版,題目就是《去了趟印度旅遊,結果一路吐著回來》(以下簡稱為A文),看過以後,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為本人雖然沒有去過印度,但平時在媒體接觸閱聽所見,也曾看過類似的東西。不過今天睡醒以後,就看到Facebook又充斥著另一篇關於印度的文章的連結--《去了印度40城旅遊,結果沿路找不到一具浮屍》(以下簡稱為B文)。
文章細節,請大家自行點擊連結去看,在此不在贅述了。反而有一些看法,不吐不快。
B文的出處是一名台灣人的網誌。作者說自己去過印度不少地方,也可以看出,B文是要為印度「護航」,反駁A文「不實」的地方。但是讀了好幾次B文,卻總覺得,當中的論點及論據,也不太站得住腳。
好似B文的作者,說自己去到恆河邊,看到有魚,而在台灣的河邊看不到魚,暗藏的論斷是:台灣的河比恆河還要髒;而她本人在恆河邊,也從沒有看到有浮屍,強調所有在河邊火化的遺體,都是燒淨殆盡,才倒進恆河裡的。雖說眼見為實,我不會懷疑B文的作者,強掰說自己沒有看到浮屍,但是以「沒看到有浮屍」為理由,作為「恆河沒有浮屍」這論斷的佐證,與A文的「在恆河看到浮屍」相比,用句英文來說,就是one’s word against other’s word,信這還是信那,只能憑一人的判斷,但是這判斷是基於沒有更多佐證的情況下所作的,弄錯的可能性很高。
對於此我們要怎麼做?不妨花一點時間找找資料吧。好像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還有印度環境及林業部的報告,都曾指出恆河的污染源,包括動物屍體,以及未焚燒及半焚燒的人體遺骸。至於家居及工業廢料,直接倒進恆河,更是不必說。有教徒每隔十二年,集體到恆河邊出席活動,更會令河水的污染程度一時急升。
我也曾問過曾到印度旅遊的朋友,對方也說,雖沒有看到浮屍,但是可肯定,恆河邊的火化遺體是馬虎的,未必將整具遺骸全燒成灰。以前看過國家地理頻道及發現頻道的紀錄片,也說恆河的污染問題是難於根治的,因為污染源頭實在太多,而去到邦政府的層面,卻是執行不力。
走筆至此,我會覺得,A文及B文都聲稱,他們看到的是事實,但是現實卻可能是一如成語「瞎子摸象」般,自以為看到事實全部,但實情是只是當中一部分而已,同樣都有以偏蓋全的毛病--其實A文應該被批判的角度,是我們太喜歡以自己的標準,去批判他人吧。不過B文舉例說,其實在荷蘭、在英國,也有很髒很亂的情況,以此否定印度很髒之說,這在辯論的角度而言,是很糟的手法,因為這只是轉移視線,不能完全將印度很髒的說法推翻:這不是魯迅筆下的「臭蟲論」麼?
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地方,是B文作者針對A文的來源,就扣別人帽子的行為。作者考證過後,發現A文是源於幾年前一篇在內地被人傳閱的簡體字文章,批註曰「原標題是「民主」印度,看來真的滿有可能是中國共產黨的洗腦文」,最後語重心長的說道:
大家在閱讀這些腥羶色重口味文章的時候,除了感官的刺激之外,也可以想想這些文章背後作者的動機是什麼?只是想洗腦民主有多糟?還是要利用死屍的照片衝網站的流量和人氣,賺稿費?也可以想一下這些文章究竟有沒有營養,你讀完究竟有沒有收穫?有些人可以早上花三個小時看一份重口味的報紙,卻說自己忙得要死,沒有時間實現夢想。
相信電腦螢幕前聰明的你,已經知道什麼是真相。
我讀A文,也察覺到一點大陸八股文的寫作手法(好像那些專家之言)等,但是簡單一句「這是一篇(共產黨)洗腦文」的結論來扣人帽子,是否經得起邏輯的考驗呢?因為這一來是以主觀判斷,全盤否定A文中相片呈現出來的「印度」,二來因為不認A文的請點,就猜度作者的動機(來源地、簡體字...等等),亦是很無聊、低級的反駁方式。
但是我同意B文作者的是,我們都經常不假思索,就將看來很能刺激感官的網站連結,順手一按轉發出去。前幾天我不少朋友概嘆「這就是印度」,今天就有人說「原來網上都有很多『強國人』啊」。但是我們轉發之前,是不是應該停下想想,看看當中的聲稱及主張是否正確?在這件事上,「真相」絕不一定是A文所呈現的東西,但也絕不是B文作者所看到的,我對兩邊的說法都有保留。但是網民/鄉民的情緒,隨著一篇篇文章的先後出現而有所轉移,這才是令我感到不高興的,這篇回應寫得很好,不妨作為結尾:
滿神奇的,昨天有人說壞話,今天有人說好話,觀感立變的人竟然很不少!!後說的就一定是真相!鄉民搖搖擺擺也算是一大特色。真相只有自己去過最清楚,不然也要有大量的、多數見證過的人現身說法才能談的上可信,
什麼是謠言?什麼是主觀看法?誰能說自己的立場絕對公正客觀,上一篇”一路吐”我是覺得很誇張,而這篇護航味道也太深。...再補充,說”一路吐”是醜化謠言者,現在是不是又輕信了一篇美化謠言呢?鄉民同樣都是沒去過也懶得查證,怎麼這篇就是”真相”加身,看一下好幾頁的回文還真是挺悲哀的,有人說就有人信……這是太天真?還是太隨便?……的一大堆人。
後記:這裡久未更新,以此一篇作為「回歸」之作,希望日後重拾寫作的動力吧。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