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創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庵野老頭,是個不斷坑粉絲錢的怪物,這個說法也可以應用至蘋果唱片及EMI身上。
今早起身打開電腦,看到《紐約時報》網站的重點新聞,就是說披頭四會在九月,將所有唱片重出一次--如果是鐵杆的披頭四迷,應該早已儲齊他們的唱片(我是跟從英國版來儲的,十二張都已齊備),不過在披頭四的官網,看到短片見到新版唱片,都是重新加料包裝,還有號稱是花了四年時間,在阿比路的錄音室「大執」,即使明知是要被坑錢,但相信到了九月九日出版那天,都是心甘情願作出奉獻的--立體聲版好了,我還未至於「瘋狂」到會一併買下單聲道版。
此刻當然不知道,經過remaster過程的新披頭四唱片,究竟會與廿多年前推出的第一版唱片,會有怎麼樣的音色分別(但對於Please Please Me至Beatles for Sale這四張單聲道唱片,變成立體聲是怎麼樣,有極大的興趣),不過我對於唱片重新包裝,加入新的唱片說明,以及有關每一張大碟的紀錄片,相信這個賣點都已成為了買新版碟的一半理由了--因為現時披頭四唱片的CD版,說明一環的製作實在是粗製濫造得可以(《胡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是例外)!
說起remaster/復修這個過程,通常給我的印象,都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第一時間記起的例子,是奧遜威爾斯的《大國民》的DVD,被人批評修改過了火位)。《紐約時報》說,披頭四的監製佐治馬田,在一九八七年為Help!及Rubber Soul進行重新混音的版本,一直引起爭議,這令我記起早前揭開笛卡在九七年所出、蘇堤指揮維也納愛樂的《萊茵河黃金》的第二版的唱片說明時,看到負責人也承認,將舊版錄音翻新,有可能「殺錯良民」,將屬於音樂一部分,但被錯認是「噪音」(Noise)的東西刪掉(我自己的感覺,是第二版比八十年代的第一版為佳,音色自然得多了),蘋果唱片說十六張唱片中,要進行抑噪的部分少於五分鐘,不知到時又會不會引起專家一番討論?
美聯社的報道說,將披頭四音樂數碼發放的安排「未有進展」,不過賴理他了,日後在iTunes等地方可以不可以售賣也好,披頭四的唱片,就是要儲實物才過癮,只是虛擬的買一堆電腦音樂檔案,實在太不好玩了--至於九月九日一併推出的電視遊戲,呃,吾等「老鬼」不會買了,嘿嘿。
1) 它們只是換過包裝而已, EMI 始終不把 past masters 的內容融入過往的大碟裡,
沒有 Bonus Tracks 的重發, 算不上特別.
2) Mono Box 裡的唱片包裝, 採用小黑膠形式, 恐怕到時會有人不自覺地敗它下來.
3) 相信它們會賣得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