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有怎麼的心情去寫新東西。說是地震面前,會失去言語的能力,可能是有點誇張,但是處理這場慘絕人圜的事件的相關消息,確絕非一件易事。現時地震已發生了超過兩星期,新聞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也是時候靜下來,好好想想這事件。
**
早幾天與友人通電話,忽有所感的說:「經過這些年的工作經驗,還有兩年邊工作邊讀書的生活,我愈來愈感覺到,我不再敢在泊那裡故作老成,大模大樣的發表議論了...說真的,我們對於以為自己曉得別人多的新聞背後,又真的懂得幾多?興其是說發表議論,倒不如據自己的所見的,提出一點觀察,或者是提出自己的一點質疑,全知的角色,實在不敢妄說。」
是的,兩個星期下來,看到各式各樣的專家文章,還有更多惹起爭議、甚或在網絡或傳媒引發挺反兩派互相攻擊的見解、主張。面對著當中一些文章,我不解的是為何他們會可以想得出這樣的東西,到了受各方抨擊之時,還要諸多掩飾、強詞辯護(狡辯?不敢肯定);同樣地,當看到有人因為發表了一些我看到也不能同意的言論,到頭來竟被學校懲罰,也是同樣的感到可笑。其實,兩者也是相差不遠。
眾多言論當中,以有關「天譴論」的爭議最大。事件中令我詫異的,當二百多年前的里斯本大地震的其中一個影響,是影響強調理性、非宗教的啟蒙時期哲學家的話,二百多年後的四川地震發生以後,有人提出如此怪力亂神的東西,這個倒退甚或對比,也真是教人「眼界大開」了。另一方面,在這個見解所作的論辯中,我留意到的是雙方都拋出不少古人的論述,以支持自己的論點及反駁別人的論據。
我自認見識不多,與這些人相比,我可以被列入「不學無術」的一類;我也明白論點需要論證,不可以泛泛而言,但是在讀著這些動輒洋洋數千字的文章,我想到的是:既然論者都搬出不少儒家大師的東西,我反而認為這可能流於教條化,倒不如將儒家大師留給我們的教訓溶合到生活中--不必搬出「惻穩之心人皆有之」之類的語錄,反而是在經過這些學說的薰陶下,大家總會知道在某些時候,有些東西應該做、可以說,有些東西不應該做、不可以說;知道生命高於一切;知道有些界線不能逾越。總之:心中有數。
可能是我天真吧,不過我是這樣認為的。
**
近幾個月,發現很常用的字眼是「不好說」。西藏、聖火、卡弗蒂,都是如此。地震對我而言,也可列入不好說的範圍內。地震是天災,但不同於可見的颶風、大火、甚或海嘯,要準確預測是難上加難,但是令人感到不好說的,是自地震發生後,不少有關曾有人預告會有地震的消息都出了來,對我而言,這些都與所謂奧運福娃代表不同災難、甚麼假託古人詩歌說早已預測地震的說法一樣的無稽。或者是天災當前,令蒼生頓感無力,唯有將難以解釋的事件賦予意義吧,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卻犯下了結論先行,然後再為此而穿鑿附會的毛病。
老實說,我倒覺得教育課程應該要教邏輯之類的東西。
同樣地,地震觸動不少人的情緒,通過寫作及其他途經宣洩、發表所見是合理及可以理解的行為。然而看得多了,卻總給我一個「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感覺,然而正如我在與友人的電話中的感言所說那般,我們在千里之外,對真實的情況知道有幾多呢?「沒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稍嫌誇張了點,但是遙指江山是易的,現場卻可能是完全另一回事。
所以我還是覺得不好說,應該做的是在自己可及的範圍內,做好自己的本份,就是了。
沒有細看關於「天譴論」的爭議,只覺得,今時今日仍有人拿天譴來作題目,真的在點匪夷所思。政治立場令人麻木,逾越了人性的界線而不自知。
最近想到的一個(有點殘酷的)thought experiment,是「假如不辦奧運能制止這場災難」「假如一場災難能換來藏獨」,我們會如何取捨?
想到有些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意見時,實在不寒而慄。
看過很多文篇,還是你總結得最細緻,讀了不少評論都不是味,「天譴論」更是荒謬,唉!好多野真是不好說。謝謝你這篇好文。
對最後一節有共鳴。自己離災難現場太遠,連傷心難過的感覺也變得不真實。
願多些人明白「做好自己本份」的重要性。
謝謝分享。
你完完全全說中了我想說但礙於能力所限說不出的話。太好了。其實自從你開始提到 「不好說」時, 我都感到太有共鳴了。
對, 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份, 而我知我的本份底線就是不能作沉默的幫兇。這陣子我少了寫 blog, 而對向自己熟悉的朋友「埋手」。雖然不敢說甚麼在群眾喧嘩中吶喊, 但若能令多一個人反思 總是好事….
As long as you don’t assume any role and expect or require that you can and must only speak any truth, or try to be objective in any sense, you will be fine in just speaking whatever you want to speak. We are certainly just speaking what we think and feel as an individual. And we just need to be honest (and realistic) with ourselves on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