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叫做「全港唯一英語新聞記者」?英語新聞記者會取這樣的名字嗎?
Archive for the '都市即景' Category
今日經過報攤,看到今日《蘋果日報》的頭條,說尖沙咀的「名鑄」,要二千四百多萬,才買到八百多呎的單位,心裡丟下一句「痴線」,回公司看到報紙,《信報》的廣告包裝,是名字更誇張、傳說中的「富甲半山」,看來本地樓盤名字的浮誇程度,比起我上次拿來當文章題材的時候,又晉升到另一個新境界了。
這個新境界,又豈止是浮誇程度,還有脫節程度呢。我實在懷疑,會有多少真正的富豪,會買這些地方來住,因為在我眼中,能付得起這樣高的價錢,而又真的拿來自住的話,更好的地點選擇多得著呢。朋友在網絡的私下吹水中說,這些樓盤嘛,根來不是針對本地人的,是針對國內的有錢人的。這我不知道了,只是想起,當年在「日月報」「秘密從事工作」,和四個朋友合寫一版專欄時,某次本人出題、就樓盤名字拿來借題發揮的文章。
當日(二零零七年一月底)見報的文章,已經找不回(沒有將剪報留下),不過原文檔還在電腦內,就拿來舊文新貼吧--反正在這個無論樓名,以至樓價都只有愈來愈瘋狂浮誇,而不會反樸歸真的時代,這篇文章應該不會太過時:
兩星期前我們談「脆弱的風雲人物」時,小杜曾經說過,在無網可用一刻, 曾動起寫信給朋友的念頭,只恨手上只有對方的電郵地址,沒有郵遞地址。的確,在這個甚麼東西也電子化的年代,收到一封真正的信,那種喜悅是難以形容的,但我不安於份的腦袋又即時想到:既然書信(這當然不包括商業郵件之類的東西啦)現在這麼罕有,假以時日就肯定成為稀有珍品,有可能在拍賣場上賣得一個好價──只是當競投者看到信封上的地址時,又會有甚麼想法呢?
我這樣說的原因,是在周末打開多份報紙的經驗。周末報紙都有不少樓盤廣告,還有詳盡的地產及樓盤新聞,只因對香港人來說,周末的其中一個節目,就是「睇樓」,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現時樓盤的名字千奇百怪?例如一個以日文字「駅」入字的樓盤,又或者近日見報甚多,勉強可釋為「H立方體」的樓盤,都是絕妙例子。
可能近幾年經濟有起色(曾特首不是說「廿年來最佳麼」?),市民的荷包腫脹了,花錢也豪氣了,買樓時也要買能配得起財富的樓盤,於是乎「豪庭」、「御景」、「天峰」、「君傲」、「君匯」、「天下」、「凌宵」、「爵悅」、「擎天」...等等豪氣萬千的樓盤名稱應運而生,與八十及九十年代樓盤多以「花園」、「城」或「中心」為名,聲價何止十倍?若將這些樓盤聚在一起,其氣盛肯定蓋過近日一個出動多名風水大師,齊聲唱好的豪宅項目!
記得有一個股市理論叫「裙擺理論」,說的是女性裙子愈短,就代表經濟、股市大旺,相反股災及經濟衰退時,裙子就會愈長。我忽有奇想,不知有沒有人願意研究,樓盤命名的用字,與經濟盛衰有沒有關係?畢竟,以樓盤銷售數字作為樓市暢旺與否,也實在太悶了。
假如各位認為中文樓盤名稱已夠誇張的話,那麼其外語名字更加精采。外語?不是英文麼?近日放工經過我所住的一區,發現一個新樓盤的名字叫「CASA」,我百思不得其解,請教一名移居歐洲的朋友,才驚悟原來是意大利文「屋」的意思,也難怪早前一個樓盤,廣告滿天都是紅色,只因名字也是意大利文「紅」。前特首董建華曾說過,香港要做「亞洲的曼克頓」,看來做不成曼克頓,也可以當「亞洲的米蘭」,端的是「亞洲國際都會」!──不過,下一波新樓盤的外語名字,會不會向德文、西班牙文之類打主意?一笑。
今日的文字,明天便成為歷史。假以時日,當樓盤的文宣、住在這些地方的人所收到的信件,成為歷史文物之時,後人會怎樣看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我真有興趣知道。
古時大官出巡,例有左右隨扈,鳴鑼開道,宣告天下:「大人駕到!」
今時特首落區視察民情,亦有人喊話:「特首關心你地呀!」
都說中國人傳統源遠流長,此話不假。
(又:本來是錄了這段新聞的,不過要花點時間在Mac上轉格式,才可以放上YouTube,遲點才做了)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