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見,所聽,所思,所想的東西。

8.03.2006

一張唱片一個故事

早些兒從美國一個網站,訂了數包特別設計的唱片套,先寄往在美國的友人家(因為直接寄到香港,運費極貴),然後托朋友轉寄來港。唱片套在日前收到,結果今天放假就成為了我的「收拾唱片日」,因為要將唱片盒煎皮拆骨,然後將唱片、小冊子及底盤紙安裝進內也。這件勞累活,也提供了我一個重新審視所有唱片的經驗,看到不少買了多年的唱片,也湧起不少記憶,圖左這張宮崎駿動畫《天空之城》的原聲大碟《飛行石之謎》,也包括在內。

之前曾在這裡公開過一本收藏了近廿年的《天空之城》小說,當時也提及過電影的原聲大碟,更說「又有故仔想講」,所以...各位,現在又是講故仔的時間啦!

其實,這要從我的中學說起。中學七年,都是在灣仔愛群道度過,在那個地區上學有一個好處,就是中午食飯時間,不愁沒有選擇,便宜的可以到鵝頸街市,甚或某些公營機構的飯堂,花費多點的話,也有不少餐廳可以選擇。不過灣仔也有一個壞處,就是商場太多,吃了午飯無所事事,就會到各個商場逛,自不然也難以抵抗不少「物質的誘惑」。九十年代初期,我的零用錢不多,看見心儀的東西,必須要經過一個「死慳死抵」的過程,下手首選對象,當然是中午飯,只能挑最便宜的。

中二那年,第一次可以到街外吃午飯(當年敝校校規,要中一生留在校午膳),有次飯後經過集成中心,到商場內一間擺滿日本唱片的唱片店參觀(也就是「冇幫趁」),當下被那張《天空之城》的唱片吸引住,但是當時苦手頭沒有足夠的款項將它購下,即使當時雖有所謂「台灣版」的唱片,但是見到日本版這麼精美,又豈有捨精取粗之理?連忙回家「收集」手頭上可動用的款項,過了數天,就與一名同班同學吃飯後,再到集成中心,誓要奪走心頭好!

不過糗事也從此開始:千算萬算,午飯離開校門時,確是帶了足夠買下唱片的款項,但萬萬未有料到,我在買唱片前,也要先打牙祭,所以手頭上的款項,與唱片定價差了一截!(沒記錯的話,那張唱片定價一百三十元,在那時候而言,的確很貴)怎麼辦?只有向身邊的同學打主意:借我錢!

目標到手,當然想先睹為快,所以我在一邊走回學校時,就已經急不及待將包裝拆掉,看看唱片盒內是甚麼模樣,但是我滿以為唱片內的小冊子只是一本小書,然而作夢也沒有想到,它內裡竟有一張透明膠片(就是上圖中,兩名主角的那「一層」),更不巧的是,那時竟然吹起一陣風,將那張膠片吹進摩利臣山泳池內!天呀!

到過「摩利池」的人,都知道它有一個很小規模的兒童池,那時兒童池還未對外開放,我那張可憐的膠片,就跌在沒有水的泳池邊。那裡,肯定是「手長莫及」,不可能伸手穿過圍欄就可摸回的情況,更沒有可能爬欄進內(太高),結果我與那名同學站在圍欄外乾著急,怎做才好...更糗的是,此時不少同學經過,都對本人的不幸「愛莫能助」,真是箇中慘況,實不足為外人道...

最後有人建議,不同先到泳池辦事處道明情況,冀望對方的讓我進內拿回膠片,於是連忙跑中帶跳,奔向泳池另外一邊的辦事處,「哀求」對方行行好,放我進入取回心肝寶貝。幸運的是,對方也相當通融,結果很快就可脫掉鞋子,急奔到兒童池取回這張極為重要的膠片,只是在進內之時,我也成為了不少同校學生行注目禮的目標...說不是「瘀死」,就肯定是騙人!

所以呢,這張唱片,包含的除了是我對《天空之城》的熱愛,還有不少「辛酸」,一張唱片一個故事,最精采的,莫過於這張唱片矣。

走筆至此,想起很久也沒有到過集成商場了--雖不是經過集成,但沒有進入看看,反而是隔鄰的東方一八八商場,早些兒有進入行了一圈。不知那間唱片店,還安在否?

25.01.2006

老翻與我

當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出應該寫些甚麼時,最好就是從記憶入手,盡情「想當年」--那的確是個不二良方,因為記憶這回事,長賣長有嘛。

這一切要從海關上星期瓦解一個出售翻版日本動畫影碟網站說起。當我看到電視新聞及報紙,刊出那一批批準備寄到日本的動畫影碟時,我第一個反應,是「那些影碟不是也在灣仔及旺角的商場有售麼?」事實上,曾經有一段時期,我也經常到如188、信和等商場,追尋我兒時看過的卡通片的影碟。相信右圖這套卡通片,也應該是屬於「老翻」之列吧?

若你要我選三套印象最深刻的日本卡通片,對不起,不是我那輩人愛看的《龍珠》,也不是更早期的《聖鬥士星矢》,或那些《xx萬能俠》之類的東西,而是《機動警察》《冒險海的娜汀亞》(也即是右圖那套)及《新世紀福音戰士》。或許大家都記得,九十年代初期,有一本東西是叫《A CLUB》的雜誌,它是專門報道日本動漫的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封面,是它用上了當年郭富城一個情深款款的造型,配上的竟是《龍珠》中比達的兒子杜拉格斯的頭!),內容編排如何,已經不記得了,大約是書首十多頁的彩頁,有模型、片集的Screen Capture等,至於黑白頁呢,則有不同動畫卡通的設定集,及小說及「每月名場面選舉」等,好像還有打機攻略的(是不是朱天堂所寫,不記得了)。話扯遠了,回到原來的主題--我第一次接觸《冒險海的娜汀亞》,也就是從《A CLUB》的設定集及劇情報道看回來的。

第一次看到《冒險海的娜汀亞》的介紹,覺得這套東西是挺有趣的,場景雖是十九世紀,但是卻又超乎現實,到了當年無線播放這套東西時,我每天放學就即時趕回家看,更誇張的是,我當年用錄影帶錄齊了全套三十九集--不過影帶終究是不可靠的東西,再加上我不斷翻看又翻看之故,影帶很快就報銷不能再看了。後來無線在九八年重播它,但只是在逢周六下午播一集,結果很多時候都忘記錄下它,最後只能錄最後十集。記得當年在大學,我就讀的系的Common Room,是有電視機的,而我的系開課的一大特色,是不少課堂在周六上的,有一次與其他同學開會,到了《冒》播出的時間,我就急不及待走到Common Room「緬懷一番」,但是其中一名兄弟卻取笑:「唔係嘛,《冒險少女》你都o岩?」不過播到最後關頭,也即是尼摩船長駕駛那部新鸚鵡螺號,與大奸角Gargoyle決戰時,這名「未來高官」對我說:「喂,真係幾好睇喎!」

不過當年無線播映《冒》的一大敗筆,是竟然在三十九集,刪去了瑪麗的「後話」--也是說打出「完」字幕之後,瑪麗交代各人下場的那幕。後來看了DVD,始終也不明白那段東西有甚麼犯禁的地方,既非暴力(最後數集中的槍戰,甚至主角約翰一度「死亡」更不合兒童啦),亦非色情(根本就是正常過正常),如果要挑的話,恐怕是片中只有數歲的瑪麗,長大後下嫁給比她大至少二十多年的森遜吧--難道這暗示「大人搞細路」?又,看罷整套DVD,也發現當年無線刪了不少片段...

不過若論到刪片程度,《冒》只是小兒科,因為《機動警察》更誇張--《機》當年播電視版時,就這麼稱呼叫《機動警察》,到了後來播OVA版時,《機動警察2》竟然將一整集禁播:那集名叫《二人的輕井澤》,說的是特車二組兩名隊長,南雲忍及後藤喜一兩人因颱風關係,被迫在輕井澤一間汽車旅館共宿一宵,全集對兩人似有還無的感情,描寫得很深刻。其實無線也沒有播電視版其中一集,那集是講特車二組第二小隊一班人去「劈酒」的,最後所有男人都發酒瘋...還有那集叫《黑色三連星》的,一班男人誤以為疑犯在澡堂內,結果與浴客在裡而大打出手,片中還「煞有介事」地打格仔--這,當然也被刪了。

當年《機動警察》是在《閃電傳真機》的時段內播的,我也與追看《冒》時一樣,每天放學就飛快回家,快的程度是學校三時二十五分放學,我有本事在三十分鐘內,由灣仔坐車回到東區的家,然後就盯著電視機...不過錄下《機》的錄影帶,其下場也與錄下《冒》的影帶一樣,發霉...

幸好,當年海關打擊未嚴,我也幸運地買回了《冒險海的娜汀亞》及《機動警察》兩套卡通的DVD,這可是我童年回憶的一部分!只是現在無論對漫畫及卡通的興趣,已沒以前般強烈,只是有空時拿出這兩套影碟出來,回味小時的美好時光...

或者,下次可以談談我看《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事。

1.11.2005

天空之城

記得第一次看《天空之城》這套電影,是在澳門看的。那年應該是一九八六年(還是八七年?)。小時候,每到暑假就會到澳門的親戚家(其實我的父母都是在澳門出生,早年來港打工,所以不少親戚都是澳門人),至少住上個多星期,在澳門的時間,不是跟親戚到處吃喝,就是在巷道追逐或打乒乓球,也有幫親戚手當「童工」的,還有就是到澳門大會堂看電影。《天空之城》是我的阿姨帶我去看的,《龍貓》則是我的姑姐帶我去看的。

第一次看《天空之城》,當時年紀尚小,當然對劇情一知半解不甚了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戰機追逐的場面,城堡上機械人聽到的茜黛的求救咒語後,拚死保護主人的一幕,還有最後一幕柏斯與茜黛讀出毀滅咒語後,整個天空之城地崩倒塌的一場。不過最有印象的,還是久石讓的音樂(不是說笑,到現在每次聽到片頭的音樂,還是會感動的!)。後來中學時代買的第一張日本碟,就是《天空之城》的OST,買的地方是灣仔集成商場二樓的唱片店,貪其日本碟夠多,也近就讀的中學。那年已是九二年,花了我一百四十多元,很貴!

在澳門看罷一次《天空之城》後,回港後還是念念不忘,於是央人再帶我到戲院看一次。結果呢,《天》就成為了我第一套入戲院看兩次以上的電影(另一套是《閃亮的風采》)。

不過對我而言,最珍貴的東西,還是右圖這本《天空之城》小說。那時當然不知道日本德間書店出了一大堆 “The Art of XXX” 的書籍(即使是有,那個年代也沒有錢買),有一次全家人在銅鑼灣吃晚飯,經過一檔書報攤--若無記錯,是現在禮頓道星巴克店外的那檔--發現有這樣的一本書,於是使出「哀求功」,成功迫使母親將它買下來給我。讀這本書,看到電影中沒有的情節,例如茜黛被帶走、空中海盜出動前的準備、還有比電影更多的對白,填補了對電影的記憶中的空白,真是百看不厭呢。

這本書,一晃,就已放在家裡十多近二十年。書脊早已殘破不堪,部分紙張早已發典,書皮也是摺痕處處、「熔熔爛爛」,裝訂亦如是。數年前,曾有雄心壯志,想將原文電子化,不過最後也沒有成事,嘿嘿。也許遲點吧!

14.10.2005

閱.悼.圖書館

周二下午經過灣仔的天地圖書,進內一看,發現Net and Books已經出了第十八期,主題叫「閱讀的所在 Space for Reading」,想也不想,便立刻掏腰包買了。

經過了之前幾期的失望--我認為,自第十二期「我的人生很希臘」後,之後幾期的《網絡與書》,好像跌Watt了不少,當中尤以「音樂事情」一期最令我失望(之前也曾寫過)。不過我自已喜歡《網絡與書》談有關書的期數,倒是我自己的偏見,所以匆匆速看了這期最新的Bookazine,初步感覺是很不錯的。

讀書的氛圍重要,無奈香港太吵太多人,想靜靜看書也不能,就連圖書館也總是人多到不得了,設計又差(請看銅鑼灣香港中央圖書館內的「空洞」設計就知所以然),即使到了圖書館,看到不斷有人在身邊擦過,真是不自在。或者,魯迅寫「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就是這個道理。現時讀書,只有凌晨下班回家,在天光臨睡前的小小時間,幸好這時環境算是十分寧靜,最多只有街上的早班電車聲(信不信由你,電車在凌晨四時多已經開車),以及在家自製的噪音(通常是電台或音樂)。不過那時還有沒有太大的興致、心機以至精神看書,又倒是另一個問題。

忽然想起大學三年的泡圖書館日子。那時的中大圖書館,館藏分布與裝修,都與現時的安排截然不同,例如那時聯合書院的「胡拉」(胡忠圖書館),放的是香港主題的圖書,要看影碟及聽唱片,則要到「Main Lib」(大學圖書館)的地庫,那時本部大學圖書館還沒有擴建,有關電影及傳播的書籍都放在那裡,但是總嫌那裡太多人,通常是入內借了書就走。祟基學院的「牟拉」(牟路思怡圖書館)則是收藏音樂書的圖書館,也經常是那裡的常客,市面早已絕版的鋼琴家《魯賓斯坦自傳》(英文原書名為 “My Young Years” 及 “My Many Years”)及大提琴家皮亞蒂哥斯基的自傳 “Cellist”,也是在那裡借回來讀的,當時也讀了不少有關華格納歌劇的書...

不過泡得最多的,還是新亞書院的「錢拉」(錢穆圖書館),一來它與我經常的上課的地點--新亞人文館--簡直就是「眼同鼻咁近」,二來我喜「錢拉」有不少被長長的書架為屏障的「自閉位」(個人書檯),要靜靜地在那裡讀書(甚或打瞌睡)都沒有問題。但是那時最喜歡的位置,是地下那層的期刊室,因為這間房位處一角,人流比較少之餘,也僅得長檯兩張,記得大學最後一年,因為選科策略有誤,由星期一至六都有堂要上,還要是早上回來上兩堂就可以放學的情況,結果很多時候都是在上堂後,下午躲進「錢拉」做功課(那時有不少Project及功課,忙死),到現在還很懷念那段日子。

不過早些年,中大各間圖書館都進行裝修,「胡拉」固然已面目全非,但是令我更失望及失落的,是「錢拉」竟然改頭換面,昔日的期刊室已經消失之餘,那種Lofty的設計更是令我不能接受,簡直就是沒有了以往的閱讀氣氛嘛。至於大學圖書館的「酒店式旋轉門」,唉,不提也罷--那種中產的氣息,就與零一零二年之間裝修過後的范克林樓飯堂的「突然High Class」,與中大完全格格不入!

想不到寫新書,竟然變成一篇悼念我那時代的中大圖書館的文章!

12.08.2005

Syndicate


遊戲Syndicate的畫面(via EAGER.com

中學時代令我沉迷到不難自拔的遊戲,除了之前曾提及過的《模擬城市》,還有Syndicate這個遊戲。

說起來也真是有趣,在中一至中三年代,我家中雖然是有電腦,但是可玩的電腦遊戲卻不多,只因我那部老爺電腦是沒有colour display!但是到了中四時,家中添了新電腦,最重要的是有colour display card及CD-ROM,可以玩不少新遊戲,所以開始接觸《模擬城市2000》、《Syndicate》及《Under a Killing Moon》,也是這個時候。

Syndicate這個遊戲,是我的同班同學介紹的,他說這個遊戲極盡「爆發獸性」之能事,例如將炸彈放在路邊,待敵人走近時開槍射爆炸彈,將對方炸個稀巴爛,又或如在任務過程中亂槍射殺敵人/平民/懸浮汽車,甚至是利用噴火槍,將敵人活生生燒死時,對方那種淒厲的慘叫聲,簡直十分「過癮」!當然還有利用「說服器」,將對方的科學家拉過來「投誠」,及以一大堆平民作為「人肉盾牌」,來擋住詨敵人的子彈,也是十分有趣的做法。

於是乎,放學後跑到商場,付了三數十元將老翻的遊戲磁碟(無記錯應該是三隻1.44mb磁碟),在家中玩個不亦樂乎,在遊戲中途,隨著愈來愈多武器研發出來,遊戲的好玩程度也愈來愈高。記得最後一關是在太平洋(或大西洋?)一個島中進行,要直搗敵人的大平營,但是由於對方人數太多及武器火力太強,只可控制四人的我,次次都被突然其來的冷槍打死。但是在不知道第N次嘗試「攻堅」時,突然不知道那裡來了個大爆炸,然後---打爆機了!那時我只有興奮得大叫的份兒!

但是反高潮是,我一名移民到澳洲的小學同學回港渡假,到我家中作客時,看到我在翻玩這個遊戲,竟告之原來透過改動小隊的名稱,是可以獲得最全部武器,甚至是可以隨意選擇任務的(這個遊戲若無Crack的話,是要按次序逐個任務來完成的)--唉,早知道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到了一九九七年,家中換了新電腦,新電腦的CPU是AMD所出的產品,速度有200MHz,比之前的DX-2 66MHz快了三倍,當我試圖在新電腦重裝Syndicate,希望以更快速度來玩時,嘿,竟然遊戲因CPU太快而Hang機!

延伸閱讀:
EAGER.com: Syndicate
Compute! review: November 1993
Moby Games: Review of Syndicate

27.07.2005

穿梭機

Discovery lift off
發現號發射升空一刻。(via NASA

經過了兩年半的空白,美國穿梭機發現號終在昨晚順利發射升空。雖然美國太空總署為了這次發射,在地面及穿梭加裝不少攝影機,又對穿梭機本身進行強化,但最終也在升空過程中,有碎片跌下來擊中穿梭本身的隔熱罩...想起來也十分擔心,因為我不想在八月七日穿梭機返回地球時出事!

記得哥倫比亞號出事那晚,是二零零三年的年初一晚上,更不巧的是,我當晚是要上班的--話就在農曆新年期間出版的報紙,雖然是有工作要做,但工作量委實不多,所以那晚也一早完成手頭上的工作,悠閒地等電視直播哥倫比亞號回航的過程。

就在此時,我有一名同事忽然感嘆說:「唉,好悶呀!冇野做呀!」就在她說了這句話不久,負責處理電訊來稿的同事大叫:「哥倫比亞號失去聯絡!」最初我們都不以為意,但是過了不久,發現哥倫比亞號真的出現問題...結果,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那晚大家也要全數加班,在公司忙到凌晨兩時多才能走。那晚,如無意外,是我入行以來第一次加班工作;當然,在之後的伊拉克戰爭及沙士,還有無數個在公司做到夜半三刻的夜晚...

不過哥倫比亞號事件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不可在公司「晒命」,講「冇野做」--因為,「誰說不可不信邪,邪到你不敢不相信」!

延伸閱讀:發現號穿梭機@Wikipedia.org

12.07.2005

島耕作

記得大概是中二的時候,首次看柴門文的《東京愛的故事》,台灣尖端出版社在封底內頁對她的介紹,有一句是提及她的丈夫,是著名漫畫家弘兼憲史,是《課長島耕作》的作者。後來文化傳信出版弘兼憲史的作品《人生交叉點》,還在報紙登頭版廣告,標榜為「漫畫小說」,於是也好奇買了第一本來看,哇,不得了,簡直是另一個層次,不是純粹娛樂!

於是我開始迷上弘兼憲史的作品,由《人生交叉點》起,《加治隆介之議》、《無休神探》、《Last News》等等都有看。當然,由十多年前開始看,到現在還有買的是弘兼憲史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島耕作》系列是也。

很難不喜歡島耕作這個角色。由《課長島耕作》到《部長島耕作》及現在兩個分支《董事島耕作》及《青年島耕作》,島耕作永遠都是這麼出色、好運及有美女投懷送抱(當然,他的容貌在整個系列中永遠「年年廿五歲」,也教我十分驚訝!)。島耕作不至於「無災無難到公卿」,看他經歷的公司鬥爭,過程驚險不在話下,但是最後也能平安渡過(當然也有貴人出手相助),簡直是打工仔的終極理想!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課長島耕作》第八至第九集中,島耕作被社長誤會為大泉裕介副社長那幫的人而被炒,結果展開反擊,最後由女友大町久美子的母親(也就是初芝創辦人吉原初太郎的情婦)相助,拿出她擁有的巨額股票(作持股量的對決),再加上大泉的手下鏗村收買對手的票數,最後出現「宮廷政變」,在董事會將社長拉下台的故事,叫人津津樂道。

今晚放工回家時,經過旺角的書報攤,發現《董事島耕作》出了第八集(上右圖為封面),於是連忙買下,但讀罷發現,原來第八集已經是這系列的最後一集,看來又要等一段時間,才會出版《常務島耕作》的中文版了!

看著這本《董事島耕作》,發現不少人都已經一早登場,列如接任島耕作的八木,早在《課長島耕作》時已出場,至於早升上神檯的萬龜會長,在中澤(也就是島耕作最仰慕的人)在《課長》系列末部出任社長時,也只是個在大泉裕介身旁,出席記者會的會計部主管而已....時間過得真快,看這套漫畫已經十多年了...

雖然我也很期待《常務島耕作》的故事,尤其是八本這個野心極大的人,再做回島耕作手下,肯定有點來頭。但是對於弘兼憲史將故事舞台搬到中國(島耕作負責中國業務),則又加入太多獵奇元素,例如寫他手下得力秘書楊春華懂太極、以及在《董事島耕作》第七及第八集中,寫那個以集體性愛為主的偵樂部「馬馬虎虎」(老實說,只會想起電影《大開眼戒》)及那個神秘女子「湖春蘭」等的情節(竟然有「驅魔」這回事!),對於我來說實在有點格格不入且不合現實。畢竟,島耕作的打工族生涯,也是個Fantasy罷!

這套漫畫完結以後,手頭上仍要「追」的漫畫,只剩下《他與她的事情》(可別見笑,若是題材合意的話,那管是「少女漫畫」我也會看的!),但是下月日本將出版最後一期(第二十一集),到時恐有「斷米之虞」了...

4.07.2005

模擬城市

有多少人玩過九十年代初及中期所出、一大堆「模擬系列」遊戲--如模擬城市模擬地球模擬螞蟻模擬大樓等呢?忘了,還有A-Train呢!

在家收拾雜物時,竟被我意外地找到左圖這一本《模擬城市二千》的遊戲手冊,真是教人懷念呢。記得十多年前,所謂遊戲都是用磁碟為載體的,而所謂磁碟,則是五又四分三寸的軟磁碟,那時候,要玩電腦遊戲的話,都是去商場那些遊戲店買「老翻」的,付了數十元,換來一套Copy回來的磁碟,還有一疊影印版的Manual,記得那時屋中也有一大堆影印版Manual,似懂非懂得邊讀邊玩。不過那時那一大堆「模擬系列」的遊戲手冊,內容除了教導玩家如何上手外,篇末也有一大堆資料及文章,可讀性甚高--記得在第一代模擬城市的Manual中,有一篇文章是講城市的發展歷史的。

模擬系列遊戲最好玩的地方,在於它們給予玩者高度的操控權,也有很大的滿足感,令人不玩猶自可,一玩停不了。記得第一次玩模擬城市上,真的是不眠不休地玩,那時這遊戲還可以利用印表機,將整個城市版圖印出來,於是常常用那部吵得要命的九針打印機,卡察卡察地用九張A4紙的面積,將整個城市列印成「實物」,好好玩!

不過最好玩的,莫過於在操控城市的途中,由「上帝」(建造一切)變成「撒旦」(破壞一切)的「變態快感」!每次建造一個城市到一定地步,又或是對該城市的發展生厭或不滿意,那時我就召喚那些天災人禍--地震、水浸、龍捲風、火災、暴動、甚至外星人(遊戲手冊為此提供絕頂妙的藉口:荷里活的電影道具突然失控!)出來,將整個城市夷為平地,爽!況且,想再來的話,重新載入之前存檔的進度,不就成了?

不過我的「模擬生涯」,也止於模擬城市三千,後來因為考試太多,打機的興致又減少,結果也沒有玩模擬城市4,以及那些風靡全球的The Sims之類的遊戲了。真是「Out爆」!

現在也是時候重投Simcity4懷抱的時間罷?

Links: 模擬系列遊戲一覽 from Wikipedia.org

Pages (3):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