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星期的電視牌照風雲,令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另一宗申請牌照事件。
如果各位都有「一把年紀」,是曾經玩過DOS系統遊戲的話,應該可能聽過一個叫「航空霸業2」的遊戲。在遊戲中,玩家控制的航空公司決策人,要決定開通到其他城市的航線,還要不時進行推銷,去增加上座率,這個遊戲有一個竅門,就是即使玩家的公司,在本區如何成功,盈利總是很少,但只要開通洲際航線,不但上座率可以保證九成以上,公司的收入也會暴增。
現實中,洲際線確是盈利能力極高的航線,英國倫敦至香港的航線就是一例。不過在八十年代以前,這條「黃金航線」只有一間公司營運,就是英國航空。但是到了七十年代末期,英國政府決定開放這條航線,引入更多競爭(其中一個理由是:英航應付不了高需求),當時有幾間公司申請辦這條航線,一間是香港的國泰航空,另外兩間是Laker Airways(可說是當今不少廉假航空的「祖師爺」)及英國金獅航空(British Caledonian)--如果大家曾經看過改編自小說、由皮雅斯布士南主演的《華貴洋行》(Noble House),主角Ian Danross在劇末機場送機的一幕,可以見到英國金獅航空的招牌(不過那一幕其實是在港澳碼頭拍的)。
發牌照這回事,本來是英國民航局的職責,他們研究了國泰、金獅及Laker的計劃,結果決定是:金獅航空奪得倫敦-香港航線的營運權。落選的國泰隨即在英國及香港發動游說,而香港的空運牌照局亦對金獅航空不賣帳,不批准對方營運來往香港及倫敦的航班。在國泰及Laker的壓力下,英國政府最後准許這兩間公司向貿易大臣上訴,對方隨後亦推翻了英國民航局的決定,至此倫敦到香港的航線,營運商由一間變成--理論上--四間(因為Laker未有開成這條航線),國泰由香港經巴林到倫敦吉域機場的航線,亦在一九八零年六月開辦,初時只是一周三班,之後發展成不停站直飛,到現在一天也不止這個班數了。
至於金獅航空,本來打算是開設每天一班、香港經杜拜到倫敦的服務,不過最初沒有這樣做(只是一周四班),後來金獅航空經營出現困難,被英國航空收購,也是後話了。
當年開放倫敦-香港航線,決定是由英國這個「前阿爺」作出的,推翻原先決定,也是英國官員做的。對此時此迄,香港人還是一樣「冇Say」。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