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訛傳訛?

有時電視新聞報道到尾聲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比較輕鬆,無關沉重議題的新聞,讓觀眾心情愉快一點,套用行內的比喻,就是用甜品點綴一下。這些軟新聞當然不只在電視才有,在報紙更加是經常見到,尤其是面向大眾、以銷量為目標的報紙,而不是標榜嚴肅的質報。

不過大家在看這些新聞時,有沒有「這樣的新聞,似乎太『軟』得有點不真實」的感覺?換成英文來表達,就是 “too good/soft/funny/hilarious to be true?” 的情況?

今早無事揭報紙讀,首先在《蘋果》的國際新聞版,發現題為〈俄女全裸與鯨共舞〉的一則新聞。當然,我不是柳下惠,見到如此「誘人」的標題,當然要看看是甚麼東西--報載,「女海洋動物訓練員阿夫辛科( Natalie Avseenko)為馴服兩條白鯨,全身赤裸躍進只有-1.5℃的冰冷北冰洋海水,上演了一場優美動人的人鯨共舞。」至於這名女子為何赤裸跳進冰水的原因,是「白鯨不喜歡接觸人造物料,阿夫辛科為爭取兩條白鯨的信任」,云云。

二百多字的報道,的確是十分有趣,至少吸引到讀者一看。不過看後意猶未盡,於是循報道末所提供的資料,找到昨日英國《每日郵報》的原文來看看,不過一看就出現疑竇了,怎麼英文報道中,對於該名女子的形容,是「科學家」而非「動物訓練員」?是有人錯譯了麼?於是再用這名「訓練員/科學家」的名字,隨意的在google搜了一下,又給我找到一個俄文網站,多得網上翻譯(雖非百分百準確,但總提供可靠的資訊)之助,再發現其中一篇文章,說明了其實整件事,不是甚麼馴獸,亦不是甚麼科學研究,只是Natalie Avseenko發起的一個影片(或照片)拍攝計劃。

再細讀下去,甚麼白鯨不喜歡接觸人造物料,在這個事件的背景下,亦不是真確的描述,因為在文章中,可以見到當中的兩頭白鯨,與穿了保暖潛水衣的人員,有極其親密的互動,更遑論甚麼「爭取信任」,或是 “taming of the whales” 以及 “unique and controversial experiment” 了。

那麼Natalie Avseenko究竟是何許人?根據網站的介紹,她是一名「自由潛水員」(free diver),不過至於說她是世界冠軍,則又有點可疑,因為在紀錄自由潛水紀的的AIDA網站,她在二零零六年的排名也僅是第二而已(還要只限於俄羅斯!),她也許是對瑜珈是非常在行的,但是若報道單說她是因為習瑜珈,而有在水下閉氣十多分鐘的能耐,那麼就是完全忽視她作為自由潛水運動員的本質。

其實本地傳媒報道這宗新聞的,不只是《蘋果》一份,只消在網上一查就可以發現,其實《東方》《明報》等,都有相關報道。不過報道都清一色來自《每日郵報》,不過在看了以上的連結之後,我實在有點懷疑,究竟「原文」有多可信。反倒是內地這篇轉載,還更可信一點。

《每日郵報》每天都有類似驟看有趣、涉及動物世界的報道,不少傳媒也喜歡轉載,因為圖片夠大、文字抽述生動、還有--最重要的--文章夠短,好理解也。但是在轉載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是不是要囫圇吞棗式的全盤接受,然後不加思索地去翻譯並見報?

我曾經多次推薦一本叫Flat Earth News的書,當中作者Nick Davies曾經舉出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就是英國Press Association,在零六年世界盃前,發出一條稿子,說一名男子「擔心」英格蘭隊在世界盃表現不好,會令他「情緒受創」,於是向保險公司投保一百英鎊。報道一出,英國以至全球媒體紛紛報道(當然包括本地傳媒!),但是Nick Davies提醒各位,只須靠Google一查就發現,這名男子類似行徑已不是首次,他其實是一名專為互聯網公司作宣傳的公司董事,而為他「承保」的經紀,就是該名男子公司的客戶,以往類似投保事件,都是兩人合作的結果。說穿了,就是宣傳技倆。

Nick Davies寫道:「任何有經驗的新聞工作者--其實應該是任何有點智慧的人--一看這篇新聞,都會立即發現,它〔按:前段男子為世盃投保的新聞〕似乎並不太信得過。」(p.49)不過在但求就手,還是趁快的工廠式生產媒體,要考究一番,似乎是太奢侈的事。讀者也沒太在意,因為他們都相信,報紙說的都大抵不會太錯的。說到這裡,不其然想起一名前同事的名言:「報紙寫既野,你都好信?!」

Comments

comments

0 Responses to “以訛傳訛?”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