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大元的迷思

想起這一段文字--容許我再一次當文抄公:

他(魯平)待別提到英方對九七回歸時港府財政儲備的估計。魯平形容英方最初的估計是五十億港元,九二至九三年度香港政府全年開支為一千二百億港元,即相等於政府全年開支的百份之四。他用了一句廣東話俚語「雞碎咁多」來形容。經過艱苦的討價還價,英方才把港府財政儲備由五十億港元增加至二百五十億港元。他憤憤不平地表示,中方實在難以明白,為甚麼在短短六個月之後,儲備卻又可以上升至現時港府公佈的七百八十億港元!

坦白說。魯平的大發雷霆令我吃了一驚。我遂細心地向他解釋。在商業制訂工程計劃的財務預算案時,一般都以三個數字為考慮準則,一個是樂觀性的,一個是悲觀性的,另一個是最可能性的。我估計英方為慎重計,可能給予中方一個悲觀性的數字,因而提出五十億港元。我向他建議,中方應向英方索取其他兩組財政儲備的預測數字。

鍾士元:《香港回歸歷程--鍾士元回憶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一年)

今日財爺終於「打倒昨日的我」,宣布十八歲以上者派六千大元,兼有退稅。雖然記者多番追問,為甚麼態度一百八十度改變,但他只是強調要「凝聚共識」,未作太多辯解,然而是否真的允凝聚了共識,令近周個個火上心頭、比「一名六十六歲報稱心口獅,要到瑪麗醫院驗傷的男子」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市民,真的消消氣,似乎不太收效:此篇這篇那篇,都說得很清楚。

但是更令人感到悲哀,甚或憤怒的,是這個政府辦事的手法,日益拙劣。撇開這次修改預算案派錢不論,早前的交通津貼撥款,又或者是較早前的申辦亞運開支,政府行事手法不外乎是最初態度強硬(更正確的說法,是「假」強硬),然後在多方圍剿下,作出所謂讓步,然後「大團圓結局」,下亞厘畢道諸官可以沾沾自喜,以為可以維持和諧,但是這種貌似「以退為進、寬宏大量」的手法,卻又怎能如何教人信服,這個政府真的是有效施政?但憑社會輿論、尊貴議員鼓嚷一下,就要得下跪,只會令這個本來已經弱勢的政府更加弱勢而已。

正如在文首的引文說,訂立預算設定三個情況,以往說制訂推行政策之前,會拋一些建議出來測試水溫,在收到反應後再微調,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在政策推出後,非要弄至危機出現而後才去撲火,根本就是沒有所謂的第二手(或者N手)準備。但又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這個政府,確是早早設立了多個回應方案,待公布之後才根據情況,才推出這些後備計劃來應急,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愚不可及!

政府這回真的學澳門政府一樣,向市民派錢了,看電視新聞,不少市民都說歡迎,但是在這次「甜頭」過後,可以預期,明年以至以後的年月,要求派糖--甚至是更大粒的糖--的呼聲,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我以贊如林行止在昨日(周二)《信報》所言,「派糖已成為市民的政府的集體期盼,並成為政府尾大不掉的負擔」之言的。過去兩年澳門都向市民派發六千元現金,但是最近一次卻只派四千元,我所接觸到的澳門親戚、友人都說,在去年僅上半年,博彩稅收入已逼近前年全年的收入時,為甚麼派的錢卻少了的言論。當然,我們不排除崔世安會在今年稍後時間再宣布另一次「現金分享計劃」,但是澳門人口相對較少,可以負擔得起,然而香港有沒有條件可以長此這樣下去?恕我不中聽的說一句,這次做法,的確是「洗濕了頭」,做壞規距矣。

作為受益人,我當然歡迎派錢,更何況我既有港澳兩地的居民身份,可以食兩家茶禮。不過這樣子的派錢,只求一時撲火,更根本的問題--通脹、樓價、貧富懸殊--都未有加以處理,這樣子的派錢,又有何用?

Comments

comments

0 Responses to “六千大元的迷思”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