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十六強賽事,終於全部結束,唯一想說的,就是本人支持哪一隊,哪隊就「不得好死」,結果有朋友對我說,不如我們一起支持德國吧...
之前一日巴西對智利的比賽沒有寫,是因為這場比賽,悶人指數實在太高,最後令我要開電腦看其他電視節目,也不想理會電視機上直播的球賽,但是之後的日本對巴拉圭,以及「雙牙大戰」西班牙對葡萄牙,挽回了不少人的注意--幸好!
這裡只想說西班牙對葡萄牙的比賽。不少評論都說,「王子」費蘭度托利斯仍然狀態欠佳,我對此不太同意。的確,在西班牙的韋拿在下半場打開紀錄之前(其實那球沙維後跟給他時,有否越位,值得商榷),西班牙一眾前場球員都望門輕嘆,但這不是鬥牛士球員狀態差,而是葡萄牙屯重兵在後防所致--但凡西班牙球員控球在腳,就立刻有三至四名,甚至更多葡萄牙球員,分布在控球者的四周,理論上阻擋了任何射門的路線,西班牙球員要攻門,除非是葡萄牙球員防守出錯,又或是西班牙球員出現「靈光一閃式」的爆發(令我想起FM球員屬性中的Flair),才會有具威脅的攻門。
正因為此,葡萄牙球員在開賽早段,未百分百進入狀態,才給予費蘭度托利斯,幾次進攻的機會,而且是腳腳有致命威脅的那種。如果他的狀態,仍是在分組賽時的那個水平,恐怕也拿不出這樣的射門罷,事實上韋拿在上半場的表現,也不算太突出,只因葡萄牙的「防反」戰術,實在效果甚佳。西班牙地面進攻苦無對策,才促成迪保斯基,在下半場換入洛蘭迪,才令戰情出現轉變,因為以出場十一人中的頂上攻夫,葡萄牙的守衛不用太擔心之故也。
兩隊在下半場同一時間換人,亦正正突顯出兩隊的後備力量的差別。上段提到,洛蘭迪入場後就有表現(頭鎚攻門),相反葡軍換入的丹尼,甚至之後的列特臣,都是無甚表現,至於C朗,就是一貫的個人主義,策動攻勢談不上,結果是後段葡萄牙落後一球,要「焗攻」的時候,空有一群攻擊球員在前場「等波」,但後衛卻不能將皮球傳送到前場,欠的就是中場的指揮官--此時怎能不懷念費高、雷哥斯達?就算是蘭尼可以上陣,進攻的瓣數確是多了一個選擇,但也不見得會扭轉敗局...況且善控球的西班牙,只要一球在手,更加可以肆無忌憚「猜死」葡軍,所以說,當西班牙領先一球時,葡萄牙也注定敗北矣。
八強產生,個人認為,最矚目的應當時阿根廷對德國,巴西若闖過荷蘭一關,決賽席位應少不。還是那句,德國/阿根廷和巴拉圭/西班牙那邊的一線,看頭應該更大。
有越位啊, 我blog前日有post到條youtube 片, 有興趣可以睇睇
嘿!當日已經懷疑,沙維出腳一刻,韋拿是越位的,經你的片一看,果然是真的!都是那個該死的fifa,經過阿根廷一役後,就斬腳趾避沙蟲,不再重播有問題的片段,以免給人口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