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筆記(二)

《三聯愛樂》在本年第三期的作曲家及作品系列,是華格勒的歌劇專號(右圖,其實最新一期〔貝多芬的協奏曲〕已經出版,但未見在港有售),不過數周前買下後仍未細看,到了數天前才開始詳讀。去年發現這本刊物以來,一直想出版社何時才會推出華格勒的專題(三聯那邊說過,這個「古典音樂欣賞入門」系列要做幾年的),結果這麼快就已經「心願成真」,真是高興。

專號除了介紹華格勒的歌劇作品外,還旁及他不同時期的生活--華格勒的作品固然值得大書特書,他的生活經歷亦是「精采」得可以。不過當我讀到張黎寫的那篇〈特里布申的大家庭〉(頁一三三至一三七),以及張可駒執筆的〈不朽的神話:尼伯龍根的指環〉(頁一四一至一八三)兩篇文章時,倒發現一點頗為有趣。

事緣讀到張黎的文章時,見到他寫華格勒與當時仍是別人妻子的柯西瑪,在瑞士的特布里申(Tribschen)居住時,重新開始《指環》的創作(此前已暫停十二年)。文中寫道:

安享幾個月的居家生活之後,瓦格納再度開始寫作《尼伯龍根指環》的任務,此時已是事隔十二年之後了。《齊格弗里德》第三幕曲稿在一八六九年三月開始編寫,同年六月中旬宣告完成。總譜則在一八七一年二月五日完成,當時瓦格勒已開始鄭重考慮要以拜羅伊特而非慕尼黑,做為計畫中的音樂節地點。(頁一三六)

初讀時,發現沒有太大的特別,不過再揭數頁,細閱張可駒的文章,就發現有以下的論述:

路德維希二世希望瓦格納能夠盡快完成《齊格弗里德》,但作曲家還是先完成了《紐倫堡的名歌手》的總譜。一八六九年三月,瓦格納重拾《齊格弗里德》的創作,並於同年八月完成了全劇的總譜。(頁一四四)

嗯,那麼《齊格菲》的創作,究竟是一八七一年,還是一八六九年?

此時得「訴諸權威」了,翻看Ernest Newman那本名堂響噹噹的The Wagner Operas(普林斯頓大學平裝版,一九九一年),當中說到《齊格菲》第三幕的編寫,在一八六九年三月至六月進行,總譜(Full Score)則在一八七一年的二月五日完成(頁四四九)。

當然也不能這麼「武斷」,單憑一個例子就去推翻別人的「疑誤」。再找找手頭上僅有的數本、有關華格勒的書,首先看看Rudolph Sabor所寫的Der Ring des Nibelungen: A Companion(倫敦:Phaidon出版社,一九九七年),有關《指環》的創作資料部分,也是說《齊格菲》是在一八七一年二月五日完成的(頁二一三)。台灣「音樂之友社」出版,譯自日文的《華格納》一書(台北:音樂之友社,一九九九年),也是寫「...雖到一八七一年二月才完成《齊格菲》,但在此之前他已經展開《諸神之黃昏》之譜曲工作。」(頁一零二)

張可駒的「疑似失誤」,可能是編輯先生們,一時間看不出來吧?

**


《齊格菲》第一幕.澳洲南澳州立歌劇團.二零零四年

最初接觸《齊格菲》時,第一感覺是這是一套「很悶」的歌劇--不是麼?與《萊茵河黃金》的「短而精」、《女武神》的精彩連場(當然最好的還是第三幕)、還有《諸神的黃昏》的氣勢(除了前奏及第一幕的長度,有時教人吃不消之外),乍看上來以男性戲為主的《齊格菲》(女主角可是在第三幕末段,才給齊格菲本人弄醒,才來那段要命的二重唱的!),是沒有其餘三套的「賣點」。即使在家看影碟,每一幕也要「斬件」分段看,從來沒有一氣呵成,每一幕也是看整幕的能耐。

但聽多了音樂,再細味當中的曲詞,發現雖然《齊》沒有刺激的東西,但是各個角色的對答,也是十分有趣的,例如第一幕雖然只有米梅(Mime)、化身「浪遊者」的沃坦及主角齊格菲,但是後兩者的對問,加上音樂是十分過癮的,當然經過了個多小時的「對談」,我們終於獲得一段令人亢奮的鑄劍場面(無法,第一個看的版本,就是拜魯伊特百年祭中、將神話搬到工業革命時代的《齊格菲》,大都會歌劇院的古風版,就是看不入眼!)。在第二幕中,齊格菲屠龍、識破米梅的陰謀,還有林中鳥的互動,音樂也寫得極優美,從歌劇中抽出的Forest Murmur,每一次聽都會幾乎「失神」...

不過,我最喜歡的一段,還是第三幕第一場,齊格菲與殺父仇人(其實也就是祖父)沃坦對決後,前往在《女武神》第三幕中,被沃坦召來火神羅格,包圍沉睡中的女兒布倫希爾德的岩石時,場合之間的間奏曲--華格勒在音樂中,將代表齊格菲、魔火、沉睡的主導動機交插出現,音樂已經寫得好聽,再將不同音樂所代表的意思拼合在一起,真是妙不可言!

**

又想起一年一度的拜魯伊特音樂節,看看時間表,今年除了《指環》外,還有《帕西法兒》(指揮是八年多前,曾帶價英國皇家愛樂來港的意大利指揮Daniele Gatti)、《紐倫堡名歌手》及《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也可說是大堆頭了--不過最喜出望外者,原來是音樂節從去年開始,也有網上直播的服務

今年選播的,是在本月二十七日演出的第一場《紐倫堡名歌手》,導演是Katharina Wagner,也就是現任音樂節掌舵人沃爾夫岡.華格勒(Wolfgang Wagner,他在今年音樂節後也會退休〔終於!〕)的女兒、華格勒本人的曾孫。不過印象中,她製作的《名歌手》去年首演,品評並不太好...至於網上直播的「門票」要四十九歐元,想起現時歐元極貴,是否真的要看,也得三思...

4 Responses to “音樂筆記(二)”


  1. 1 Season is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0 on Windows Windows XP:

    初次到訪, 本人雖然比較少看opera, 但對純音樂古典的興趣濃厚, 想請教你這本三聯愛樂在哪裡可以購得?印象中三聯書局也沒有這類雜誌
    圖書館有嗎?
    謝謝

  2. 2 Alex is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0 on Mac OS Mac OS X:

    嗯,我通常是在尚書房買這本雜誌的。他們到貨的時間,都比國內慢大概一個月左右,不過問題不大。別指望香港的三聯會有這本雜誌賣了。

    至於圖書館,情況我就不太清楚。希望這些資訊對你有用!

  3. 3 Season is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0 on Windows Windows XP:

    謝謝!我正為美樂集也滿足不了我對古典的度知慾而發愁呢

  4. 4 Alex is using Mozilla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3.0.1 on Mac OS Mac OS X:

    不用客氣!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