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貝娜齊爾遇刺一刻的相片說起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Benazir Bhutto)周四在拉瓦爾品第出席集會後遇刺身亡,相信各位都在電視、電台或網站中看到、聽到太多,過程不需再在此複述。對這宗事件。只怕剛結束緊急狀態不久的巴基斯坦,從此又再多事。

我反而想談談事件中的一個小風景。上面的四張圖,是Getty Images拍下、全球唯一一批拍下貝娜齊爾在生最後一刻的照片。根據拍下這些照片的攝影師約翰.穆爾(John Moore)接受CNN訪問時的說法,他看到剛出席完集會的貝娜齊爾,突然在車內的天窗站出,向在場的支持者揮手致意時(圖一),他突然聽到三聲槍聲,於是他立刻舉相機拍攝,說時遲那時快,爆炸就隨即發生(圖二),現場也亂成一團(圖三),最後襲擊現場當然是屍橫遍野(圖四)。

雖說新聞界有句老話,就是不怕沒有獨家,最怕的是「獨無」,但是這次Getty Images的攝影師成功搶得獨家相片,擊敗如美聯社、法新社及路透社的同業,還是值得給予讚賞的。不過我後來讀到台灣中央社發自三藩市的一篇報道PDF檔案)時,卻有一點奇怪的感覺。這篇題為「布托遇刺 新聞圖片網站表現領先主流媒體」的報道如此寫道:

巴基斯坦前總理碧娜芝‧布托遇刺身亡的消息震驚國際,今天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內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引用一張由新聞圖片網站Getty Images攝影記者在布托遭槍擊前幾分鐘所拍下的照片,充份展現迅速、靈活的網路媒體在這起重大國際新聞事件中領先了傳統媒體。...

...在這起震驚國際的重大國際新聞事件中,摩爾所屬的新聞圖片網站Getty Images雖然是只有十二年歷史的新興網站,卻充份發揮網路媒體迅速、靈活的特性,大步領先各大傳統主流媒體。

中央社的報道,將Getty Images與傳統主流媒體的差異,定性為網絡媒體VS傳統媒體之爭。這當然是一個十分簡便、順手拈來的二分法。不過將Getty Images拍下貝娜齊爾遇刺前一刻的照片,贏了多名同業,就可以套上這樣的二分邏輯?其實,如果撇除Getty Images用網站形式發放照片的途經不論,其實這間圖片社的本質,也與美聯社、法新社或路透社的圖片部門沒有太多的分別。說到底,Getty Images利用網站只是發放照片的一種手段(Means)。

說起網站、網絡、新聞事件及照片這四個關鍵詞,當然會令人聯想起近年不少大型事件,如二零零五年的倫敦地鐵恐襲事件中,事件親歷者利用手上的手機或相機拍下照片或短片,然後放上網去豐富網民報道的內容。的而且確,在此類事件而言,互聯網及相片網站也是一種手段,但是也有分享、豐富內容的目的。以前對比Getty Images的貝娜齊爾最後一刻照片,後者的目的卻與前者不一樣--還不是利用網站,將新聞資訊內容由供應者(Getty Images)發放至付了費用的使用者手上。

所以當我看到中央社的那位記者,大力稱讚Getty Images有「老獨」照片,是「網絡媒體領先傳統媒體」時,還套上「迅速、靈活」的讚詞,我是覺得是有點言過其實的--因為在我的認知中,Getty Images與近年的爭論中所謂的「網絡媒體」,落差實在是太大了。換一個說法,如果說拍照片的人是個在場的目擊者,然後利用網絡上傳,那才真正的「網絡媒體領自傳統媒體」。

也得老實說,換了是槍聲響起、爆炸火光冒出的那一刻,在場的是美聯社的記者的話,中央社記者的稿子會不會改成「傳統媒介優勢仍存,網絡媒體仍有不足」呢?所謂「靈活、迅速」,在這次事件而言,都是指自相片拍下的一剎,到傳至訂購用戶的速度而已,從個人的經驗出發,若以中央社記者的角度視之,那些傳統媒體拍下相片後,也是很快傳到用戶手上的--還要是透過網站呢。

0 Responses to “從貝娜齊爾遇刺一刻的相片說起”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