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以對

今日休息,本來與中學同學吃飯吃得非常盡興,怎料甫抵家門,家母第一句就對我說:「倫敦又俾人炸啦!」於是連忙開電視看,唉,雖然四宗爆炸事件(報道指都是引爆了雷管,沒有炸藥爆炸)沒有造成重大傷亡(只有一人受傷),但是對我而言,卻是投下了一個非常大的陰影--之前一直以為(也是民間智慧),被炸/被襲擊過的地方,都不會在短時間內再出事,但是這次事件--無論是不是同一批恐怖分子所為也好--卻將這個我們以為理想當然的定律完全破壞。真的,之前公爵兄曾問我還去不去,當時我還很肯定的說是,但是這一刻,再想想,真的有點擔憂了。

雖說事件沒有涉及炸藥爆炸,但是正如大倫敦警隊總監伊恩.布萊爾(Sir Ian Blair)在記者會所說,現場還留有未爆的炸彈,放置這些爆炸裝置的人「目的旨在殺人」(meant to kill),看來這些被列為「小型」(minor)的爆炸事件,恐怕陸續有來。如果說要辦大事,動用大量炸藥會令洩密風險,以及在運送途中被查出的機會大增,現在化整為零,採取不斷發動小型襲擊的策略,不但被查出的機會大減,所造成的恐怖陰影及其效果也肯定更大。

乍看上來,這次事件很難定性由那些人發動。一直以來,阿蓋德或回教恐怖分子所發動的攻擊,都有針對運輸系統、在同一時間突襲、由自殺式襲擊者發動、以及選擇在繁忙時間下手的特點,一言敝之,就是要Spectacular。但是這一次呢,除了只有在同一時間下手這一點外,就似乎沒有其他特點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英國政府及其官員,都沒有搶著出來說,這次襲擊擁有阿蓋德襲擊的特徵(hallmark)。這是否代表事件由其他人所為,甚至是copycat行為?還是恐怖組織策略改變?若然,是主動還是被動?未來兩天,相信會有更多資料/內幕出爐(尤其是當地報紙,不時有很有用的消息)。

--

換個話題。由兩周前的襲擊,到今天的爆炸事件,都涉及不少倫敦地鐵系統的站名,及地面不少地方的名字。但是看著傳媒對這些地名的譯名,卻有時令我覺得不有點奇怪。

就拿兩周前死傷最嚴重的地方、介乎羅素廣場及英王十字車站間的地鐵管道為例。近期見諸傳媒最多的名字,不消說,當然是英王十字站。但是嚴格來說,若說是「英王十字站」的話是不太正確的,因為「英王十字站」理應是指位於地面的火車站,這站是倫敦重要火車站之一,經英國東岸主幹線(East coast main line)開往蘇格蘭的高速火車,是以此為起點站的。

若說是地鐵站的話,正確的譯名應為「英王十字-聖班克拉斯站」(King’s Cross St. Pancras Station),因為地面的英王十字火車站的隔鄰,就是另一個火車站聖班克拉斯站(該站正進行改建,日後開往歐洲大陸的歐洲之星火車,都從這站開出而不是現時的滑鐵盧站),若大家有看《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話,就應該看過這個火車站。這兩個火車站都共用同一個地鐵站,所以倫敦地鐵圖的標示,是將兩個名字一併寫出來的。

當然,不少傳媒以至通訊社都為了方便及避免混淆,都只會稱呼這個地鐵站為「英王十字站」,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傳媒譯它做「英王十字路站」,就真的是錯得離譜了。

Comments

comments

0 Responses to “無言以對”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