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發

老實說,上周一場爭論,真的教我非常不快。說的不是看到一些令人「火滾」的言論,也不是驚覺其他人不認為對方言論有問題,而是一場在我看來算是理性的討論,竟落得最後被人以粗口回敬,甚至被人譏諷為某種動物。真的,是十分冇癮,也很谷氣,甚至,有點心淡。

於是,停了數天。曾經有「倒不如關門大吉」的念頭,但最後沒有付諸實行,因為我覺得這樣做等於「舉白旗投降」。

有看過這裡的朋友說,何必這樣認真?我也自知,我對大部份事都認真,但是這份認真,卻在很多時候為我帶來不必要的苦惱。但是,江山易改,品性難移,這種性格恐怕也是很難改囉。

日前開始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的書《經度與態度》(上圖),發現他在序言中有一段寫得非常好,特此意譯如下:

作為一名專欄作家,我想我的讀者對我的文章有以下其中一種反應--任何一種均可。其一是他們讀了專欄後會說:「我從不知道這些東西。」有時,為人師者是很有趣的。另一種反應,是他們讀後會說:「呀,我從沒有從這個角度看這件事。」為讀者提供另類角度,也可帶來滿足感。身為專欄作家的我,最喜歡的反應,是讀者宣稱:「你完全說出了我的感覺,但此前我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來。」最後,另一個恰當的反應,是他們閱後說:「我憎恨你和你所支持的任何東西。」一個專欄不單由擁護它的讀者進行介定,也需由憎恨它的讀者介定。我想挑戰、挑潑、甚至激怒部分讀者,但不是為挑撥而挑潑,而是清楚了當地道出我的看法。若我沒膽這樣做的話,我根本不會幹現在的工作。我希望這本書的專欄文章,會引發讀者上述其中一種反應。

我曾說過,寫Blog有時像寫專欄。我不會妄想所有瀏覽這裡的人,都會認同我的看法,但是,我希望討論還討論,攻擊還攻擊。逐點回駁可以,但反對人身攻擊。如果我之前的文章,是帶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話,我在此致歉。

0 Responses to “再出發”


  1.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