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騎呢」小習慣

在電台當記者的友人A.W.,在今晚出發採訪胡錦濤的南美之行及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可是要先坐十多小時飛機到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再在當地轉機飛越大西洋到巴西,單是二十多小時的航程,就已教人「辛若埋佢個份」。雖然近兩年甚有「外遊運」,但是我次次也需要坐多程飛機,加上有些航程是十多小時的航班,現在想起也有點怕怕,尤其是坐在位子中動彈不得,加上艙內空氣乾燥及睡不著,實在非常累人。

說回我的朋友。她說行李已執得八八九九,但是最後要用三個袋子才能將要帶的東西載起,「有點弄盡」。忽然想起,我也有一點關於旅行的「騎呢」習慣,列出來也有點不可思議:

1.每次坐飛機,都一定要挑機尾的「走廊位」。好處是空中服務員派發飛機餐時,坐在尾排的乘客有多點選擇,但壞處是每當飛機快要降落時,機尾的洗手間附近,總會有大批乘客等候,實在不勝其擾!附帶一提,發現了一個名為「飛機位大師」的網站,網主提供了不同航空公司不同型號飛機的坐位配置,還提供選位「貼士」,各位出遠門前都可一看。

2.不知是怕悶還是甚麼,我每次上機前,都會在機場的書報社買一大堆雜誌報紙。在每之買書報時,都心想「這次坐這麼久,總會看得完了吧?」,不過當一上機時,不是花了時間吃東西,就是忙於看電影,再不是就是睡覺,結果買了一大堆東西,卻幾乎完封不動,頂多只是揭了數頁...

3.我發現,總是帶了太多的衣服。三年前第一次一個人花一個月時間到英國旅行,出發前以為要帶不少衣服,結果到了行程的尾聲,打開背囊一看,竟然有差不多一半的衣服是未曾動用的,幸好這些衣服都是「霉霉爛爛」那種,是預計在旅程完畢時悉數丟掉。不過我看來仍未有學到這個教訓,這一兩年出門執行李是,仍是帶了過程的衣服,結果在旅程差不多完結時,行李箱因為擠滿衣服而放不下紀念品,行李也重得很!

4.每次坐飛機時,都會過早到達機場。原因大抵是驚在前往機場的過程中出岔子,但是後果就是每次在Check-in後,都被迫在機場內「發呆」,漫無目的地四處逛:像香港或倫敦的大機場還可,但是在小城市的機場...就真的悶死。記得四月在三藩市返港,由於從西雅圖飛回三藩市的航班在六時多到達,而返港的航機要在半夜十二時多起飛,加上當天是復活節前夕,結果機場的商店很早便全數關門,最後我竟幹了一件我也想不到的事:將整份周日版《紐約時報》--很厚的--全部讀完。唉!

這些可稱為「怪癖」的東西,實在有點騎呢...

1 Response to “旅行的「騎呢」小習慣”


  1. 1 San Wen Ji is :

    在星期六从马来西亚回香港的国泰航班上,派餐不是由机尾开始的,是由二十九行开始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