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所感三則

還有一星期就放大假到澳洲旅行,近日也開始忙於執行李,及打點應帶的東西,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及心思在這裡...不過思維上的「短打」也是有的。:p

一.黑社會與持續進修基金

先引述商業電台的報道:「廉政專員黃鴻超說,關注有不法份子騙取政府進修及培訓基金事件,懷疑可能與黑社會有關。他表示,短期內會與當局研究,改善審批及監管有關基金的運作,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不說是否真的有黑社會騙取政府的進修基金,但是我今日看電視看到黃鴻超就這番話時,腦內不禁想起以下的歪論:既然在香港回歸前,有中國高官放言說「黑社會也有愛國份子」,現在有黑社會拿了政府的進修基金,豈非是「黑社會也有高級知識分子」?既然近年咱們高調提及「愛國」,想必是愛國重於一切,以此論之,既然有愛國這最高標準,想必高級知識黑社會分子,也可在這特區立足了吧?

二.大選新聞與二手評論

讀《蘋果日報》中陶傑的「星期天休息」專欄,見他狠批華文傳媒報道剛過去的美國大選。茲引數段:

…華文傳媒的「知識分子」縱論美國選情,不幸還停留在追逐《紐約時報》反布殊社論和《金融時報》挺克里的立場的星星唾沫的條件反射之中,在歐美自由派左傾分子的口水花和民主黨重鎮加州的陽光折射中,他們「縱深分析」、「獨立思考」的結果,多半是布殊氣數已盡,克里必然大勝。

…上月一項調查:香港的中學生一星期只閱讀兩次本地的中文報紙。其實,中文傳媒一星期讀兩次已嫌太多了——以報道美國大選為例,即使希望克里勝出,要得到第一手的資訊和評論,不如直接讀《紐約時報》,因為華文傳媒的各類「分析」通通是二手貨;如果討厭布殊,想讀到痛快的反布殊言論,也不如直接看CNN,因為引證華文傳媒的眾多「學者」和評論員對中國十六大四中全會的各種高見,他們大罵布殊,不過是唐人街式的圍觀和維園阿伯般的發洩,其實沒有資格。這就是香港的下一代,無論如何要學好英文這門國際語言的一大理由。

老實說,我愈讀愈不是味兒,愈讀愈「火滾」。甚麼「中文傳媒一星期讀兩次已嫌太多?」可能因為我是幹外電這一行,對陶傑一句話就抹殺了華文傳媒報道大選的努力,實在覺得他這番話太不負責任。是的,我們可能沒《紐約時報》或《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般知識淵博、分析力強,但是以最高標準目視一切,其他稍有不及的說一筆勾銷,實在太說不過去。再者,不及外國傳媒的,就一概列為「維園阿伯」類的人,恐怕對這些人,也是一種侮辱罷--可能,近日我也因為發表了一些不成熟的觀點,而別人又對此作出回應,我和各位留了言的網友,都也是「維園阿伯」?

其實我也想「耍賴」地向陶傑說:「你一邊說中文傳媒不值一讀,咁你又在中文媒體寫作?不如去英文報紙寫吖,笨!」

我的偏見:總覺得陶傑和林奕華是同一類人,就是那些甚麼也看不順眼,然後大肆批評,但是又提不出甚麼建議的人--因為他們覺得,被批評的人根本「沒救」,不值得給他們建議--然後他們樂得繼續批評。

三.澳洲天氣

現時收拾行李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現在澳洲是甚麼天氣。查了英國廣播公司的網站,他們說阿德萊德的天氣,與現在香港的天氣大致一樣,就是日間是二十多度,晚間十多二十度那種。不過回到公司問一名在澳洲讀書多年的同事,她竟表示現在的天氣還可說是介乎清涼與稍冷的一種,並勸我多帶一件風褸--雖然她讀書的地方是墨爾本而非阿德萊德。總之,就是摸不著頭腦。或許Stannum兄可以提供一些意見?在此先行謝過!

2 Responses to “小事所感三則”


  1. 1 Stannum is :

    Alex,

    風褸是一定要帶的,還要是可以禦寒的那種,澳洲南岸(包括Melbourne 和Adelaide)就算是盛夏,有時也會颳起從南極吹來的寒風,某年仲夏聖誕節去Melbourne,天氣突然轉涼,穿了牛仔褸還凍得連駕了幾小時車才到的景點也不敢久留,拍過照片就走人了。

    今天Adelaide得9-22度,你想想在香港9度時你要穿甚麼,就帶甚麼啦!
    http://www.weatherzone.com.au/forecasts/district.jsp?district=S00

  2. 2 Stannum is :

    補充幾句,夏天衣服也要帶,因為熱起來也是很快的,星期三的預測就變成17-30度了。天文台網站:
    http://www.bom.gov.au/cgi-bin/wrap_fwo.pl?IDS10034.txt

Leave a Reply